自古以來人們對于詐騙是深惡痛絕的,人與人之間互相信任才能繼續交往,如果一方存有詐騙的行為,另一方怎會和這人繼續交往下去呢?集資詐騙更是重中之重,把人們辛苦掙得的錢給騙走了,且數額不小。集資詐騙是觸犯法律的行為,那么集資詐騙罪從輕情節有嗎?
下文細說了集資詐騙罪從輕情節都有哪些方面。
一、集資詐騙罪從輕情節之刑法基本規定
第一百九十二條 集資詐騙罪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0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02次會議通過)
法釋〔2010〕18號
為依法懲治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非法集資犯罪活動,根據刑法有關規定,現就審理此類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規定,向社會公眾(包括單位和個人)吸收資金的行為,同時具備下列四個條件的,除刑法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
(一)、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準或者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
(二)、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
(三)、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
(四)、向社會公眾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
未向社會公開宣傳,在親友或者單位內部針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的,不屬于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
第二條 實施下列行為之一,符合本解釋第一條第一款規定的條件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的規定,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定罪處罰:
(一)、不具有房產銷售的真實內容或者不以房產銷售為主要目的,以返本銷售、售后包租、約定回購、銷售房產份額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二)、以轉讓林權并代為管護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三)、以代種植(養殖)、租種植(養殖)、聯合種植(養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四)、不具有銷售商品、提供服務的真實內容或者不以銷售商品、提供服務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購、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五)、不具有發行股票、債券的真實內容,以虛假轉讓股權、發售虛構債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六)、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實內容,以假借境外基金、發售虛構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七)、不具有銷售保險的真實內容,以假冒保險公司、偽造保險單據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八)、以投資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九)、以委托理財的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十)、利用民間“會”、“社”等組織非法吸收資金的;
(十一)、其他非法吸收資金的行為。
第三條 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20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
(二)、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對象30人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對象150人以上的;
(三)、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
(四)、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
(一)、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500萬元以上的;
(二)、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對象100人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對象500人以上的;
(三)、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250萬元以上的;
(四)、造成特別惡劣社會影響或者其他特別嚴重后果的。
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的數額,以行為人所吸收的資金全額計算。案發前后已歸還的數額,可以作為量刑情節酌情考慮。
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主要用于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能夠及時清退所吸收資金,可以免予刑事處罰;情節顯著輕微的,不作為犯罪處理。
第四條 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實施本解釋第二條規定所列行為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的規定,以集資詐騙罪定罪處罰。
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
(一)、集資后不用于生產經營活動或者用于生產經營活動與籌集資金規模明顯不成比例,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的;
(二)、肆意揮霍集資款,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的;
(三)、攜帶集資款逃匿的;
(四)、將集資款用于違法犯罪活動的;
(五)、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逃避返還資金的;
(六)、隱匿、銷毀賬目,或者搞假破產、假倒閉,逃避返還資金的;
(七)、拒不交代資金去向,逃避返還資金的;
(八)、其他可以認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
集資詐騙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應當區分情形進行具體認定。行為人部分非法集資行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對該部分非法集資行為所涉集資款以集資詐騙罪定罪處罰;非法集資共同犯罪中部分行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他行為人沒有非法占有集資款的共同故意和行為的,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行為人以集資詐騙罪定罪處罰。
第五條 個人進行集資詐騙,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數額較大”;數額在3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數額巨大”;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數額特別巨大”。
