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證據規則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7-15 · 212人看過

第一章總則

規則101范圍;定義

(a)范圍。本規則適用于聯邦法院程序。本證據規則適用的具體法院、程序及其例外,從規則1101之規定。

(b)定義。在本證據規則中:

(1)“民事案件”是指民事訴訟或者程序;

(2)“刑事案件”包括刑事程序;

(3)“公共機構”包括公共機關;

(4)“記錄”包括備忘錄、報告或者數據匯編;

(5)“最高法院指定的規則”是指最高法院根據制定法權限指定的規則;以及

(6)論及任何形式的書寫材料或者任何其他媒介時,都包括電子形式存儲的信息。

規則102目的

對本證據規則的解釋,應當保證在每個程序中司法公平,消除不合理的耗費與遲延,促進證據法的發展,從而實現查明真相與公正判決之宗旨。

規則103關于證據的裁定

(a)留存關于錯誤之主張。只有在重大權利受到了影響,并且符合下列條件的情況下,當事人在可以主張采納或者排除證據的裁定存在錯誤;

(1)如系采納證據至裁定,依審判之記錄,當事人:

(A)已及時提出異議或者申請刪除證據;并且

(B)已說明具體規則,除非該證據在相關時境中顯而易見;或者

(2)如系排除證據之裁定,當事人已通過提出證明的方式告知法院該證據之要旨,除非該要旨在相關時境中顯而易見。

(b)不需要重新提出異議或者提出證明。無論在審判時還是在審判前,一旦法院已作出明確裁定并記錄在案,當事人不需要為上訴留存關于錯誤之主張而重新提出異議或者提出證明。

(c)法院關于裁定的陳述;對提供證明進行指示。法院可以就證據的性質或者形式、提出的異議和裁定進行任何陳述。法院可以指示以提問和回答的方式來提出證明。

(d)防止陪審團聽見不可采的證據。在可行的范圍內,法院在進行陪審團審判時必須防止以任何方式將不可采的證據暗示給陪審團。

(e)對顯見錯誤進行司法認知。法院可以對影響重大權利的顯見錯誤進行司法認知,即使未適當地留存關于錯誤之主張。

規則104預備性問題

(a)通則。法院必須就一個人是否具有作為證人的資格、特免權是否存在以及證據是否可采的預備性問題作出決定。在作出該決定時,法院不受證據規則的約束,但有關特免權的規則除外。

(b)取決于某事實的相關性。當證據的相關性取決于某事實是否存在時,必須提出足以支持認定該事實確實存在的證明。法院可以以隨后提出該證明為條件采納該準備提出的證據。

(c)聽審的進行不得使陪審團聽見。在下列情況下,法院對預備性問題的任何聽審不得陪審團聽見:

(1)聽審涉及自白的可采性;

(2)刑事案件被告是證人,并提出了上述要求;或者

(3)為正義利益所要求。

(d)對刑事案件被告的交叉詢問。刑事案件被告并不因為就預備性問題作證而要就本案的其他問題接受接受交叉詢問。

(e)與證明力和可信性有關的證據。本條規則不限制當事人在陪審團前引入與其他證據的證明力或者可信性相關的證據的權利。

規則105對不能采納來反對其他當事人或者用語其他目的之證據進行限制

如果法院采納的證據就反對某當事人或者某種目的而言有可采性,而就反對其他當事人或者其他目的而言不可采,則根據及時請求,法院必須將該證據在其適當的范圍內,并就此對陪審團作出指示。

規則106書寫品或者錄制性陳述的其他部分,或者相關的書寫品或者錄制性陳述

如果一方當事人提出了全部書寫品或者錄制性陳述,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對方當事人可以要求同時提出從公平角度出發應當與此同時考慮的該書寫品或者錄制性陳述的任何其他部分,或者任何其他書寫品或者錄制性陳述。

第二章司法認知

規則201對裁判性事實的司法認知

(a)范圍。本條規則僅調整裁判性事實的司法認知,不調整立法性事實的司法認知。

(b)可以進行司法認知的事實的種類。法院可以進行司法認知之事實是因下列情況而不存在合理爭議的事實:

(1)審判法院轄區內泛知的事實;或者

(2)通過訴諸于某種其準確性不受合理質疑的來源而能夠準確和迅速確定的事實。

(c)盡心司法認知。法院:

(1)可以進行司法認知;或者

(2)在當事人提出司法認知請求并向法院提供必要信息的情況下,法院應該進行司法認知。

(d)時機。法院可以在程序的任何階段進行司法認知。

(e)聽審機會。經及時請求,當事人有權就進行司法認知的適當性和認知事實的性質獲得聽審的機會。如果法院在通知當事人之前進行了司法認知,經請求,當事人仍有權獲得聽審。

(f)指示陪審團。在民事案件中,法院必須指示陪審團將司法認知的任何事實接受為結論性事實。在刑事案件中,法院必須指示陪審團其可以將司法認知的事實接受為結論性事實,也可以不將其接受為結論性事實。

第三章民事案件中的推定

規則301民事案件中推定的一般規定

在民事案件中,除聯邦制定法或者本證據規則有規定外,推定所反對的當事人負有提出證據反駁該推定的負擔。但是,本條規則并未轉移說明負擔,該證明負擔仍由原先承擔它的當事人負擔。

規則302就民事案件中的推定適用州法

在民事案件中,如果州法就起訴或者辯護規定了適用的裁決規則,則關于起訴或者辯護的推定的效力由州法調整。

第四章相關性及其限制

規則401相關證據的標準

在下列情況下,證據具有相關性:

(a)該證據具有與沒有該證據相比,使得某事實更可能存在或者更不可能存在的任何趣向;并且

(b)該事實對于確定訴訟具有重要意義。

規則402相關證據的一般可采性

相關證據具有可采性,下列規定另有規定或者除外

《合眾國憲法》;

聯邦制定法;

