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很多準備上市的公司,在上市前通過轉讓股權來籌措資金,這種方式有一定的法律風險,值得思考。
首先,非上市股份公司轉讓股權的法律規(guī)范與發(fā)展歷程國家法律及相關政策對非上市股份公司的股權能否轉讓、如何轉讓,一直都有限制性規(guī)定,經歷以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98年到2002年為嚴令禁止。1998年國務院《轉發(fā)證監(jiān)會關于〈清理整頓場外非法股票交易方案〉的通知》、2003年證監(jiān)會《關于處理非法代理買賣未上市公司股票有關問題的緊急通知》、2004年《關于進一步打擊以證券期貨投資為名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緊急通知》均規(guī)定,禁止從事非上市公司的股權交易,除進行股權整體轉讓外,嚴厲禁止代理和買賣非上市公司股票。第二階段,2003年到2006年為托管引導。全國一些城市相繼開展股權登記托管業(yè)務,2003年初上海成立股權托管中心與聯合產權交易所。
2005年初發(fā)布《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本市發(fā)起設立股份有限公司審批、登記和備案相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國有股權必須到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交易、到托管中心登記,對于私有股權,采取自愿進場交易原則。
第三階段,2006年至今為明確規(guī)范。證券法規(guī)定,公開發(fā)行證券,必須經國務院證券監(jiān)管管理機構或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核準,并指出向不特定對象或向特定對象累計超過200人屬于公開發(fā)行證券。2006年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嚴厲打擊非法發(fā)行股票和非法經營證券業(yè)務有關問題的通知》規(guī)定:第一,嚴禁擅自公開發(fā)行股票,向不特定對象或向特定對象累計超過200人為公開發(fā)行,應依法報經證監(jiān)會核準。第二,嚴禁變相公開發(fā)行股票。非公開發(fā)行股票及股權轉讓,不得采用廣告、廣播、電話、說明會、公開勸誘等方式向社會公眾發(fā)行。對于非上市公司的股權交易,國家一直予以否定評價。其次,轉讓股權行為的違法性特征1.受讓人屬于不特定對象。區(qū)分特定對象與不特定對象,應當結合投資者的選擇程序、承擔風險能力與人數等因素綜合分析。通常情況下,出讓方委托中介機構面向社會公眾采用推廣會等方式進行宣傳,隨后篩選出合適的投資人,審查投資人的資產價值與申報財產內容的真實性、是否具備識別并承擔風險能力等內容,明確提示投資風險,有明確的人數和資金總量的限制。對于符合上述條件的,應當認定為屬于特定對象,相反,對于不設定任何標準和人數條件,不考察投資人的具體情況,只要出資即予以接納的情況,應當認為是屬于非特定對象的范圍。2.轉讓股權的價格具有不確定性。合法的轉讓股權應由第三方對公司財務狀況進行審計,結合審計結論、運營情況、公司擬上市后的預增利潤等綜合因素,由出讓方確定統(tǒng)一合理的出讓價格,報證券監(jiān)管部門批準備案后向全社會公布。本案中,轉讓股權價格未經過任何審計、批準備案、公開的程序,僅由被告人鄭戈與中介公司商定,按照注冊資本3400萬元確定為3400萬股,據審計報告顯示,每股轉讓價格從1.5元到4.2元不等,包括12種不同價格。這充分說明,被告方轉讓股權價格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3.采用公開形式轉讓股權。判斷公開與非公開方式的標準,是區(qū)分信息溝通渠道是否暢通。非公開發(fā)行是指基于相互信任與意思自治原則,雙方能夠交流獲取真實有效的信息,無需借助第三方力量來傳遞信息達到溝通目的。而公開發(fā)行由于面向社會公眾且信息不對稱,出讓方需要借助中介力量,利用廣告、公告、廣播、電話、推介會、說明會、網絡等方式傳遞信息,以達到吸引投資人獲取資金的目的。本案中,被告方委托多家中介公司與個人,先采用隨機撥打電話的方式,以提供理財幫助為名邀請不特定對象到中介公司,后由業(yè)務員介紹并推銷股權,對于猶豫不決的客戶,業(yè)務員就反復打電話以動員勸誘,這種形式屬于公開發(fā)行。4.轉讓股權的運作模式不規(guī)范。由于涉及社會公眾權益,轉讓股權必須接受多方面的監(jiān)管,要求運作模式必須合法規(guī)范,包括中介機構的主體資格、簽訂合同的內容、披露信息的要求、財務情況公開、區(qū)分收費賬戶與公司賬戶、按約履行權利義務等等。5.托管形式不影響行為的違法性。托管中心是從事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權集中托管、過戶、查詢、分紅等業(yè)務的股權托管登記服務機構,其主要職能是股權托管、登記與服務。托管中心作為第三方組織,對于股權轉讓行為只負責登記備案而沒有審核及監(jiān)督義務,托管登記的形式,僅證實雙方確有股權轉讓行為,而不能證明股權轉讓行為本身的合法與否,。根據四部委《關于整治非法證券活動有關問題的通知》規(guī)定,公司、公司股東違反規(guī)定擅自向社會公眾轉讓股票,應當追究擅自發(fā)行股票罪的責任。另據《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guī)定》,擅自發(fā)行股票數額在50萬以上,不能及時清償或者清退、造成惡劣影響,予以追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執(zhí)法的類別包括什么
2021-03-02警察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怎么處理
2020-12-31如何應對貸款擔保的相關法律問題
2020-11-25這些關于欠條,借條,收條的法律常識你必須了解
2021-01-19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第六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的通知
2021-02-16家長把學生打了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6能要回給妻子的彩禮嗎?
2020-11-26公司破產財務人員可以辭職嗎
2021-03-08對維護保險標的安全基本規(guī)則有哪些
2021-03-20汽車“全保”不全保 新車涉水得不到賠償
2021-01-28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是否受理決定的期限
2021-03-18被保險人死亡由誰承繼被保險人的權利義務
2021-02-26機動車轉讓保險手續(xù)未變更出事故保險公司是否要賠償
2020-11-24淺談我國保險稅制的改革
2021-02-25免責期
2020-11-16土地承包的經營權證是什么意思
2020-12-13土地出讓金屬財政收入嗎
2021-02-02返還土地出讓金的相關稅務怎么處理
2021-01-18營業(yè)房拆遷按照普通住宅補償合理嗎
2020-12-01征收范圍內的無證房,有拆遷補償款嗎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