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民事訴訟司法解釋關于回避的規定是什么?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申請其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翻譯人員的;
(四)是本案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五)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持有本案非上市公司當事人的股份或者股權的;
(六)與本案當事人或者訴訟代理人有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理的。
第四十四條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有權申請其回避:
(一)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受托人宴請,或者參加由其支付費用的活動的;
(二)索取、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受托人財物或者其他利益的;
(三)違反規定會見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訴訟代理人,或者為律師、其他人員介紹代理本案的;
(五)向本案當事人及其受托人借用款物的;
(六)有其他不正當行為,可能影響公正審理的。
二、一審民事訴訟審理周期是多久?
一審審限一般6個月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一審民事案件的審限為6個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法院批準;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的審限為3個月,不能延長,若3個月內不能審結,轉為普通程序繼續審理。
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
第一百六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大家想要了解的,在民事訴訟活動當中的回避制度或管轄問題等在相關的司法解釋中都有著非常明確的規定,要求審判人員進行回避本身就是為了確保最終的審判結果是符合法律規定的。如果審判人員和原告方是近親屬關系,很多時候很難理智的看待本案的法律關系。
民事訴訟借款被告人自我辯護詞一般什么時候提交
民事訴訟法審判委員會與合議庭的區別是什么?
民事訴訟送達有哪些方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違約金約定的上限是多少
2021-01-27行政相對方的義務是什么
2021-01-21父母去世后房產繼承有時間限制嗎
2021-03-24如何處理醫療事故
2020-12-21抵押到期債務未還清怎么辦
2021-01-24反擔保協議范本
2021-01-29因疫情停薪合理嗎
2021-01-02女方扔下哺乳期孩子違法嗎
2021-02-09沒領結婚證能要回彩禮嗎
2020-12-12法定贍養人
2021-02-19已判刑事犯罪民事調解書還有效嗎
2021-03-16交通事故財產保全需要擔保嗎
2020-11-13商鋪員工在商場摔傷的話誰來承擔責任
2021-01-28企業破產車輛能過戶嗎
2020-12-08保密協議沒有保密費合法嗎
2021-01-18認定勞動關系后可否進行工傷賠償
2021-01-23交通意外險何時不理賠
2021-02-27萬能險是否可以購買
2020-12-12人身保險合同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1-16保險理賠金額如何證明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