本證據規則;或者

最高法院制定的其他規則。

不相關證據不可采。

規則403因損害、混淆、浪費時間或者其他原因而排除相關證據

如果相關證據的證明價值為以下一個或者多個危險所嚴重超過,則法院可以排除該證據:不公平損害、混淆爭點或者誤導陪審團、不當拖延、浪費時間或者不必要地出示重復證據。

規則404品性證據;犯罪或者其他行為

(a)品性證據。

(1)禁止使用。關于某人的品性或者品性特點的證據,不得采納用來證明該人在具體場合下的行為與之具有一致性。

(2)刑事案件被告或者被害人的例外。以下例外適用于刑事案件:

(A)被告可以提供其相關品性特點的證據,如果該證據被采納,公訴人可以提供證據來對之加以反駁;

(B)在遵守規則412規定的限制條件的情況下,被告可以提供所稱犯罪被害人相關品性特點的證據,如果該證據被采納,公訴人可以:

(i)提供證據對之加以反駁;以及

(ii)提供被告具有相同品性特點的證據;以及

(C)在殺人案中,公訴人可以提供所稱被害人具有平和品格特性的證據,以反駁所稱被害人是首先挑起事端者的證據

(3)證人的例外。關于證人的品性的證據,可以根據證據規則607、608和609采納。

(b)犯罪、不法行為或者其他行為。

(1)禁止使用。關于犯罪、不法行為或者其他行為的證據,不可采納來證明某人的品性,以表明該人在特定場合的行為與該品性具有一致性。

(2)允許適用;刑事案件中的通知。這一證據可以為其他目的而采納,例如證明動機、機會、意圖、準備、計劃、知識、身份、無錯誤或者無意外事件。根據刑事案件被告的請求,公訴人必須:

(A)就公訴人意圖在審判中提出的任何此類證據的一般性質,提供合理通知;并且

(B)在審判之前進行該通知,或者在審判期間,法院給予合理原因對未能進行審錢通知予以了諒解。

規則405證明品性的方法

(a)用聲望或者意見證明品性。在關于某人品性或者品格特性的證據可采用的情況下,可以用關于該人聲望的證言或者意見形式的證言予以證明。在對品性證人進行交叉詢問時,法院可以允許調查該人的相關具體行為實例。

(b)用具體行為實例證明品性。在某人的品性或者品格特性為一項指控、起訴胡總惡化辯護之要件的情況下,也可用該人的相關具體行為實例證明該品性或者品性特點。

規則406習慣;例行做法

關于某人的習慣或者組織的例行做法的證據,可以采納來證明該人或者該組織在具體場合下的行為與該習慣或者例行做法一致。法院可以采納該證據,不論該證據是否得到了補強或者無目擊證人。

規則407事后補救措施

如果采取了將使得在前的傷害或者損害更不可能發生的措施,則關于這些事后措施的證據不得采納來證明:

過失;

罪錯行為;

產品缺陷或者其設計缺陷;或者

缺乏警示或者說明。

但是法院可以為其他目的采納該證據,例如彈劾或者在存在爭議情況下證明所有權、控制權或者預防措施的可行性。

規則408和解提議與談判

(a)禁止使用。關于下列事項的證據,不得為任何當事人采納來證明或者證否存在爭議的索賠的有效性或者數額,或者用語以先前不一致陳述或者矛盾來進行彈劾:

(1)為就索賠進行和解或者試圖和解時,給予、承諾或者提議——或者接受、承諾接受或者提議接受——有價值的對價;以及

(2)在就索賠進行和解談判過程中所為的行為或者陳述,在刑事案件中提出該證據且該談判與某公共機構運用其規制、調查或者執法權限而提出的索賠有關時除外。

(b)例外。法院可以為其他目的采納這一證據,例如證明證人的偏見或者成見,否定有關不當拖延的觀點,或者證明妨礙刑事調查或則會起訴的行為。

規則409提議支付醫療費用與類似費用

關于給予、承諾支付或者提議支付因傷害而引起的醫藥、住院或者類似費用的證據,不得采納來證明對該傷害負有責任。

規則410答辯、答辯討論與相關陳述

(a)禁止使用。在民事或者刑事案件中,關于下列事項的證據不可采來反對作出過答辯或者參與了答辯討論的被告

(1)后來撤回的有罪答辯;

(2)不抗爭之答辯;

(3)在根據《聯邦刑事訴訟規則》第11條或者類似的州程序進行的程序中,所作出的關于上述任一答辯的陳述;或者

(4)在與檢控機關的律師進行答辯討論中所作出的、沒有導致有關答辯或者導致的有罪答辯后來被撤回的陳述。

(b)例外。在下列情況下,法院可以采納規則410(a)(3)或者(4)所規定的陳述:

(1)在任何程序中,在同一答辯或則會答辯討論中作出的另一個陳述已經被提出,兩個陳述應當同時考慮方顯公平;或者

(2)在關于偽證或者虛假陳述的刑事程序中,如果該陳述是被告在宣誓后作出的,且記錄在案并且律師在場。

規則411責任保險

關于某人是否擁有責任保險的證據,不得采納來證明該人的行為存在過失或者其他錯誤。但是法院可以為其他目的采納該證據,例如證明證人的偏見或者成見,或者證明代理關系、所有權或者控制權。

規則412性犯罪案件:被害人的性行為或則會性怪癖

(a)禁止使用。在涉及所稱不端性行為的民事或者刑事程序中,下列證據不可采:

(1)提供用以證明被害人從事過其他性行為的證據;或者

(2)提供用以證明被害人的性怪癖的證據。

(b)例外。

(1)刑事案件。在刑事案件中,法院可以采納下列證據:

(A)為證明被告之外的他人是精液、傷害或者其他物證的來源,而提供的關于被害人性行為至具體事例的證據;

(B)公訴人提供的,或者被告為證明同意提供的,關于被害人與被指控有不端性行為的被告的性行為之具體實例的證據;以及

(C)如被排除將侵犯被告憲法權利的證據。

(2)民事案件。在民事案件中,對于提供用以證明被害人的性行為或者性怪癖的證據,如果其證明力嚴重超過了對任何被害人造成傷害和對任何當事人造成不公正損害的危險,則法院可以采納該證據。有關被害人聲望的證據,只有在該被害人將其置于爭議之中時,法院才可采用。

