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人必需是股東么
首先明確告訴大家,依據《公司法》第十三條的規定:“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并依法登記。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應當辦理變更登記。”董事長、執行董事肯定是股東,但經理卻不一定是股東。因為經理通常是由董事會聘任的,也有董事擔任經理的。所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不是必須為股東。
法人代表與股東的區別有哪些
簡單說,法人是企業的負責人。股東只是公司的資金投入者。在一般的公司管理中,法人享有經營管理的權力,而股東只是投資者,不能對公司業務進行經營和管理。在跟其他公司簽合同時,只有企業法人簽字才有效。股東不具備經營權。如果將來企業出現問題,要是倒閉的話,企業的財產將有股東投資入股的份額進行分配。這時,法人只是經營者,不能對企業財產進行分配。
1、股東:是公司的投資者,由股東構成股東會,而股東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決定公司的一切重大事務。有限責任公司必須有股東會機構,但外商投資設立的有限公司法律規定只設董事會,由董事會代行股東會的權力,國有獨資公司也不設股東會,重大問題由董事會請示國家授權的機構決定。股東會不是公司的常設機構,股東因故不能參加股東會時,可書面委托他人代為行使權利。
2、法人:生活中人們說到法定代表人時總說成法人。但在法律上,兩者是完全不同的主體。
法人是指民法賦予權利能力的基于成員或者獨立財產所形成的團體,不是單個的自然人。民法學將基于成員的團體稱為社團,其成員相應稱為社員;基于捐助財產以財產為成立基礎的團體稱為財團。但我國《民法通則》將法人定義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并將法人分為企業法人和非企業法人。后者分為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法人,社會團體法人。各類公司都是企業法人,但獨資企業、合伙企業不是法人。
法人作為團體,要像一個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那樣以自己名義參與生活、介入市場,必須設有法人機關。法人機關由意思機關、執行機關、代表機關和監察機關構成。法定代表人實際上是法人機關中的代表機關的擔當人,是一個自然人。法定代表人是法人對外活動的當然代表,其行為即為法人的行為,所以《民法通則》規定:法人對代表機關及其他經授權代表法人者實施的行為,負擔責任。
法定代表人和法人的代理人也不同。除法定代表人以外,代表法人進行對外活動,必須有法人合法授權,否則其行為不能視為法人的行為。
根據以上內容可以看出來,法人不一定是股東,但是可以是股東。國家對法人是有規定,必須年滿十八周歲,并且完全具備行事能力,如果不滿足任何一個條件都是不可以進行當法人的,法人需要承擔公司一切的刑事責任,所以法人,也不容易。
公司法人職務侵占罪如何認定?
公司法人要交社保嗎?公司法人代表是否要交社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收購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2021-01-20徐**破壞軍人婚姻案
2020-12-23企業法律顧問能否代理訴訟
2020-12-17房產怎樣解除預抵押
2021-02-03沒履行監護權可否不贍養
2020-11-13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如何確定管轄
2020-11-15執行董事和董事長有什么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1-08非法侵入住宅罪怎么處罰
2020-12-24夫妻財產約定協議公證的法律效力怎么樣
2020-11-25什么是瀆職侵權罪
2021-02-14商業銀行可以轉讓經營許可證嗎
2021-01-17房屋貸款銀行要評估嗎
2021-01-07哺乳期員工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16建筑工程一切險保險合同
2020-12-29保險公司擬定健康保險的保險條款需要審批嗎
2020-11-24保險受益權的主體
2021-03-10土地互換后征用補償費怎么結算
2020-12-15拆遷是否對動產進行賠償
2021-03-06住改非拆遷的補償標準
2021-01-29協議拆遷是否有法律依據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