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制度是國家各種稅收和稅款征收辦法的總稱,包括征收對象、稅率、納稅期限、征收管理體制等等內容,不按規定的稅率、納稅期限納稅以及違反稅收管理體制等行為,都是對我國稅收管理制度的侵犯。對于這些行為,刑法必須加以規范。而一旦構成偷稅罪,自然要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那此時偷稅罪的量刑標準是什么?現在就讓律霸小編來為你解答疑惑吧。
一、偷稅罪的量刑標準是什么
納稅人實施下列行為之一,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且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第一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1、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
2、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3、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納稅;
4、進行虛假納稅申報;
5、繳納稅款后,以假報出口或者其他欺騙手段,騙取所繳納的稅款。
扣繳義務人實施前款行為之一,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且占應繳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第一款的規定定罪處罰。扣繳義務人書面承諾代納稅人支付稅款的,應當認定扣繳義務人“已扣、已收稅款”。
二、偷稅罪如何認定
(一)偷稅數額的計算
對多次犯有偷稅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納稅人或者扣繳義務人在五年內多次實施偷稅行為,但每次偷稅數額均未達到構成犯罪的數額標準,且未受行政處罰的情形。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因同一偷稅犯罪行為受到行政處罰,又被移送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依法定罪并判處罰金的,行政罰款折抵罰金。
(二)本罪與漏稅行為的區別
偷稅與漏稅的不同表現在:
1、從主觀方面看,偷稅是故意實施,漏稅是過失所為。
2、從客觀方面看,漏稅是行為人不熟悉稅收法則和財務制度致使進行了錯誤的納稅申報等等。漏稅行為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為偷稅行為。如當漏稅行為被發現后,漏稅者不予更正,采取隱瞞欺騙手段不想稅務機關申報所漏繳的稅款等,此時偷稅的故意就產生了。
(三)本罪與逃避追繳欠稅罪的區別
1、犯罪對象不同。前者的犯罪對象是應稅事實后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即稅收;后者是已經確定的應納稅款額,但因種種原因繳納應繳稅款,即欠稅。
2、發生的時空條件不同。本罪發生在稅務機關并不掌握其實際應付稅款時;后罪發生在稅務機關確定其未繳納稅款即欠稅后。
3、行為手段不同。本罪的行為手段是秘密行動致使帳上減少或者免除其稅收義務,反映不出來其應繳稅額;后罪則是隱匿或者轉移財產,使其所欠稅款無法得到繳納。
現實中,如果行為人的行為并沒有侵犯國家的稅收管理制度,而是侵犯了諸如國家外貿管理制度或者金融、外匯管理制度,則不構成本罪。經過專業的認定構成偷稅罪的,就會對其作出刑事處罰,關于偷稅罪的量刑標準內容,小編已經作出了介紹,希望可以為你提供一些幫助。
我國刑法偷稅罪量刑標準
一般刑事犯罪記錄是什么,能夠撤銷嗎?
如何認定共同犯罪成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參加人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24行政訴訟選擇管轄的適用情形
2021-03-19小區收費停車場被盜無監控如何維權
2021-02-012020消費購物如何維權
2021-01-19房子交了定金事后漲價算誰的
2021-03-14房產抵押擔保協議
2020-12-17消費者投訴方法是什么
2021-01-10離婚,五歲孩子可以選擇跟誰嗎
2021-02-08為什么有精神損失賠償
2020-11-15交通事故逃逸死亡賠償
2020-12-03試用期辭退的條件有什么
2021-03-24勞動法關于調崗的規定
2021-03-24勞動者不同意調崗單位解除合同是合法行為嗎
2021-01-24中暑死亡是否屬于意外傷害
2021-01-12什么是產品責任險?
2021-03-09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為什么會不生效
2020-11-16責任保險合同中仲裁條款效力
2020-12-23超出駕證允許范圍駕車發生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向司機追償
2020-11-24車禍保險賠付多少錢
2020-11-24車的保險進項可以抵扣嗎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