(c)確定可采性的程序。

(1)動議。如果當事人意圖根據規則412(b)提供的證據,則該當事人必須:

(A)提出具體描述該證據并闡述提供該證據之目的的動議;

(B)至少審判14天之前呈遞上述動議,除非法院出于正當理由設定了不同的時間;

(C)向所有當事人送達該動議;并且

(D)通知被害人,或者在適當的情況下,通知被害人的監護人或者代表。

(2)聽證。在根據本條規則采納證據之前,法院必須舉行秘密聽證,使被害人和各當事方行使出席聽證和申述之權利。動議、相關材料及聽證記錄,必須加以密封并密封保存,法院另有命令者除外。

(d)“被害人”的定義。在本條規則中,“被害人”包括所稱的被害人。

規則413性侵犯案件中的類似犯罪

(a)允許使用。在被告被指控性侵犯的刑事案件中,法院可以采納關于被告實施了任何其他性侵犯的證據。該證據可以在任何與之相關的事項上加以考量。

(b)對被告進行披露。如果公訴人意圖提供這一證據,則公訴人必須向被告披露該證據,包括證人陳述或者預期證言之概要。公訴人至少應于審判15天前或者法院出于正當理由而允許的較遲時間內進行該披露。

(c)對其他規則的影響。本條規則并不限制根據任何其他規則對證據采納或者考量。

(d)“性侵犯”的定義。在本條規則和規則415中,“性侵犯”是指聯邦法律或者州法律(“州”的定義見《美國法典》第18編513條)規定的涉及下列情況的犯罪:

(1)《美國法典》第18編109A章所禁止的任何行為;

(2)未經同意,以被告身體的任何部分或者物體接觸另一個人的生殖器或者肛門;

(3)未經同意,以被告的生殖器或者肝門接觸另一個人身體的任何部分;

(4)從致使另一個人死亡、身體傷害或者身體痛苦中獲得性快感或者性滿足;或者

(5)從事(1)—(4)項所描述的行為的企圖或者合謀。

規則414兒童性侵擾案件中的類似犯罪

(a)允許適用。在被告被指控兒童性侵擾的刑事案件中,法院可以采納關于被告實施了任何其他兒童性侵擾的證據。該證據可以在任何與之相關的事項上加以考量。

(b)對被告進行披露。如果公訴人意圖提供這一證據,則公訴人必須向被告披露該證據,包括證人陳述或者預期證言之概要。公訴人至少應于審判15天前或者法院出于正當理由而允許的較遲時間內進行該披露。

(c)對其他規則的影響。本條規則并不限制根據任何其他規則對證據的采納或者考量。

(d)“兒童”和“兒童性侵擾”的定義。本條規則和規則415中:

(1)“兒童”是指不滿14歲的人;以及

(2)“兒童性侵擾”是指聯邦法律或者州法律(“州”的定義見《美國法典》第18編513款)規定的涉及下列情況的犯罪:

(A)《美國法典》第18編109A章所禁止的對兒童實施的任何行為;

(B)《美國法典》第18編110章所禁止的任何行為;

(C)以被告身體的任何部分或者物體接觸兒童的生殖器或者肝門;

(D)以被告的生殖器或者肝門接觸兒童身體的任何部分;

(E)從致使兒童死亡、身體傷害或者身體痛苦中獲得性快感或者性滿足;或者

(F)從事(A)—(E)項所描述的行為的企圖或者合謀。

規則415涉及性侵犯或者兒童性侵擾的民事案件中的類似行為

(a)允許使用。在聲稱一方當事人實施了性侵犯或者兒童性侵擾而提出救濟主張的民事案件中,法院可以采納關于該當事人實施了其他性侵犯或者兒童性侵擾的證據。該證據可根據規則413和414的規定加以考量。

(b)對被告進行披露。如果一方當事人意圖提供這一證據,則該當事人必須向提供該證據所反對的當事人披露該證據,包括證人陳述或者預期證言之概要。該當事人至少應于審判15天前或者法院出于正當理由而允許的較遲時間內進行該披露。

(c)對其他規則的影響。本條規則并不限制根據任何其他規則對證據的采納或者考量。

第五章特免權

規則501特免權的一般規則

聯邦法院按照根據理性和經驗加以解釋的普通法調整特面權主張,除非任何下列法律或者規則另有規定:

《合眾國憲法》;

聯邦制定法:或者

最高法院制定的規則。

但是在民事案件中,如果州法就起訴或者辯護規定了適用的裁決規則,則特免權由州法調整。

規則502律師—委托人特免權與工作成果;對棄權的限制

一下規定適用于所列情況下對律師—委托人特免權或者工作成果保護所涵蓋的交流或者信息的披露。

(a)在聯邦程序中或者向聯邦機構或者機關進行的披露;棄權的范圍。如果披露是在聯邦程序中或者向聯邦機構或者機關進行的,并且放棄了律師—委托人特免權或者工作成果保護,只有在下列情況下該棄權才延展至聯邦或者信息:

(1)該棄權是有意的;

(2)棄權和未棄權的交流或者信息關涉同樣的事項;并且

(3)從公平角度出發應當對它們一并加以考慮。

(b)疏忽披露。在下列情況下,如果披露是在聯邦程序中或者向聯邦機構或者機關進行的,該披露并不用作聯邦或者州程序中的棄權:

(1)該披露是疏忽進行的;

(2)特免權或者保護的持有者采取了合理的措施來防止披露;并且

(3)持有者迅速采取了合理措施來糾正錯誤,包括在可適用的情況下遵循《聯邦民事訴訟規則》26(b)(5)(B)。

(c)在州程序中進行的披露。如果披露是在州程序中進行的,并且不是關于棄權的州法院命令的主題,在下列情況下,該披露并不用作聯邦程序中的棄權:

