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假想防衛的性質是什么?
“假想防衛”是指行為人由于主觀認識上的錯誤,誤認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實施防衛行為結果造成損害的行為。對于假想防衛,應當根據認識錯誤的原理予以處理,有過失的以過失論,無過失的以意外事件論。假想防衛具備如下性質:
(一)行為人應當預見到沒有不法侵害而沒有預見,造成危害結果,應負過失犯罪的刑事責任;
(二)行為人由于不能預見的原因引起了防衛行為,而在防衛過程中從使用的工具、打擊的部位、造成的后果顯屬不當,叫“假想防衛過當”,行為人應當對過當的結果負責,可以比照防衛過當來處理。責任比第一種輕一點;
(三)主觀條件的限制,行為人不可能預見到,所采取的手段方法也無不當之處,應屬于“意外事件”。
二、假想防衛與事先防衛的區別:
如果他人尚未著手實行不法侵害,行為人預先加以打擊,屬于“事先防衛”。如甲、乙在激烈爭吵之后,甲看見乙扛著鋤頭朝他家走來,便繞到乙的背后,一石頭將其砸傷或砸死。乙朝他家走來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有不法侵害的意思,來打架滋事,但是乙還在路上,尚未開始實施傷害行為,不屬于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甲屬于事先防衛,不成立正當防衛。另一種可能是乙根本無不法侵害的意思,不過是路過而已,那么,甲屬于假想防衛。
三、刑事擔任
(1)行為人應當預見到沒有不法侵害而沒有預見,造成危害結果,應負過失犯罪的刑事責任;
(2)行為人由于不能預見的原因引起了防衛行為,而在防衛過程中從使用的工具、打擊的部位、造成的后果顯屬不當,叫“假想防衛過當”,行為人應當對過當的結果負責,可以比照防衛過當來處理。責任比第一種輕一點;
(3)主觀條件的限制,行為人不可能預見到,所采取的手段方法也無不當之處,應屬于“意外事件”;
(4)行為人既是假想防衛,也是提前防衛,主觀過錯應屬“過失”。因為假想防衛屬于事實認識錯誤,不可能成立故意犯罪。
對于假象防衛的性質是指的是行為人預見了不會發生的侵害事件而導致受害人受傷。這是由于行為人自己的判斷錯誤才導致受害人進行受傷。但是還是屬于傷害事件。負責調查的公安機關如果是發現肇事人是屬于假象防衛的話,可以和檢察院進行明示。
假想防衛需要負刑事責任嗎
當事人假想防衛屬于正當防衛嗎?
什么是假想防衛 事前防衛是什么意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支付撫養費需要收集哪些證據
2021-01-11劃撥用地和征收土地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08人身損害鑒定標準
2021-02-05如何處理股東權益糾紛
2020-12-18交通事故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怎么算
2021-03-22交通事故全責可以報工傷
2020-11-12父母協議單獨贈與兒子的房,兒媳加名字有用嗎
2020-12-09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如何索賠
2021-02-20陽臺使用權歸誰
2021-03-04勞動合同變更時未變的內容繼續有效嗎
2021-02-10土地使用權是否屬于他物權
2021-03-20贈與合同怎么行使撤銷權
2021-01-12什么情形可申請取保候審
2020-11-28恐嚇欺騙下簽訂勞務合同是否違法
2020-12-03試用期申請離職公司不放人怎么辦
2021-02-28保險經紀人辦理保險經紀業務產生的法律責任該由誰承擔
2021-02-02請多多了解什么是不計免賠
2021-03-05抵押權人船舶利益保險條款的承保風險及除外
2020-12-09交通保險理賠誤區有哪些
2020-11-22保險代理人的資格條件有哪些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