單位進行集資詐騙,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數額較大”;數額在15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數額巨大”;數額在50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數額特別巨大”。
集資詐騙的數額以行為人實際騙取的數額計算,案發前已歸還的數額應予扣除。行為人為實施集資詐騙活動而支付的廣告費、中介費、手續費、回扣,或者用于行賄、贈與等費用,不予扣除。行為人為實施集資詐騙活動而支付的利息,除本金未歸還可予折抵本金以外,應當計入詐騙數額。
第六條 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向社會不特定對象發行、以轉讓股權等方式變相發行股票或者公司、企業債券,或者向特定對象發行、變相發行股票或者公司、企業債券累計超過200人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九條規定的“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構成犯罪的,以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定罪處罰。
第七條 違反國家規定,未經依法核準擅自發行基金份額募集基金,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第八條 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違反國家規定,利用廣告為非法集資活動相關的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宣傳,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條的規定,以虛假廣告罪定罪處罰:
(一)、違法所得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
(二)、造成嚴重危害后果或者惡劣社會影響的;
(三)、二年內利用廣告作虛假宣傳,受過行政處罰二次以上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明知他人從事欺詐發行股票、債券,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擅自發行股票、債券,集資詐騙或者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等集資犯罪活動,為其提供廣告等宣傳的,以相關犯罪的共犯論處。
第九條 此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準。
三、《全國法院審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
2001年1月21日
(三)、關于金融詐騙罪
1、金融詐騙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認定
金融詐騙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犯罪。在司法實踐中,認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為目的,應當堅持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既要避免單純根據損失結果客觀歸罪,也不能僅憑被告人自己的供述,而應當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司法實踐,對于行為人通過詐騙的方法非法獲取資金,造成數額較大資金不能歸還,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1)、明知沒有歸還能力而大量騙取資金的;
(2)、非法獲取資金后逃跑的;
(3)、肆意揮霍騙取資金的;
(4)、使用騙取的資金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
(5)、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以逃避返還資金的;
(6)、隱匿、銷毀賬目,或者搞假破產、假倒閉,以逃避返還資金的;
(7)、其他非法占有資金、拒不返還的行為。但是,在處理具體案件的時候,對于有證據證明行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不能單純以財產不能歸還就按金融詐騙罪處罰。
2、集資詐騙罪的認定和處理:集資詐騙罪和欺詐發行股票、債券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在客觀上均表現為向社會公眾非法募集資金。區別的關鍵在于行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對于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而非法集資,或者在非法集資過程中產生了非法占有他人資金的故意,均構成集資詐騙罪。但是,在處理具體案件時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不能僅憑較大數額的非法集資款不能返還的結果,推定行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二是行為人將大部分資金用于投資或生產經營活動,而將少量資金用于個人消費或揮霍的,不應僅以此便認定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3、金融詐騙犯罪定罪量刑的數額標準和犯罪數額的計算。金融詐騙的數額不僅是定罪的重要標準,也是量刑的主要依據。在沒有新的司法解釋之前,可參照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執行。在具體認定金融詐騙犯罪的數額時,應當以行為人實際騙取的數額計算。對于行為人為實施金融詐騙活動而支付的中介費、手續費、回扣等,或者用于行賄、贈與等費用,均應計入金融詐騙的犯罪數額。但應當將案發前已歸還的數額扣除。
(四)、死刑的適用
刑法對危害特別嚴重的金融詐騙犯罪規定了死刑。人民法院應當運用這一法律武器,有力地打擊金融詐騙犯罪。對于罪行極其嚴重、依法該判死刑的犯罪分子,一定要堅決判處死刑。但需要強調的是,金融詐騙犯罪的數額特別巨大不是判處死刑的惟一標準,只有詐騙“數額特別巨大并且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犯罪分子,才能依法選擇適用死刑。對于犯罪數額特別巨大,但追繳、退賠后,挽回了損失或者損失不大的,一般不應當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對具有法定從輕、減輕處罰情節的,一般不應當判處死刑。
(五)、財產刑的適用
金融犯罪是圖利型犯罪,懲罰和預防此類犯罪,應當注重同時從經濟上制裁犯罪分子。刑法對金融犯罪都規定了財產刑,人民法院應當嚴格依法判處。罰金的數額,應當根據被告人的犯罪情節,在法律規定的數額幅度內確定。對于具有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情節的被告人,對于本應并處的罰金刑原則上也應當從輕、減輕或者免除。
單位金融犯罪中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是否適用罰金刑,應當根據刑法的具體規定。刑法分則條文規定有罰金刑,并規定對單位犯罪中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自然人犯罪條款處罰的,應當判處罰金刑,但是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罰金的數額,應當低于對單位判處罰金的數額;刑法分則條文明確規定對單位犯罪中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只判處自由刑的,不能附加判處罰金刑。
四、立案標準
(一)、《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
二○一○年五月七日