(1)在該披露是在聯邦程序中進行的情況下,根據本條規則,該披露不是棄權;或者

(2)根據發生該披露的州的法律,該披露不是棄權。

(d)法院命令的控制效力。聯邦法院可以命令特免權或者保護不因與在該法院系屬的訴訟相關聯的披露而棄權。在這種情況下,該披露也不是任何其他聯邦或者州程序中的棄權。

(e)當事人協議的控制效力。關于聯邦程序中披露效力的協議,僅僅對該協議的當事人有約束力,除非它被合并進了法院命令。

(f)本條規則的控制效果。在本條規則所列情況下,盡管有規則101和1101之規定,本條規則適用于州程序和聯邦法院附屬的與聯邦法院委任的仲裁程序。盡管有規則501之規定,即使州法律規定了裁決規則,本條規則也適用。

(g)定義。在本條規則中:

(1)“律師—委托人特免權”是指有關法律為律師—委托人秘密交流所提供的保護;以及

(2)“工作成果保護”是指有關法律為因預期訴訟所準備的或者為審判所準備的實物材料(或者其非實物的同等無)提供的保護。

第六章證人

規則601作證能力的一般規定

每個人都有作為證人的能力,除非本證據規則另有規定。但是在民事案件中,如果州法就起訴或者辯護規定了適用的裁決規則,則證人的能力由州法調整。

規則602缺乏親身知識

只有在提出的證據足以支持認定證人就某事項具有親身知識的情況下,證人才可以就該事項作證。證明親身知識的證據可以包括證人自己的證言。本條規則并不適用于專家證人根據規則703所作出的證言。

規則603宣誓或者鄭重聲明將如實作證

在作證前,證人必須宣誓或者鄭重聲明將如實作證。該宣誓或者鄭重聲明必須以某種旨在以該職責觸動證人良知的方式進行。

規則604譯員

譯員必須具有資格,并宣誓或者鄭重聲明將如實翻譯。

規則605法官充任證人的能力

主持審判的法官不得在該審判中作為證人作證。當事人無需提出異議來留存此問題。

規則606陪審員充任證人的能力

(a)審判時。在審判時,陪審員不得在其他陪審員面前作為證人作證。如果陪審員被傳喚作證,法院必須給予當事人在陪審團不在場的情況下提出異議的機會。

(b)調查陪審團裁決或者起訴書有效期間。

(1)禁止的證言或者其他證據。在調查陪審團裁決或者起訴書的有效性期間,陪審員不得就陪審團評議期間作出的任何陳述或者發生的任何事件作證,或者就影響該陪審員或者其他陪審員的投票的任何事情作證,或者就該陪審員與裁決或者起訴書有關的思想過程作證。就這些事項,法院不得接受陪審員的宣誓書或者關于陪審員的陳述的證據。

(2)例外。陪審員可以就下列事項作證。

(A)是否有無關的有害信息不當地引起了陪審團的注意;

(B)是否有外部影響不當地影響了任何陪審員;或者

(C)在將裁決制成裁決書時,是否存在錯誤。

規則607誰可以彈劾證人

任何當事人,包括傳喚證人的當事人,都可以攻擊證人的可信性。

規則608證人誠實與否的品性

(a)聲望或者意見證據??梢杂藐P于證人誠實與否至品性的聲望證言或者關于該品性的意見形式的證言,來攻擊和支持證人可信性,但是,只有在證人誠實品性受到攻擊后,關于誠實品性的證據才具可采性。

(b)行為具體實例。除規則609規定的犯罪定罪判決外,外部證據不可采來證明證人的行為具體實例,以攻擊或者支持證人的誠實品性。但是,在交叉詢問中,如果行為具體實例對于下列人員誠實與否的品性具有證明作用,法院可以允許對它們進行調查:

(1)證人;或者

(2)正在接受交叉詢問的證人曾就其品性作證的另一證人。

當就其他事項作證時,如果證言僅與證人誠實性品性有關,證人并沒有放棄反對自我歸罪的特免權。

規則609使用刑事定罪判決證據進行彈劾

(a)總則。以下規則適用于使用刑事定罪判決證據攻擊證人的誠實品性:

(1)對于在作出判決的司法轄區,應判處死刑或者1年以上監禁的犯罪而言;

(A)在民事案件或者證人不是被告的刑事案件中,在遵守規則403的前提下,必須采納該證據;以及

(B)在證人是被告的刑事案件中,在該證據的證明價值超過其對被告的損害效果的情況下,必須采納該證據;以及

(2)對于任何犯罪,無論其刑罰如何,如果法院可以輕易確定,證明該犯罪要件需要證明或者證人承認不誠實行為或者虛假陳述,則必須采納該證據。

(b)10年后使用證據的限制。如果自證人被定罪之日或者證人從該定罪判決判定的監禁中被釋放之日起算,無論哪個日期,以遲者為準,已逾10年,則適用(b)款。只有在下列情況下,定罪判決證據才可采:

(1)由具體事實和情況支持的定罪判決之證明價值嚴重超過了其損害效果;并且

(2)證據提出者就使用該證據的意圖對對方當事人進行了合理的書面通知,為對方提供了就該證據的使用進行反駁的公平機會。

(c)赦免、撤銷或者改過自新證明書的效力。在下列情況下,定罪證據不可采:

(1)根據對被定罪或者改過自新的認定,對該定罪已經赦免、撤銷或者已經發給改過自新證明書,或者已經適用其他相當程序,并且此后該人未被判定犯有可以判處死刑或者1年以上徒刑的罪行;或者

(2)根據無罪認定,對該定罪已經適用赦免、撤銷或者適用其他相當程序。

(d)未成年人判決。只有在下列情況下,關于未成年人判決的證據根據本條證據規則才具有可采性:

(1)該證據是在刑事案件中提出的;

(2)該判決是對被告之外的證人的判決;

(3)關于該罪行的成年人定罪判決證據可采納用以攻擊成年人的可信性;并且

(4)采納該證據為公平確定有罪或者無罪所必需。

(e)上訴未決。符合本條規則的定罪判決具有可采性,即使上訴未決。關于上訴未決的證據,也具有可采性。

規則610宗教信仰或者意見

關于證人的宗教信仰或則會意見的證據,不可采納來攻擊或者支持證人的可信性。

規則611詢問證人和提出證據的方式和順序

(a)法院控制;目的。法院應當對詢問證人和提出證據的方式和順序予以合理控制,以做到:

