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刑法中單位自首存在的依據
(一)法律依據
《刑法》第六十七條規定:“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本人的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备鶕谭ㄒ幎?,犯罪的主體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等單位。犯罪單位既然可以成為犯罪主體,當然也應當能夠成為自首的主體。筆者認為,我國刑法并未將單位排除在自首主體之外,隱含了單位自首的規定。在刑法和司法解釋中關于單位自首的法律依據主要有以下三點:
1.《刑法》第四條規定:“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1997年刑法確立了自然人和單位的“二元犯罪主體”體系。刑法將單位規定為犯罪的主體后,刑法意義上的人就包括自然人和擬制的人,單位實施犯罪行為后就可以成為“犯罪分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缎谭ā返诹邨l對自首的規定也就不能只適用于自然人犯罪,同樣也應適用于單位犯罪。
2.《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條關于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的特別自首的規定亦承認單位自首的效力。該條第二款規定“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第三款規定“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理論通說均認為第三款的規定是我國刑法規定的特別自首,很顯然,行賄人包括自然人和單位,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中,單位可以成立特別自首。
3.2002年7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海關總署聯合頒布的《關于辦理走私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向題的意見》二十一條“關于單位走私犯罪案件自首的認定問題”規定:“在辦理單位走私犯罪案件中,對單位集體決定自首的,或者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自首的,應當認定單位自首。認定單位自首后,如實交待主要犯罪事實的單位負責的其他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視為自首,但對拒不交待主要犯罪事實或逃避法律追究的人員,不以自首論?!边@一規定雖然第一次在司法解釋中對單位自首作出明確的解釋,但并未超越刑法的立法精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男女雙方簽訂的承諾書,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08申請醫療事故鑒定要哪些材料,鑒定書的內容有哪些
2020-11-10涉外結婚必須公證嗎
2021-02-10法律中規定的拘役最高刑期是多久
2021-02-15母子公司是否分立
2020-11-08拆遷隊暴力執法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3-14贍養義務可以協議免除嗎
2021-01-02專有技術侵權糾紛是否適用專屬管轄
2020-11-24治安拘留會記入戶籍嗎
2021-03-11保管人擅自處分保管物能要求賠償嗎
2020-12-272020年快遞員猥褻客戶,快遞公司是否承擔責任
2021-01-16買了小產權房怎么辦
2020-12-28房屋未過戶,房屋征收補償歸誰所有
2021-02-06未取得預售許可時簽訂的協議有效嗎
2020-12-13分公司可以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0-11-24實習期簽了合同要承擔上面的條款嗎
2020-11-27調解委員會調解時間和次數有限制嗎,有什么作用
2021-02-01老人購買壽險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21定期人壽保險的內容有哪些
2020-12-29飛機延誤一天賠償多少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