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納挪用公款量刑標準是怎樣
犯挪用公款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數額巨大不退還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審理挪用公款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998年5月9日施行)的規定,對挪用公款案量刑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給他人使用。挪用公款給私有公司、私有企業使用的,屬于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
2、挪用正在生息或者需要支付利息的公款歸個人使用,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但在案發前全部歸還本金的,可以從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給國家、集體造成的利息損失應予追繳。挪用公款數額巨大,超過三個月,案發前全部歸還的,可以酌情從輕處罰。
3、挪用公款數額較大,歸個人進行營利活動的,構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挪用時間和是否歸還的限制。在案發前部分或者全部歸還本息的,可以從輕處罰;情節輕微的,可以免除處罰。挪用公款存入銀行、用于集資、購買股票、國債等,屬于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活動。所獲取的利息、收益等違法所得,應當追繳,但不計人挪用公款的數額。
4、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賭博、走私等非法活動的,構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數額較大和挪用時間的限制。
二、挪用公款罪與違法發放貸款罪的區分
金融機構中發生的違法發放貸款行為和挪用公款行為有相似之處,均可表現為采用違法手段將公款(或資金)借給他人使用。在實務中,違法發放貸款的案件被作為挪用公款罪提起公訴的情況也有先例。然而一旦錯誤定罪,量刑上的較大差別,對被告人的權利侵害不淺。
因此,對兩罪的區分一定要慎之又慎:一是考察行為是職務行為還是個人行為。違法發放貸款行為與銀行的職務性相關,表現為雖然違反相關法律規章,超出法定權限和違反法定程序,但本質上仍是貸款行為,屬于銀行使用資金的職務行為,行為人以銀行的名義與借款人形成借款關系,由銀行承擔民事法律責任。挪用公款行為是擅自超越職權的個人行為,即不經合法批準擅自動用公款歸個人使用,即使其以單位名義挪用公款借貸給他人使用,該行為亦是個人決定的,單位不承擔其法律后果。因此,若銀行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挪用公款后,以個人名義或名為單位實為個人借貸給他人的,是挪用公款行為。
二是考察有無一定的貸款審批手續,以及何時辦理的審批手續。合法的貸款行為必須嚴格按照貸款調查、貸款審批、簽訂貸款合同的法定程序辦理齊全的貸款手續。違法發放貸款行為往往未履行全部貸款程序,但本質上屬于貸款行為,必須具有一定的審批手續,且審批手續在發放貸款之前或之時即已辦理。行為人作為銀行工作人員,違反國家法律規章規定,明知借款人提供違法擔保仍發放數額巨大的貸款,或者行為人在放貸時確曾收到借款借據,但發放貸款時未嚴格按照貸款法定程序辦理齊全的貸款手續,則系銀行工作人員代表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履行使用資金、發放貸款的職務行為。如造成重大損失,應定違法發放貸款罪。若審批手續系事后補辦,往往屬于事前擅自挪用而事后予以掩飾的挪用公款行為。
三是考察行為是秘密進行的還是公開進行的。違法發放貸款行為因其屬于職務行為,往往是公開進行的。而挪用公款行為往往系秘密進行且有掩飾手段,但這也不是必定的,也有公然或半公開進行的。
三、挪用公款罪數問題
(1)挪用公款給他人使用,使用人與挪用人共謀,指使或者參與策劃取得挪用款的,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定罪處罰。但使用人只是單純提出、要求借用公款的,不認定為挪用公款罪的共犯。使用人具有詐騙故意時,不影響國家工作人員成立挪用公款罪。
(2)因挪用公款索取、收受賄賂構成犯罪的,或者挪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構成其他犯罪的,數罪并罰。
(3)明知他人使用公款進行犯罪活動,而挪用公款給他人使用的,數罪并罰。例如,明知他人使用公款用于販賣毒品,而將公款挪用給他人的,成立挪用公款罪的正犯與販賣毒品罪的幫助犯,數罪并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手房中介沒給購房合同怎么辦
2020-12-28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量刑標準如何
2020-11-14現役軍人結婚未審查違法嗎
2020-12-13子女的姓氏如何確定?
2020-11-07監護人有權查看被監護人隱私嗎
2020-12-02解除同居關系財產如何分割
2021-01-05擔保合同的效力是什么
2021-03-17支付訂金了不想履行合同怎么辦
2021-01-31孩子商場受傷賠償有哪些相關內容
2020-12-07學生在學校搬桌子受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8房產典當
2021-03-14【詢問解答】離職時被老板惡意扣工資怎么辦
2020-11-10追討勞動合同違約金有時間期限嗎
2021-01-08一房多租詐騙15萬,一房多租構成犯罪嗎
2021-01-16公司倒閉無定期懷孕員工怎么賠償
2021-03-04離職員工有年終獎嗎
2021-02-04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包括什么
2020-12-30被保險人遭故意傷害 保險公司不能免責
2021-01-17保險公司夸大保險保障范圍如何處理
2021-03-01誰有權指定人身保險的受益人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