(1)使這些程序能有效地確定真相;

(2)避免浪費時間;以及

(3)保護證人免受騷擾或者不當困窘。

(b)交叉詢問的范圍。交叉詢問不應當超越直接詢問的主題及影響證人可信性之事項。法院可以允許像在直接詢問中那樣對額外事項進行查問。

(c)誘導性問題。在直接詢問中不應當使用誘導性問題,除非為展開證人證言所必需。在下列情況下,法院通常應當允許提出誘導性問題:

(1)交叉詢問時;以及

(2)一方傳喚敵意證人、對方當事人或者與對方當事人認同之證人時。

規則612用語刷新記憶的書寫品

(a)范圍。在下列情況下證人使用書寫品來刷新記憶時,本條規則為對方當事人提供了某些選項:

(1)在作證時;或者

(2)在作證前,如果法院確定正義要求當事人有這些選項時。

(b)對方當事人的選項;刪除不相關的事項。除非《美國法典》第18編第3500條就刑事案件另有規定,對方當事人有權要求在聽證時出示該書寫品,有權對該書寫品進行檢查,有權就該書寫品對該證人進行交叉詢問,并且有權把其中與證人證言有關的任何部分提出作為證據。如果出示該書寫作品的當事人宣稱該書寫品包含無關事項,則法院必須對該書寫品進行秘密審查,刪除任何無關部分,并命令把剩余部分交給對方當事人。不顧異議而刪除的部分必須留存在卷。

(c)未能出示或者移交書寫品。如果沒有出示或者按照上述命令移交書寫品,法院可以發出任何適當的命令。但是如果在刑事案件中檢控方不遵守上述命令,則法院必須取消該證言,或者為正義利益所要求的情況下,宣布審判無效。

規則613證人的先前陳述

(a)在詢問過程中出示或者披露陳述。在就證人所作的先前陳述而對證人進行詢問之時,當事人無需向證人出示該陳述或者向其披露該陳述的內容。但是根據請求,該當事人必須向對方當事人的律師出示該陳述或者披露該陳述的內容。

(b)先前不一致陳述的外部證據。只有在為證人提供了對先前不一致陳述予以解釋或者予以否定的機會,并且為對方當事人提供了就此詢問該證人的機會的情況下,或者為了正義所要求的情況下,證人先前不一致陳述的外部證據才可采。(b)款并不適用于規則801(d)(2)所規定的對方當事人的陳述。

規則614法院傳喚或者詢問證人

(a)傳喚。法院可以自行或者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傳喚證人。所有的當事人都有權對該證人進行交叉詢問。

(b)詢問。無論是誰傳喚的證人,法院都可以詢問。

(c)異議。對于法院傳喚或則會詢問證人,當事人可以在當時或則會在陪審團不在場的下一個機會提出異議。

規則615證人退庭

根據當事人的要求,法院必須命令證人退庭,以使他們不能聽到其他證人的證言。法院可以依職權作出該命令。本規則并不要求下列人員退庭:

(a)屬自然人的當事人呢;

(b)非自然人當事人的律師指定為該當事人代表的該當事人的職員或者雇員;

(c)經一方當事人表明其在庭對于提出該當事人的起訴或者辯護而言很重要的人;或者

(d)制定法授權在場的人。

第七章意見與專家證言

規則701外行證人的意見證言

如果證人不是作為專家而作證,其以意見形式作出的證言限于如下意見:

(a)合理地基于該證人的知覺;

(b)有助于對證人證言的清晰理解或者確定爭議事實;并且

(c)不是基于規則702范圍內的科學、技術或者其他專門知識。

規則702專家證人證言

在下列情況下,因知識、技能、經驗、訓練或者教育而具備專家資格的證人,可以以意見或者其他的形式就此作證:

(a)專家的科學、技術或者其他專門知識將會幫助事實審判者理解證據或者確定爭議事實;

(b)證言基于足夠的事實或者數據;

(c)證言是可靠地原理和方法的產物;以及

(d)專家將這些原理和方法可靠地適用于案件的事實。

規則703專家意見證言的基礎

專家意見所依據的事實或者數據,可以是該專家意識到或者親身觀察到的案件中的事實或者數據。如果特定領域的專家就某事項形成意見時將合理依賴那類事實或者數據,則該事實或者數據不需要具有可采性來使該意見被采納。但是如果事實或者數據本來不可采,則只有在法院確定其在幫助陪審團評價意見方面的證明價值嚴重超過了其損害效果的情況下,意見提出者才可以將其披露給陪審團。

規則704關于最終爭點的意見

(a)總則—不自動收到異議。意見并不僅僅因其包含有最終爭點而受到異議。

(b)例外。在刑事案件中,專家證人不得就被告是否具有構成被指控犯罪因素或者辯護因素的精神狀態或者狀況陳述意見。這些事項僅由事實審判者認定。

規則705專家意見所依據的事實或者數據的披露

除非法院另有指令,專家可以陳述意見,并說明作出該意見的理由,而不需要首先就所依據的事實或者數據作證。但是在交叉詢問中,可以要求專家披露這些事實或者數據。

規則706法院指定的專家證人

(a)指定程序。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動議或者自行決定,命令當事人說明為什么不應當指定專家證人的理由,并可以要求各方當事人提出提名。法院可以指定經各方當事人的同意的任何專家證人,也可以指定自行選擇的專家證人。但是法院只能指定同意充任專家證人的人。

(b)專家的角色。法院必須告知專家職責。法院可以以書面形式進行該告知并將該通知復制件交法院書記官存檔,或者在所有當事人都有機會參加的會議上口頭告知上述職責。該專家:

(1)必須就專家做出的任何研究結果告知當事人;

(2)可以為任何當事人所進行證言存錄;

(3)可以為法院或者任何當事人傳喚作證;以及

(4)可以為任何當事人交叉詢問,包括傳喚該專家的當事人。

(c)報償。專家證人有權取得法院確定的合理報償。該報償的支付如下:

