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案件回避時間申請是怎么規定的?
根據《最高法院解釋》第47條規定,當事人申請回避,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應當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決定。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回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回避,由院長決定;申請人對駁回回避申請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決定的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對申請人的復議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 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審判人員主動回避是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應當申請回避。
二、行政案件中回避制度的相關規定是什么?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七條 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抄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有權申請審判人員回避。
審判人員認襲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應當申請回避。
前兩款規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院長擔任審判知長道時的回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回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回避,由審判長決定。當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
三、行政知案件的審理期限是多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七條和第六十條規定,對于一審行政案件,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判決。有特殊情況需道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的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對于二審行政案件,法院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的二審案權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不管是行政還是民事案件,如果需要審判人員回避的話,都應該在法定時間內遞交回避申請書,當然了,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為了確保案件的判決結果是公正的,通常不需要當事人遞交回避申請書,自己也就主動避嫌了。
民事訴訟程序中的回避方式有什么?
民事訴訟申請回避的理由有哪些
哪些情況下民事訴訟法院人員要回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贍養協議怎么寫才有效
2021-03-01數罪并罰適用范圍
2020-12-06違法征地查處過程中,政府不作為怎么辦
2020-12-24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防范利用互聯網支付洗錢的建議
2021-02-13P2P平臺因非法融資倒閉投資者的錢還要的回來嗎
2020-12-24交通事故全責可以報工傷
2020-11-12公示催告流程的適用范圍
2021-02-16肇事叫人頂包算逃逸嗎
2020-11-17婚內協議書公證費用
2021-02-21賦予業主委員會民事主體資格的理由
2021-03-05正常離職有沒有補償金
2021-02-18工會要做哪些工作
2021-01-16如何認定虛假勞務派遣
2020-11-28員工年底前被離職,還能拿到年終獎嗎
2021-03-03單位沒給員工買社保發生工傷誰來賠償
2020-11-21團體意外險期限是多久
2021-03-02飛機延誤險的賠償標準是如何的
2020-11-24投保人購買人身保險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嗎
2021-02-10出現車禍怎么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1-16廣州同一事故造成多人傷亡保險公司保險金如何分配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