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對象
所謂執行對象是指生效的執行根據,并由執行機關的執行行為所指向的目標,即執行客體。這種對象首先是以生效的裁判文書為基礎的,如判決退還罰款。其次是由申請人所申請的要求所制約的。最后,也是最終確定標準,即執行行為所指向的對象或目標。這三個方面是有聯系的,但并不能等同起來。如判決撤消收容審查決定,申請人申請執行是開釋放人,但執行機關的執行行為所指向的目標,依據法律規定則不能由法院去羈押場所開釋放人,而只能對被執行人處以罰款或其他強制行為,這些執行行為所直接指向的對象仍然是財產而不是人身。所以,簡單地講,執行對象就是執行行為所指向的目標或客體。行政訴訟執行的對象有時是特定的,如退還所扣車輛,這是不能以其他物體代替的;而有些對象則是不特定的,如劃撥款項等。執行對象大致分為三類:物、行為和人身。
(1)物。包括財物和其他物件。如繳納稅款、退還證件、票據等。物又有特定物和不特定物之分,財產又有動產與不動產之分,有些執行措施是對不動產適用,有些則是對動產適用。所以,明確物之屬性與類別是很重要的。
(2)行為。作為執行對象之一的行為,是以實施特殊行為為完成執行義務的。這些特定行為原屬裁判所確定的作為行為,本應由義務人自動履行,由于其拒不履行而引起強制執行,其所執行的對象就是該特定行為。如強制服兵役、強制拆除違章建筑等。
(3)人身。在民事訴訟中是無人身作為執行的對象的,人身作為執行對象是行政訴訟執行制度的特殊所在。如果一個公民被處以勞動教養,該公民起訴并經法院裁定暫時停止執行,在訴訟判決中該公民敗訴,應收入勞動教養場所,而該公民又不自動前往,則由行政機關強制收押予以教養。這里,作為執行對象顯然是該公民的人身而不是別的。
筆者認為,人身作為執行對象只會發生以下基礎上:
(1)只有對自然人才能適用,對組織則不能;
(2)實際中所強制的是公民的人身自由,而不是以實施什么作為行為為對象;
(3)對行政機關的任何執行,如開釋放人,都沒有以人身作執行對象一說,對行政機關來說,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執行對象只能是錢款。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正式工能辭退嗎
2021-03-25追討退休前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3-10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流程怎么走
2021-01-03企業融資渠道的有哪幾種選擇
2021-03-18交通事故起訴的材料有哪些
2021-01-14合同形式瑕疵處理
2020-11-18哪些是合同的詐騙類型
2021-01-14簽勞務合同有什么待遇
2021-03-18借用資質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0-11-21保險最大誠信原則是如何運用的
2020-11-21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1外貿保險單背書
2020-12-15清包工地上出了事怎樣理賠
2021-01-17被車撞了出院再入院保險公司會報嗎
2020-12-29保險經紀人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2021-01-03人壽保險受益人包含有哪些
2021-01-08車險責任應賠償多少比例?
2021-03-20準保戶的開拓步驟
2021-01-20作“釘子戶”對于拆遷補償到底有沒有優勢
2020-12-15逼迫簽了安置補償協議可以反悔嗎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