(1)在刑事案件和涉及憲法第五修正案規定的合理報償的民事案件中,由法律規定的資金支付;以及

(2)在任何其他民事案件中,由當事人依照法院規定的比例和時間支付,其支付方式與其他費用的支付方式相同。

(d)就指定對陪審團進行披露。法院可以就法院指定專家授權向陪審團進行披露。

(e)當事人選擇自己的專家。本條規則并不限制當事人傳喚其自己的專家。

第八章傳聞

規則801適用于本章的定義;傳聞排除

(a)陳述。“陳述”是指一個人口頭主張、書面主張或者該人意圖為一項主張的非言語行為。

(b)陳述人。“陳述人”是指作出陳述的人。

(c)傳聞?!皞髀劇笔侵高@樣的陳述:

(1)該陳述并非陳述人在當前審判或者聽證作證時作出的;并且

(2)當事人將其作為證據提出,用以證明該陳述所主張事項之真實性。

(d)不是傳聞的陳述。符合以下條件的陳述不是傳聞:

(1)陳述人—證人的先前陳述。陳述人在作證,并就該先前陳述受到的交叉詢問,且該陳述:

(A)與陳述人的證言不一致,且是過去在審判、聽證或者其他程序、或者在證言存錄過程中在偽證之罰下作出的;

(B)與陳述人的證言一致,并且提供該陳述是為了反駁針對陳述人的近期對該陳述的捏造或者因近期不當影響或者動機而作證的明示或者暗示的指摘;或者

(C)將某個人辨認為陳述人先前感知的人。

(2)對方當事人的陳述。該陳述被提供用以反對對方當事人,并且是:

(A)該當事人以個人或者代表身份作出的陳述;

(B)當事人已經表明采認或者相信其真實性的陳述;

(C)得到當事人授權就某主題作出陳述的人就該主題所作的陳述;

(D)當事人的代理人或者雇員在代理或者雇傭關系存續期間就該關系范圍內的事項所作的陳述;或者

(E)當事人的合謀犯罪人在合謀過程中為促進合謀所作的陳述。

對于陳述必須加以考慮,但僅此不足以證明(C)項規定的陳述人授權;(D)規定的關系之存在及其范圍;或者(E)款規定的合謀或者參與關系的存在。

規則802反對傳聞規則

傳聞不可采,除非下列法律或者規則另有規定:

聯邦制定法;

本證據規則;或者

最高法院制定的其他規則。

規則803反對傳聞規則的例外——無論陳述人是否能夠作為證人到庭

下列證據不受反對傳聞規則的排除,無論陳述人是否能夠作為證人到庭:

(1)即時感覺印象。陳述人感知有關事件或者情況的同時或者之后立即作出的,對該事件或者情況進行描述或者解釋的陳述。

(2)激奮話語。陳述人處于某令人震驚的事件或者情況引起的壓力或者激奮狀態時,所作的與該事件或者情況有關的陳述。

(3)當時存在的精神、情感或者身體狀況。陳述人對當時存在的心態(例如動機、意圖或者計劃)、情感、感覺或者身體狀況(例如精神感受、疼痛以及身體健康)的陳述,但不包括為證明其記得或者相信的事實而做出的有關記憶或者信念的陳述,除非該陳述與陳述人遺囑的有效性或者條款有關。

(4)為醫學診斷或者治療目的而做出的陳述。符合下列條件的陳述:

(A)該陳述系為醫學診斷或者治療目的而作出,因而與此目的合理相關;并且

(B)該陳述描述了醫療史、過去或者現在的癥狀或者感覺,或者病因,或者它們的一般病源。

(5)記錄的回憶。符合下列條件的記錄:

(A)該記錄關涉的是證人曾經知曉但現在因不能充分回憶而使證人就此全面、準確作證的事項;

(B)該記錄是證人對該事項記憶清新時制作或者采用的;并且

(C)該記錄準確反映了證人的所知所曉。

如果被采納,該記錄可以被讀為證據,但是不得被作為展示件而接受,除非其為對方當事人所提出。

(6)日?;顒拥挠涗?。符合下列條件的關于行為、事件、狀況、意見或者診斷的記錄:

(A)該記錄是由就有關行為、事件、狀況、意見或者診斷有知識的人,在當時或者其后不久制作的,或者其內容來自該人所傳遞的信息;

(B)該記錄是商業、組織、職業或者行業(無論是否以營銷為目的)在日?;顒又斜4娴?

(C)制作該記錄是該活動的日常慣例;并且

(D)所有這些條件都為保管人或者其他適格證人的證言所證實,或者為了遵守了規則902(11)或者(12)的證明書或者為制定法許可的證明書所證實。

(E)信息來源、制作方法或者環境方面沒有表明其缺乏可靠性。

(7)缺乏日?;顒佑涗?。在下列條件下,關于某事項沒有包括在第(6)項所規定的記錄中的證據:

(A)該規則被采納,是為了證明該事項未發生或者不存在;并且

(B)對該類事項按照常規應當保存有記錄。

(C)可能的信息來源或者其他情況并沒有表明其缺乏可靠性。

(8)公共記錄。符合下列條件的公共機構的記錄或者陳述:

(A)它列明了:

(i)該機構的活動;

(ii)觀察到并依法就此有報告職責的事項,但是不包括刑事案件中執法人員觀察到的事項;或者

(ii)在民事案件或者反對檢控方的刑事案件中,根據法律授權進行的調查活動所獲得的事實認定;并且

(B)信息來源或者其他方面情況并沒有表明缺乏可靠性。

(9)人口統計公共記錄。根據法律職責而向公共機構報告的關于出生、死亡或者婚姻的記錄。

(10)缺乏公共記錄。采納來證明下列事項的證明竭盡搜索仍未發現公共記錄或者陳述的證言或者規則902規定的證明書:

(A)該記錄或者陳述并不存在;或者

(B)某事項并未發生或者存在,如果公共機構對該類事項日常保留記錄或者陳述的話。

(11)宗教組織關于個人或者家族史的記錄。宗教組織的日常保存的記錄中所包含的關于出生、合法性、祖先、結婚、離婚、死亡、血親或者姻親關系,或者有關個人或者家族史的類似事實的陳述。

