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土地是歸國家所有的,個人和單位只能拿到土地使用權,在獲取方式上,有出讓、劃撥和轉讓等幾種方式。一般來說,居民買到商品房后,土地使用證上面會寫清土地使用性質是出讓還是劃撥。那么,土地使用權出讓與劃撥的區別是什么?下面我們一起跟隨小編了解下。
一、土地使用權出讓與劃撥的區別是什么?
1、出讓是政府將國有土地的一段時間內的使用權有償轉讓出去的行為,劃撥一般是針對事業性單位,這些單位取得國家土地除繳納相關的稅費外,不再支付出讓金。當劃撥的土地要改變用途、經營性質的時候,需要補交出讓金,從而改土地證上的“劃撥”為“出讓”。
2、劃撥是政府轉讓土地收益的一種方式,簡單點說就是用土地的一方沒有給政府錢的就是劃撥,主要用于政府項目,出讓就是開發商必須給錢給政府,政府保證你的70年或者50年使用權。
3、土地使用權轉讓,是指土地人將土地權有償或無償地轉移給他人的行為。前者是國家劃撥給個人、單位或者集體等。后者是個人、單位或者集體等將自己的土地使用權轉讓給其他個人、單位或者集體。
4、要判斷是用于那方面,如果是私人購買商品房,肯定要出讓土地好些,但政府的廉租房或者安置房都是劃撥土地,即使購買了,也不影響使用權。
二、土地使用權出讓的特點是什么?
出讓土地使用權是指國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后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取得出讓土地使用權有以下幾個特征:
1、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是有償的。土地使用者取得一定年限內的土地使用權應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國家憑借土地所有權取得的土地經濟效益,表現為一定年期內的地租,一般以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一定數額的貨幣為表現形式。
2、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是有期限的。土地使用者享有土地使用權的期限以出讓年限為限。出讓年限由出讓合同約定,但不得超過法律限定的最高年限。
3、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是一種物權。土地使用權出讓是以土地所有權與土地使用權分離為基礎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后,在出讓期限內受讓人實際享有對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其使用權在使用年限內可以依法轉讓、出租、抵押或者用于其他經濟活動,合法權益受國家法律保護。土地使用權出讓的形式有三種,即協議出讓、招標出讓和拍賣出讓。
綜上所述,在單位拿到土地使用權的方式中,出讓和轉讓是比較常見的,劃撥相對較少。土地使用權出讓與劃撥的主要區別在是否需要繳納土地出讓金。單位通過出讓方式拿到土地的,要繳納出讓金,并且有明確的使用年限,而劃撥則不同,一般來說,沒有期限的約束,并且使用人不需要繳納出讓金。
土地使用證如何過戶
土地使用權轉讓要交哪些稅
辦理土地使用權抵押貸款的流程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募股申請的審批有哪些規定
2020-11-25驗資費用的收取標準
2020-12-18如何單方解除合同
2021-01-15什么情況成立累犯
2020-12-18父母離婚的對子女的撫育費如何給付
2021-02-18開發商與業主簽的購房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10離婚協議滿三年了還能追溯嗎
2021-02-03婚姻法關于離婚協議法律如何規定
2020-11-18解除合同單位是否要支付補償金
2020-11-30交通事故財產保全需要擔保嗎
2020-11-13集體土地拆遷賠償標準
2021-01-21房屋贈送時效多長
2021-01-20和房屋中介打交道注意什么
2021-03-23勞動合同主體可以變更嗎
2021-02-24休病假多久就解除勞動合同
2020-11-20應屆生實習期簽什么合同
2021-03-03司機座位責任險的保額是多少
2020-12-18交通意外險的投保方式有哪些
2021-03-22貨物運輸保險是什么
2020-12-13論保險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