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辯權是申述理由、加以辯解的權利。它在行政許可的申請過程中,是指當事人有權對行政機關及第三人提出的不利于申請人獲得批準的理由、事實和問題等進行解釋、說明、澄清和辯解。在對被許可人的處罰過程中,申辯權是指當事人對行政機關的指控、證據,提出不同的意見和質問,以正當手段駁斥行政機關的指控以及駁斥行政機關提出的不利證據的權利。
陳述權和申辯權是相對人的一項法定權利,行政機關應當予以保障和正確對待。在實踐中,行政機關的一些工作人員自恃享有審批權和處罰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都要找自己辦事,高人一等。在審批和處罰過程中,不能正確對待申請人或被處罰者的陳述權和申辯權。將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看做是“態度不好”、“蠻橫無理”、“狡辯”等,因而不批準當事人的申請或者給予加重處罰。這種做法與依法行政的原則是背道而馳的。
根據法律的規定,當事人行使陳述權和申辯權的形式主要是兩種:一是聽證。在行政許可的申請過程中,根據啟動聽證的原因,聽證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行政機關主動聽證。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實施行政許可應當聽證的事項,或者行政機關認為需要聽證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許可事項,行政機關應當向社會公告,并舉行聽證。另一種是被動聽證。行政許可直接涉及申請人與第三人之間重大利益關系的,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許可決定前,應當告知申請人、利害關系人有要求聽證的權利;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在被告知聽證權利之日起5日內提出聽證申請的,行政機關應當在20日內組織聽證。在對被許可人的處罰過程中,根據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聽證給予相對人一個正式陳述意見、說明情況、當面質證的機會,對維護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作用。
當事人行使陳述權和申辯權的另一種形式是直接向辦理行政許可或者實施行政處罰的人員進行陳述、解釋和辯駁,雙方面對面地進行,不需要通過正式的形式。這種形式靈活、便捷,有利于當事人和行政執法人員及時進行溝通、交換意見,有利于行政執法人員作出正確的判斷。對于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行政執法人員應當認真聽取,對其提出的事實、證據和理由要仔細研究。對正確的要予以考慮、采納,對錯誤的要予以指出、駁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高空拋物導致他人受損的責任主體是誰
2021-02-0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已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向其他保證人行使追償權問題的批復
2020-12-19二審可以增加解除合同的訴求嗎
2020-12-14沒拿房子抵押可以強制執行嗎
2021-03-25接管期限延期是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決定嗎
2020-11-22依法成立的合同自多久生效
2021-01-14農村房產繼承條件有什么
2021-01-28辦理房產贈與公證錄音錄像嗎
2020-12-26寒暑假勞動關系如何認定
2020-12-09勞動合同試用期的法律規定
2021-02-06年輕人如何買保險,買保險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12上班路上被車撞傷屬于意外傷害保險理賠范圍嗎
2021-03-24因特別約定條款引起的保險糾紛案例分析
2021-02-20什么是健康保險
2020-12-03單方解除再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怎樣確定保險責任與保險事故
2021-01-09意外險拒賠的幾種情況分別是什么
2021-01-26保險受益權的轉讓
2020-11-27土地承包合同的期限有多長
2021-03-24承包林地需要辦理什么證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