(12)結婚、洗禮或者類似儀式的證明書。包含在符合下列條件的證明書中的事實陳述:

(A)該證明書是宗教組織或者法律授權主持被證明行為的人制作的;

(B)該證明書見證說該人主持了婚禮或者類似儀式或者支持了圣禮;并且

(C)該證明書聲稱是在該行為發生時或者其后的合理時間內簽發的;

(13)家庭記錄。諸如圣經、宗譜、圖冊、戒指銘文、家庭肖像題字、骨灰盒、安葬標識等家庭記錄中包含的關于個人或者家庭史的事實的陳述。

(14)影響財產利益的文件記錄。符合下列條件的宣稱確立或者影響財產利益的文件的記錄:

(A)該記錄被采納來證明被記錄的原始文件的內容,以及宣稱簽發該文件的每個人簽發和交付該文件的情況;

(B)該記錄保存在公共機構;并且

(C)制定法授權該機構對這種文件加以記錄。

(15)影響財產利益的文件中的陳述。包含在宣稱確立或者影響財產利益的文件中的、其所陳述的事項與該文件的目的有關的陳述,除非在該文件制作后,關于這些財產的處置已經與該陳述的真實性或者該文件的主旨不一致。

(16)陳年文件中的陳述。已存在至少20年的并且其真實性得到確認的文件中的陳述。

(17)市場報告及類似商業出版物。為公眾或者特定行業的人所通常依據的市場行情、表冊、目錄或者其他匯編。

(18)學術論文、期刊或者手冊中的陳述。包含在論文、期刊或者手冊中的符合下列條件的陳述:

(A)該陳述系在交叉詢問中為引起專家證人的注意而提出,或者在直接詢問中為專家所根據;并且

(B)根據專家的自認或者證言、其他專家證言或者司法認知,該出版物已經被證實為一個可靠地典據。

如果被采納,該陳述可以被讀為證據,但是不得被作為展示件而接受。

(19)關于個人或者家族史的聲望。在某人因血緣、收養或者婚姻而形成的家庭中的,或者是在該人的同事或者社群中的,在該人的出生、收養、合法性、祖先、結婚、離婚、死亡、血緣關系、收養關系、姻親關系、祖先以及其他關于個人或者家族史的類似事實方面的聲望。

(20)關于邊界或者一般歷史的聲望。在發生爭議之前,就社群中的土地邊界或者關于土地習俗方面在社群內的聲望,以及對于所在的社群、州或者國家很重要的一般歷史事件的聲望。

(21)關于品性的聲望。某人在同事或者社群中品性方面的聲望。

(22)先前定罪判決。符合下列條件的終局定罪判決證據:

(A)該判決是在審判后或者有罪答辯(不包括不抗爭之答辯)后作出的;

(B)該判決判處的可判處死刑或者1年以上監禁刑的罪行;

(C)該證據采納用以證明對于該判決至關重要的事實;并且

(D)當公訴人在刑事案件中為彈劾之外的目的而提出時,該判決是反對被告的。

可以說明上訴未決,但是這并不影響可采性。

(23)涉及個人、家族或者一般歷史、邊界的判決。采納來證明個人、家族、一般歷史或者邊界事項的判決,該事項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A)對于該判決至關重要;并且

(B)可以為聲望證據所證明。

(24)[其他例外。][已經調移至規則807]

規則804反對傳聞規則的例外——陳述人不能作為證人到庭

(a)不能到庭的標準。在下列情況下,陳述人被視為不能作為證人到庭:

(1)因法院判定適用特免權規則,陳述人被免除就其成熟主題作證;

(2)盡管法院命令陳述人就其陳述的主題作證,但其拒絕就此作證;

(3)陳述人作證說不再記得陳述的主題;

(4)陳述人因死亡或者當時存在羸弱、身體疾病或者精神疾病,不能在審判或者聽證過程中出庭或者作證;

(5)陳述人缺席審判或者聽證,且陳述的提出者不能通過傳票或者其他合理手段:

(A)在804(b)(1)或者(6)規定的傳聞例外情況,使陳述人出庭;或者

(B)在規則804(b)(2)、(3)或者(4)規定的傳聞例外情況下,使陳述人出庭或者取得其證言。

但是,如果陳述的提出者促成或者錯誤地致使陳述人不能作為證人到庭,以防止陳述人出庭或者作證,則(a)款規定并不適用。

(b)例外。如果陳述人不能作為證人到庭,則下列陳述不受反對傳聞證據規則的排除:

(1)先前證言。證言是:

(A)在審判、聽證或者依法進行的證言存錄中作為證人作出的,無論是在當前的程序中作出的,還是在不同的程序中作出的;并且

(B)現在提供該證言所要反對的當事人,或者在民事案件中該當事人的前任厲害關系人,已有機會或者類似動機通過直接詢問、交叉詢問或者再直接詢問來展開該證言。

(2)瀕死心態下的陳述。在殺人公訴或者在民事案件中國,陳述人在相信其死亡迫近時,就死亡之原因或者情況所作的陳述。

(3)對己不利的陳述。關于下列事項的陳述:

(A)常人處于陳述人的位置上時,只有該人相信該陳述是真實的情況下才會做出的陳述,因為該陳述在作出時與陳述人的財產或者金錢利益相悖,或者具有導致陳述人反對他人的主張無效的巨大傾向,或者具有使陳述人承擔民事或者刑事責任的巨大傾向;并且

(B)如果在刑事案件中提出該陳述會使陳述人承擔刑事責任,則該陳述得到了補強情況的支持,清晰地說明了其可靠性。

(4)關于個人或者家族史的陳述。關于下列事項的陳述:

(A)陳述人自己的出生、收養、嫡親性、祖先、結婚、離婚、收養或者姻親關系、或者其他類似的關于個人或者家族史的事實陳述,即使陳述人沒辦法對該事實獲得親身知識;或者

(B)在陳述人與他人有血緣、收養或者姻親關系,或者與該他人的家庭有親密關系,使得該陳述人有可能獲得準確信息的情況下,作出的關于該他人的上述事實以及死亡的陳述。

(5)[其他例外。][已調移至規則807。]

