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偷稅漏稅處罰是怎么樣的?
第六十三條 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或者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扣繳義務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一條【逃稅罪】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偷稅與漏稅的主要區別有三個方面:
1、主觀方面不同。偷稅是出于故意,而漏稅是過失行為。偷稅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國家稅收損失,而積極希望或追求這一危害結果。漏稅的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危害后果應當預見卻設有預見,或已經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偷稅行為人主觀上具有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漏稅行為人主觀上則不具有這一目的。
2、客觀方面不同。偷稅是采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等欺騙、隱瞞手段來不繳或少繳稅款,而漏稅不存在任何故意的作為或不作為。漏稅與偷稅的轉化。漏稅行為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成為偷稅。
3、法律后果不同。偷稅達到法定結果即構成犯罪,應承擔刑事責任,而漏稅是一種違法行為,行為人只須補繳稅款并交納滯納金。
《稅收征管法》第52條第2款也規定:“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末繳或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追征稅款、滯納金;有特殊情況的,追征期可延長到五年。”其中的“失誤”包含了無意造成的未繳或少繳稅款的種種情況,實質上就是漏稅。
綜合上面所說的,偷稅漏稅對于一個公司來說是堅決不允許的,特別是針對于國家的單位,一定要嚴格的遵守法律的規定,不然的話就一定會受到法律的處罰,而且處罰的標準就會根據偷稅漏稅的金額大小來進行處理,所以,遵守規定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事情。
舉報偷稅漏稅的后果都有哪些法律規定
偷稅漏稅多少構成犯罪?
偷稅漏稅處罰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正確區分夫妻共同債務和個人債務
2021-03-15精裝修樣品房是否屬于合同要約
2021-03-21在工廠碰瞎一只眼睛可以獲得多少賠償
2021-02-20如何寫法律意見書
2021-01-10有限責任公司設立流程有哪些
2021-01-28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5復婚后再次離婚財產如何分
2020-11-22房屋賣了又辦理抵押是否可以強制執行
2021-01-03不可抗力發生時索賠的處理原則
2021-01-18父母遺產兄妹如何分配
2020-12-25勞動者如何協商調崗保證自身權益
2020-12-15不批準年假強休算曠工嗎
2020-12-12如果企業沒有參保,發生工傷事故農民工該怎么辦?
2020-12-11勞務外包的賬務處理如何進行
2020-11-29勞動調解有時間規定嗎
2021-03-10人壽保險的理賠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1車輛失而復得 保險賠償該退
2021-01-08故意導致車翻了保險公司怎么理賠
2021-02-10最高法民二庭負責人解讀保險法解釋(二)
2020-11-09保險代理合同的內容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