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屬于哪種違法行為
概念
犯罪行為指違反刑法且刑法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
構成要件
我國刑法規定有四百多種犯罪,從構成要件上進行分析,每一種犯罪都具備四個方面的要件:即犯罪主體、犯罪的主觀方面、犯罪的客觀方面、犯罪客體。
(一)犯罪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每一種犯罪,都必須有犯罪主體,有的犯罪是一個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數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數人。根據刑法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犯罪的,構成單位犯罪,因此,單位也可以成為犯罪主體。
(二)犯罪的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為及其結果所具有的心理狀態。犯罪主觀方面的心理狀態有兩種,即故意和過失。比如犯盜竊罪,犯罪人希望將他人財物竊為己有;犯故意傷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體受到損傷的結果。有的犯罪是過失性質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狀態。在單位構成犯罪的情況下,該單位對犯罪行為負有責任的人員也同樣具有主觀心理狀態。
(三)犯罪的客觀方面。是指犯罪行為的具體表現。比如犯詐騙罪,犯罪人具有虛構事實、欺騙他人的行為,販毒罪具有販賣毒品的行為,等等。
(四)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而被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犯罪客體和犯罪對象是不同的,犯罪對象是犯罪行為所直接針對的對象,如殺人罪、傷害罪,犯罪對象是具體的被害人,而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的公民人身權利不受非法侵害的這種社會關系。
特征
第一,犯罪是危害社會的行為。行為對社會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的特征。
第二,犯罪是觸犯刑律的行為。也就是說危害社會的行為必須同時是觸犯《刑法》規定的行為,才構成犯罪。
第三,犯罪必須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只有應受刑罰處罰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才被認為是犯罪。上述特征是確定任何一種犯罪必須具備的缺一不可的條件。《刑法》同時還規定,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這就說明,行為的情節和對社會危害的程度是區分違法和犯罪的界限。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如果是犯罪的話,那么應該屬于違反刑法的明文規定的行為,這樣的行為是犯罪的,需要受到刑事處罰,有可能會被判處有期徒刑,甚至無期徒刑、死刑。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三年合同違約金多少
2020-11-25留置權是否需要約定
2021-01-19污染物生產者是否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2020-12-03事實婚姻有什么法律特征包括哪些
2020-12-06行政處罰聽證可以延期多長時間
2020-12-18離婚后不付撫養費就不能探望子女嗎
2021-02-13一般代理可以調解嗎
2021-02-14怎樣與房屋中介簽合同
2021-02-21如何理解勞動合同變更的協商一致準則有哪些
2021-01-30競業限制合同里面沒有寫時間有沒有效
2021-03-03理賠公估人的業務范圍主要包括哪些
2020-12-06運輸保險合同糾紛一案
2020-11-11運輸貨物毀損,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2三者險保險人的義務包括哪些
2021-01-17保險的種類可以分為哪些
2021-03-06保險理賠后訴訟風險出現的原因是是什么
2021-03-18選擇保險公司三要素
2020-12-10土地出讓合同能否保全
2021-01-21土地出讓金屬財政收入嗎
2021-02-02拆遷安置房名額指標可以轉讓嗎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