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王某是某縣某鎮財政所長,張某是該縣財政局國庫科科長,二者之間是業務上的指導關系,王某要定期向國庫科提交財務報表,財政局撥付給該財政所資金時也要通過國庫科審核。2005年11月份,張某因購買個人住房資金向王某借錢。王某手頭也沒有錢,但張某再三懇求,王某沒有辦法,就說要不從財政所借一部分錢給他,張某答應并在王某辦公室里打了一張借款金額為50000元的借條,之后二人一起去銀行,王某從該鄉鎮財政所的銀行賬戶中提出50000元交給張某,該筆款項自借出去之后一直未歸還,一直到2010年9月份王某從該鄉鎮財政所退休,辦理交接手續時才發現王某挪用公款給張某的事實。
爭議點:張某和王某是否構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觀點一:二人不構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所謂共同犯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5條規定,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所謂挪用公款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第三百八十四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是挪用公款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數額巨大不退還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本案中,王某的行為顯然符合挪用公款罪的成立要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挪用公款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的規定,“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以挪用公款一萬元至三萬元為“數額較大”的起點”,本案中王某將公款50000元借給張某購房,且在長達5年的時間里一直沒有歸還,顯然王某構成了挪用公款罪;張某能否和王某構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關鍵是看二者是否有共同的犯意,本案中張某僅僅是向王某本人借錢而非向財政所借錢,其主觀認識上并沒有挪用公款的犯罪故意,張某最終接受王某借的50000元只能算是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張某的行為不構成挪用夠公款罪,進而張某和王某不構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觀點二:張某和王某構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首先,王某的行為構成挪用公款罪;其次,張某的行為也構成挪用公款罪。因為張某存在挪用公款的犯罪故意,王某本人沒有錢借給張某并向張某做了明確說明,之后看張某沒有放棄借款的打算,于是又說借單位的公款給張某,張某作為某局國庫科長,從事了多年的財務工作,完全應該明白私自借用單位的公款是違法的,明知違法卻不阻止王某,反而心安理得的借走50000元,很明顯張某存在犯罪故意,換個角度講,王某之所以答應借錢給張某,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張某的國庫科長身份,如果不借給張某,今后的工作恐怕很難開展,王某正是迫于壓力才將該公款借給張某,從這一點上講,張某借錢的真正對象不是王某,而是該鄉鎮財政所,張某和王某構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筆者認同第二種觀點,張某和王某構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具體
原因有以下幾點:
從刑法立法本意上講,刑法之所以規定挪用公款罪,是為了保護國家、集體所有的合法財產不受非法侵犯,并對挪用公款的職務犯罪分子予以懲戒。具體來講,本案中,王某之所以主動借單位的公款給張某是基于張某的國庫科長身份,如果不借給他今后和國庫科的工作恐怕難以順利進展,王某正是迫于這種壓力才借錢給張某,而且張某明知借款為公款卻仍然接受,很明顯,張某有同王某共同挪用公款的犯罪故意,構成挪用公款罪,倘若只對王某以挪用公款罪定罪處罰,而和張某共同實施犯罪的張某卻逍遙法外,刑法的公正性就會被踐踏,而這也違背了刑法規定挪用公款罪的立法本意。
從刑法相關法條角度來看,張某和王某完全能構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所謂共同犯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5條規定,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王某之所以產生犯意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張某憑借其某局國庫科長的身份地位實施借款行為給其帶來的壓力,在明知王某借給自己的50000元資金是挪用財政所公款情況下,張某不僅不阻止反而坦然接受,張某作為某局國庫科長,對挪用公款后果的嚴重性應該有更清醒的認識,他放縱王某挪用公款的行為表明了他有伙同王某挪用公款的犯罪故意,因而二人構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從法理解釋的角度來看,張某應當屬于教唆犯。根據刑法第29條的規定,教唆他人犯罪的,是教唆犯,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具體來講,教唆犯,是指以勸說、利誘、授意、慫恿、威脅、收買等方法,將自己的犯罪意圖灌輸給本來沒有犯罪意圖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圖實施犯罪。本案中王某作為某鄉鎮財政所長,本來并沒有挪用公款的念頭,王某出于工作上的考慮,為了和張某處好關系以利于今后工作的順利進展,王某迫不得已才提出借財政所的公款給張某,張某明知王某借給他的錢是財政所的公款卻仍然接受,表明他默認了王某挪用公款的行為,甚至可以這樣說,王某是在張某的授意下才將財政所的公款借給他,而且他相信張某能夠將該款項還上,因此張某完全符合教唆罪的犯罪構成要件,進而二人構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王某是該案的主犯,在挪用公款罪中起主要作用,張某是教唆犯,是從犯,在挪用公款罪中起輔助作用,使王某產生挪用公款的犯意。
綜上,王某和張某構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正是因為張某作為教唆犯其借款行為使王某產生了挪用公款的犯意,進而實施了挪用公款的行為。在司法實務中,類似的案子很多,只有從刑法立法本意、法條解釋、學理等多個方面綜合考慮,才能盡量減少和避免漏訴漏捕犯罪嫌疑人,以期實現刑罰的公正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認定成功以后何時做工傷鑒定
2021-01-26車禍二級傷殘最多賠償多少錢
2020-12-04房屋可以贈予給非直系親屬嗎
2021-02-04新婚姻法有沒有事實婚姻
2020-11-08離婚后繼父能否索要贍養費
2021-03-17交通事故鑒定材料有哪些
2021-01-08斷絕父子關系能分家產嗎
2021-01-11因公殉職撫恤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10同時履行抗辯權的失效
2021-02-07羈押與逮捕分別是什么意思
2021-02-06勞動者未提前30天通知離職合法嗎
2020-12-21疫情耽誤上班工資怎么算
2021-01-24保險合同內容有哪些方面的變更
2021-02-24無名氏死亡賠償金提存后車主能否向保險機構索賠
2020-11-08保險條款當中又被分為哪幾大類
2020-12-22門面房拆遷補償費用主要有幾項
2020-11-26被拆遷人可以自主查詢征收拆遷補償標準嗎
2021-02-20公租房拆遷補償款如何分配
2021-03-14墳墓拆遷賠償標準
2021-02-09剛買了房子就聽說會被拆遷怎么辦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