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案件中申請回避不予批準的救濟途徑是什么?
可以向作出決定的人民法院申請復議。根據《行政訴訟法》第47條規定,回避有兩種:當事人申請回避和審判人員主動回避。
根據《最高法院解釋》第47條規定,當事人申請回避,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應當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決定。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回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回避,由院長決定;申請人對駁回回避申請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決定的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對申請人的復議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 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審判人員主動回避是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應當申請回避。
二、行政訴訟的特征有哪些?
(1)行政訴訟所要審理的是行政案件。
這是行政訴訟在受理、裁判的案件上與其他訴訟的區別。刑事訴訟解決的是被追訴者刑事責任的問題;民事訴訟解決的是民商事權益糾紛的問題,而行政訴訟解決是行政爭議,即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發生的爭議。
(2)行政訴訟是人民法院通過審判方式進行的一種司法活動。
這是行政訴訟與其他解決行政爭議的方式和途徑的區別。在中國,行政爭議的解決途徑不止行政訴訟一種,還有行政復議機關的行政復議等等。而行政訴訟是由人民法院運用訴訟程序解決行政爭議的活動。
(3)行政訴訟是通過對被訴行政行為合法性進行審查以解決行政爭議的活動。
其中進行審查的行政行為為具體行政行為,審查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受違法行政行為的侵害。這就決定了行政訴訟與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在審理形式和裁判形式上有所不同。如行政訴訟案件不得以調解方式結案;證明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舉證責任由被告承擔;行政訴訟的裁判以撤銷、維持判決為主要形式等。
(4)行政訴訟是解決特定范圍內行政爭議的活動。
很多人認為如果行政相對人主動提出了要求某些工作人員進行回避的,在本院不同意的情況下,應該直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可是根據法律的規定不是這樣的,只能向作出決定的法院申請復議,因為一審還沒有結束,上級法院不能直接介入。
什么情況刑事案件當事人有權申請回避
在民事訴訟中如何申請回避?
民事訴訟申請回避的理由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行為是傳銷
2021-01-15電子郵件證據是如何認定效力的
2021-01-11動產抵押生效要件如何規定
2021-03-17在先債權能否對抗已登記的物權
2021-02-21非機動車違反交通規則有哪些
2020-12-29遇到效力待定合同時會產生怎樣的法律后果
2021-03-04如何去法院辦理提存
2020-11-23網賭立案后會怎么處理
2021-02-27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定條件是什么
2021-01-29勞務外包的賬務處理如何進行
2020-11-29車險理賠必備常識
2021-02-28保險合同的變更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22什么叫加扣免賠率
2020-12-25清包工地上出了事怎樣理賠
2021-01-17互聯網保險流動性風險是什么
2021-02-18保險合同是附條件的合同嗎
2020-12-09勞動關系與保險代理關系在法律特征上存在以下區別
2020-12-26未盡提示和說明義務 保險免責條款屬無效
2021-02-12保險中的重大疾病包括哪些
2021-01-23承包合同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