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仿冒行為的認定是怎樣的
根據大多數國家法律的規定,模仿必須掌握在適當的尺度之內,如“廈-華訴長虹商標侵權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經過審理作出判決:廈-華訴訟請求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被駁回,**公司所使用的標識與“CHDTV”既不相同也不相似,屬正常使用。判決書內同時認定,‘HDTV’是本行業中技術術語“高清晰度電視”的英文縮寫,已作為國家標準予以明確,故廈-華電子公司在行使“CHDTV”注冊商標專用權時無權禁止他人正常使用?!睆B-華欲意憑借“CHDTV”的注冊商標進行專用名壟斷,扼制同行的意圖只能中途流產。具有以下特征的才構成仿冒行為:
(1)仿冒行為人具有主觀故意。仿冒行為一般都是對質量好、知名度高、市場銷售量大的商品進行仿冒,它的實質就是掠奪他人的經營優勢,侵害他人長期形成的無形資產。因此,仿冒行為是一種故意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市場上不存在無意識的仿冒。主觀故意就成為仿冒行為的法律特征之一。如我國法律中對仿冒行為規定“擅自使用他人商品名稱、包裝、裝潢”中的“擅自”一詞,也表明了這一主觀上的特征。
(2)仿冒行為具有特定性。由于仿冒行為是對市場中經營優勢的掠奪,因此,仿冒行為總是發生在特定的具有市場優勢的經營者身上及其特定的商品上。仿冒者通過對這些特定商品的商標、包裝、企業名稱等的精心模仿,造成市場上用戶和消費者受到混淆的后果。因此,認定仿冒行為首先是確定被仿冒的特定經營者和特定商品。
對假冒商標和企業名稱的行為來說,只要發生假冒行為,被假冒的對象是立即可以確定的,因為這些權利是經過登記和注冊的。
但對于仿冒知名企業和知名商品的其他外部標識的行為,則應該要有確認的條件。在我國實施《反不正當競爭法》過程中,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對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的行為提出了認定的一般標準。所謂“知名”商品是指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商品。所謂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是指商品的名稱、包裝、裝潢不為相關商品所通用的,并具有顯著的區別性特征的名稱、為識別商品以及方便攜帶、儲運而使用在商品上的包裝和為識別與美化商品而在商品或包裝上附加的文字、圖案、色彩及其編排的組合。
以上便是律霸網小編為您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若您問題復雜,歡迎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頂崗人員在工作時受傷誰負損害賠償責任
2021-02-06勞務派遣安全事故如何認定
2020-12-31房屋整改延期如何理賠
2020-11-10離婚調解不去有壞處嗎
2021-02-15撫養費強制執行申請書模板
2021-02-26交通事故傷殘評定方法是什么
2021-02-28承諾書是否為合同性質
2021-03-14不服從公司安排被辭退有沒有補償
2020-11-11企業退休養老金相關規定是什么
2020-11-09運輸貨物毀損,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2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2-03外資保險公司是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嗎
2021-02-25保險要有電子版合同嗎
2020-12-06交通事故保險合同外的賠償應該誰來承擔
2021-01-21家財保險購買注意事項
2021-01-30河南新鄉律師 告知義務的范圍的一保險合同糾紛的代理詞
2020-11-11事故之后如何理賠
2021-03-19簽訂集體土地承包合同有哪些法定程序
2021-02-25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有什么不同嗎
2020-12-28養殖大棚拆遷維權方法是什么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