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級衛生廳(局)是各級醫療單位的行政主管部門,它不但確定各級各類醫療單位及醫護人員的最低資格條件及在取得資格后必須遵守的規則和要求,而且在發生醫療糾紛后擁有調查、調解、裁決和處罰的權利。在行政管理法律關系中,衛生主管部門是行政主體,各級醫療單位是直接行政相對人,患者在醫療糾紛中是利害關系人,行政機關對醫療單位的行政管理必然會對其產生影響而使其成為間接相對人。
實踐中,由于畏訴和對訴訟經濟的考慮,患者及其家屬在發生醫療糾紛后,往往先向衛生主管部門(我國目前醫療鑒定委員會設在其中的醫政部門)投訴,要求調查和鑒定。經調查和鑒定后,根據醫療糾紛的性質及經濟賠償數額的大小,衛生行政部門可對醫患雙方的糾紛主持調解,如果調解失敗,再轉由司法機構依法處理。同時可依照《國務院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執業醫師法》給予醫療單位和直接責任人以相應的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它主要有:
1,財產罰。基于違法或違章行醫而致的醫療糾紛,可給予醫療單位一定數額的罰款,或沒收財產(如未達法定標準的、能嚴重影響病人安全和健康的醫療器械,各種假藥劣藥等)。
2,行為罰。符合《執業醫師法》第37條規定,情節較重的,或由于醫院嚴重管理混亂而致的醫療糾紛,衛生行政機關可暫扣或吊銷直接責任人的《醫師職業證書》或《護士職業證書》,暫扣或吊銷責任醫療單位的行醫許可證。
3,申戒罰。基于醫療單位管理不善而致的醫療糾紛,可給予警告、通報批評或限期改正等措施。對于醫師責任符合《執業醫師法》第37條規定,情節較輕的,可給予警告或責令暫停執業活動。
4,行政處分。直接責任人或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在醫療糾紛中負有責任的,可依責任大小比照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行政處分。《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第20條規定:對造成醫療責任事故的直接責任人員,醫療單位應當根據其事故等級、情節輕重、本人態度和一貫表現,分別給予以下行政處分:
一級醫效事故: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察看、開除;
二級醫效事故: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
三級醫效事故: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
《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第21條規定:對造成醫療技術事故的直接責任人員,醫療單位應責令其作出書面檢查,吸取教訓,一般可免予行政處分;對情節嚴重的,也應當依照本辦法第20條的規定,酌情給予行政處分。但行政機關是憑借何種權利而對有獨立法人地位的事業單位人員進行處分的,這有待商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軍人轉業費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0-12-12涉外撫養收費多少錢
2021-01-14合同格式條款的優點是什么
2020-12-28家人經濟犯罪會凍結家人的財產嗎
2021-02-28父母將房屋贈與子女沒過戶怎么辦
2021-01-07勞務派遣行政許可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10住房公積金異地貸款辦理步驟是什么
2020-12-28簽訂勞動合同訴訟時效怎么算
2021-03-19締約過失責任是否適用勞動關系
2021-01-14勞動糾紛常見情形有什么
2020-11-24旅游人身意外險有什么規定
2021-01-14投保車輛肇事逃逸保險公司要不要賠償
2021-02-18保險合同中無須注明的條款包括違約責任和爭議處理
2020-11-26人身保險可以重復賠償嗎
2020-12-25這個30萬,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1-01-24掛假牌子車肇事保險賠嗎
2020-12-05車禍賠償后訴保險公司要求理賠嗎
2021-01-10保險合同包含哪些部分
2020-12-11保險公司正式申請設立的程序是如何的
2021-01-16分紅險幫您巧理財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