第四十九條 [集資詐騙案(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個人集資詐騙,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二)、單位集資詐騙,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第五十條 [貸款詐騙案(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在二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853次會議討論通過)
法發【1996】32號
(一)、根據《決定》第八條規定,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的,構成集資詐騙罪。
“詐騙方法”是指行為人采取虛構集資用途,以虛假的證明文件和高回報率為誘餌,騙取集資款的手段。
“非法集資”是指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個人,未經有權機關批準,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的行為。
行為人實施《決定》第八條規定的行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其行為屬于“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
(1)、攜帶集資款逃跑的;
(2)、揮霍集資款,致使集資款無法返還的;
(3)、使用集資款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致使集資款無法返還的;
(4)、具有其他欺詐行為,拒不返還集資款,或者致使集資款無法返還的。
個人進行集資詐騙數額在20萬元以上的,屬于“數額巨大”;個人進行集資詐騙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屬于“數額特別巨大”。
單位進行集資詐騙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屬于“數額巨大”;單位進行集資詐騙數額在250萬元以上的,屬于“數額特別巨大”。
(二 )、對于多次進行詐騙,并以后次詐騙財物歸還前次詐騙財物,在計算詐騙數額時,應當將案發前已經歸還的數額扣除,按實際未歸還的數額認定,量刑時可將多次行騙的數額作為從重情節予以考慮。
(三)、行為人進行詐騙犯罪活動,案發后扣押、凍結在案的財物及其孳息,如果權屬明確的,應當發還給被害人;如果權屬不明確的,可按被害人被騙款物占扣押、凍結在案的財物及其孳息總額的比例發還被害人;如果能夠確定扣押、凍結在案的財物及其孳息不屬于已查明的被害人所有,但又無法發還未查明被害人的,應當依法上繳國庫。
(四)、行為人將詐騙財物已用于歸還個人欠款、貨款或者其他經濟活動的,如果對方明知是詐騙財物而收取,屬惡意取得,應當一律予以追繳;如確屬善意取得,則不再追繳。
(五)、本解釋中使用的貨幣數額是指人民幣的數額。審理具體案件涉及外幣的,應當依照案發當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外匯牌價折算成人民幣。
(六)、本解釋所稱“以上”包括本數在內。
(七)、本解釋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五、利用會員卡進行非法集資的情形
(一)、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立即停止利用發行會員證進行非法集資等活動的通知》
1996年8月5日 國辦發[1996]3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最近,一些地方和企業違反國家金融管理的有關規定,利用發行會員證(包括席位證、優惠卡等)進行非法集資,并從事炒買炒賣活動,個別地區還設立了會員證交易所,模仿國內證券交易所的管理辦法,為會員證提供上市交易服務。會員證不是資本市場上的有價證券,利用發行會員證進行非法集資、炒買炒賣以至上市交易的行為,嚴重背離了發行會員證的本來目的,干擾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妨礙了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為此,經國務院批準,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在國務院有關部門公布會員證管理辦法之前,一律暫停各種形式會員證的發行和交易活動.
二、禁止設立會員證交易所,已設立的會員證交易所必須立即停止業務活動。
三、由中國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組成調查組,全面了解會員證的發行和交易情況,制定統一的管理辦法.
(二)、中國人民銀行、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會員卡管理試行辦法》
銀發【1998】497號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會員卡是指發行人和其會員之間以契約形式確定的會員消費權利的直接消費憑證。會員卡不能分紅派息,也不能還本付息;可以依法轉讓、質押和繼承。
第二十五條 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擅自發行會員卡,或利用會員卡進行非法集資的,中國人民銀行責令其停止發行;退還所募資金及利息;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六、《金融違法行為處罰辦法》
已經1999年1月14日國務院第13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60號)
第二十八條信托投資公司不得以辦理委托、信托業務名義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不得違反國家規定辦理委托、信托業務。
信托投資公司違反前款規定的,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該信托投資公司直接負責的高級管理人員、其他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直至開除的紀律處分;情節嚴重的,暫停或者停止該項業務,對直接負責的高級管理人員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紀律處分;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盡管從輕量刑了,但是不管怎樣,還是觸犯了法律,和人民的正義相悖。不管是哪一個行業的人,尤其是從事金融行業的人,更要謹記行業規范,從嚴要求自己,時刻牢記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如果有誰違反了規范,將絕不姑息。
集資詐騙法院階段辯護詞
詐騙罪立案標準是怎樣的,量刑標準是什么
信用卡詐騙罪數額標準是多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探視權有拒不履行嗎
2021-01-01公安抓錯人怎么辦?會有相應賠償嗎
2021-02-12食品召回管理辦法解讀
2021-02-26組合貸款保證費都有哪些
2020-11-25網上處理違章一般多長時間
2021-01-31最新交通事故賠償標準及計算公式
2020-12-31人民法院司法鑒定工作暫行規定有什么
2021-03-16買房子沒有土地證有什么后果
2020-11-18如何書寫遺囑
2021-01-09仲裁協議的獨立性具體是怎么樣的
2021-03-04訴訟離婚需要找律師嗎
2021-01-30房產抵押程序
2020-12-26委托擔保合同
2020-11-26員工收到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2021-02-20如何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24如何充分發揮企業工會的積極作用
2021-02-26酒后駕車被撞死保險公司是否可以拒賠
2021-03-21保險合同內容變更的條件及訂立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25淺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存在的問題
2020-12-22保險合同怎樣生效?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