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沒有規定時效中斷。通常認為,行政訴訟不存在時效中斷,因為行政訴訟事關公共秩序,更強調效率,但大部分情況確是當事人更容易耽誤起訴期限。為此,根據相關司法解釋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屬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誤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限內。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之規定顯然說明行政訴訟不適用訴訟時效理論,當然也不適用時效中斷理論,所以此規定不利于公民權利的維護,無法使公民信服此立法的公正性。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之規定,行政訴訟時效應當分為以下兩種:
1.一般訴訟時效。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復議決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法定起訴期限的,適用前款規定。
2.特殊訴訟時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由于不屬于起訴人自身的原因超過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訴訟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訴訟時效是為了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辦案效率,公民在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應該及時的提出訴訟辦理。訴訟期限不應該超出我國的法律規定訴訟時效,一旦超過訴訟時效的,我國的人民法院不會受理這類糾紛案件。
行政訴訟法修改看點
行政訴訟裁定駁回起訴的情形有哪些?
行政訴訟律師代理合同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解散如何追繳未繳出資
2020-11-21如何認定交通事故的賠償責任
2021-01-20新三板掛牌意味著什么
2020-12-04離婚條件有哪些
2021-01-15判決侵權賠償金支付之日如何確定
2021-01-20抵押貸款算房貸記錄嗎
2020-12-25合同債權質押是什么
2021-02-09外企存在勞務派遣關系是否合法
2021-01-07賠償金和經濟補償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2-14《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實施后人民法院受理 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新
2020-11-19人壽保險合同生效后還能變更嗎
2020-11-29買賣投連險有哪些費用需要交納
2021-03-24精神病人縱火保險公司需要賠付嗎
2021-03-04酒后駕車被撞死保險公司是否可以拒賠
2021-03-21哪些屬于保險公司賠償的范圍
2020-11-20關于投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風險提示的公告
2020-12-18保險批單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2021-03-24無證駕駛出事故強制保險不應免
2021-01-18長期健康保險產品是否有合同猶豫期
2021-03-25不小心撞死人有商業保險怎么判定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