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沒有被免除刑事處罰的犯罪中止會留案底嗎?
沒有被免除刑事處罰的犯罪中止會留案底,中止犯罪案底也不能次消除,案底是伴隨終生的,消除不了,《刑法》第24條第2款規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犯罪中止的認定:
1、必須在犯罪過程中停止犯罪。即在犯罪預備或者著手實行犯罪過程中,也就是在犯罪未完成之前停止犯罪。如果犯罪已經得逞,則不存在犯罪中止的問題。
2、必須是犯罪分子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這里包括兩種情況:
(1)自動放棄犯罪。放棄犯罪是出于行為人的自由意志,而非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這是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的根本區別。如果是出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或者不敢把犯罪進行下去,被迫把犯罪停止下來,則不能視為犯罪中止。
(2)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
二、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有幾種?
根據法律規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有以下幾種: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對于上述法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規定了不同的處理方式。具體說來,在立案階段,人民法院發現自訴案件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應當不予受理。公訴案件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公安機關和人民檢察院應作出不立案的決定。在偵查階段,偵查機關遇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應當撤銷案件。在審查起訴階段,人民檢察院遇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應作出不起訴的決定。在審判階段,對于上述第一種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以判決宣告無罪。對于其他幾種情形,一般應以裁定終止審理。不過,根據已經查明的案件事實和認定的證據材料,能夠確認已經死亡的被告人無罪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無罪。
犯罪中止最為既定的犯罪形態,司法機關在審核確定在中止犯罪之后,并沒有造成危害的,會認定其犯罪行為并不構成犯罪,此種情形該犯罪主體由于不需要承擔刑罰,也就不會留下案底了。其他犯罪中止造成一定危害,而受到刑事處罰的情形,只要留下案底,該案底就不能被消除。
應該怎么認定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否有時間限制
法律規定犯罪中止有幾種類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使用虛假身份證件會定罪嗎
2020-12-28前妻要求增加撫養費我該怎么辦
2020-11-14銀行轉賬能證明贍養費嗎
2020-11-16離婚集資房怎么分,離婚單位集資房如何分割?
2020-12-27駁回起訴該怎么辦
2021-03-21知識產權代理公司收入如何確認
2021-03-23怎么續訂勞動合同
2020-12-25退休離職補償金的標準是什么
2021-01-01員工調崗通知書
2020-12-15勞動報酬糾紛是否要仲裁后訴訟
2020-12-12事業單位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1-15保險單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2021-01-27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保險費糾紛案
2020-11-25保險合同糾紛中的法律適用
2021-03-07公眾責任險稅前扣除
2021-01-07土地出讓收回可以再次出讓嗎
2020-12-05新農村建設拆遷給相同面積樓房嗎
2021-03-14征地拆遷補償的標準范圍
2020-11-09舊城拆遷改造的邏輯啟示
2020-12-15公房拆遷,戶口在內的人都可以得到補償嗎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