(6)提出用以反對其不法行為致使陳述人不能到庭之當事人的陳述。用來反對因不法行為致使或者默許不法行為致使陳述人不能作為證人到庭,并在從事該行為時有阻止該陳述人到庭之意圖的當事人的陳述。

規則805傳聞中傳聞

對于包含在傳聞中的傳聞,如果該組合陳述的每個部分都符合本證據規則規定的傳聞規則例外,則不根據傳聞規則來加以排除。

規則806攻擊和支持陳述人的可信性

當傳聞陳述或者規則801(d)(2)(C)、(D)或者(E)所規定的陳述已被采納為證據時,可以使用如果陳述人作為證人作證,則可以為這些目的而采納的任何證據對陳述人的可信性進行攻擊,并隨后可以以這些證據對陳述人的可信性加以支持。法院可以采納關于陳述人的不一致陳述或者行為的證據,無論這些不一致陳述或者行為在何時發生,無論陳述人是否有機會進行否認或者解釋。如果為被采納的陳述所反對的當事人傳喚陳述人作為證人,則該當事人可以像交叉詢問那樣就該陳述對陳述人加以詢問。

規則807其他例外

(a)總則。在下列情況下,傳聞陳述不受反對傳聞規則的排除,即使該陳述沒有為規則803或者804所規定的傳聞例外所明確涵蓋:

(1)該陳述在可靠性上具有同等的情況保證;

(2)該陳述被提供作為重要事實的證據;

(3)與證據提出者通過合理努力所能獲得的任何其他證據相比,該陳述在其所要證明問題上更具有證明力;以及

(4)把該陳述采納為證據,將使本證據規則的總體目的和正義利益得到最大滿足。

(b)通知。只有在審判或者聽審之前,證據提出者就提供該陳述的意圖,該陳述的細節,包括陳述人的姓名和住址,向對方當事人進行了合理通知,以使該當事人有公平的機會對此進行了回應的情況下,該陳述才具有可采性。

第九章驗真與辨認

規則901證據驗真與辨認

(a)總則。為滿足對證據進行驗真或者辨認的要求,證據提出者必須提出足以支持該證據系證據提出者所主張證據之認定的證據。

(b)示例。以下僅是能夠滿足該要求的證據的示例,這些示例并非全部清單:

(1)知情人的證言。關于某一證據系主張之證據的證言。

(2)關于筆記鑒定的非專家意見。關于筆跡之真實性的非專家意見,該意見所立足的熟悉程度,并非因當前訴訟而獲得。

(3)專家證人或者事實審判者所進行的比較。專家證人或者事實審判者同業經驗真的樣本進行的比對。

(4)與眾不同的特征及類似特點。證據與環境相聯系的外觀、實質、內部結構或者其他與眾不同的特征。

(5)關于聲音的意見。根據在任何時候將某聲音與所稱說話者聯系在一起的環境中聽過該聲音的意見而進行的聲音辨認,無論是直接聽到的,還是通過機械、電子傳輸或者錄音聽到的。

(6)關于電話交談的證據。對于電話交談而言,證明電話是打給當時分配給下列人員或者單位的號碼的證據:

(A)就特定自然人來說,情況——包括自我辨認在內——表明受話者是電話所打給的人;或者

(B)就特定單位來說,電話是打給該單位的,且交談與合理地通過電話處理的業務有關。

(7)關于公共記錄的證據。證明下列情況的證據:

(A)某文件是公共機構依法記錄或者存檔的;或者

(B)所稱的公共記錄或者陳述來自于保管該類文件的公共機。

(8)關于陳年文件或者數據匯編的證據。證明文件或者數據匯編符合下列情況的證據:

(A)其真實性處于不容置疑的狀態下;

(B)處于如果真實則可能所在之處,并且

(C)在提出時已保存了至少20年以上。

(9)關于過程或者系統的證據。描述某過程或者系統,并標明該過程或者系統產生了準確結果的證據。

(10)制定法或者規則規定的方法。聯邦制定法或者最高法院制定的規則所允許的任何經驗或者辨認方法。

規則902自我驗真的證據

下列證據能自我驗真,他們不要求為了被采納而提供關于驗真的外部證據:

(1)帶有印章盒簽名的國內公文。帶有下列印章盒簽名的文件:

(A)聲稱是合眾國、任何州、地區、自由邦、領地,或者其所屬島嶼;前巴拿巴運河區;太平洋群島托管領地;上述任何實體之政治分區;或者上述所指名的任何實體的部門、機關或者官員的印章;以及

(B)聲稱作為簽署或者見證的簽名。

(2)帶有簽名并經核證但是未加該印章的國內公文。下列情況下沒有加蓋印章的文件:

(A)帶有規則902(1)(A)所指名的實體的官員或者雇員的簽名;并且

(B)在同一實體內擁有印章并擁有官方職責的另一官員,加蓋印章或者其他同等物,證實該簽名者具有官方身份且其簽名是真實的。

(3)外國公文。聲稱由外國法律授權的人簽署或者見證的文件。該文件必須附有最終證明文件,證明簽署人或者見證人的簽名與官方身份之真實性,或者簽發與該簽署或者認證有關的真實性之證明文件的任何外國官員的簽名與官方身份之真實性,或者其簽發的與該簽署或者認證有關真實性之證明文件是與該簽署或者認證有關的真實性之證明文件鏈條中的一個環節的外國官員的簽名與官方身份之真實性。這種最終證明可以由美國大使館或則會公使館的秘書;或者外國委派或者任命駐美國的外交或者領事官員作出。如果已經向所有當事人提供過調查該官方文件之真實性和準確性的合理機會,法院出于正當理由,可以:

(A)在沒有最終證明的情況下命令推定這些文件真實;或者

(B)在無論是否有最終證明的情況下允許憑一份經見證的概要而將其證實。

(4)經核證的公共記錄復制件。經下列人員或者證明文件核證為正確的官方記錄的復制件,或者公共機構依法記錄或者存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1| 国产精品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 | 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 在线a人片天堂免费观看高清| 出轨的女人2电影| 丁香六月婷婷综合激情动漫| 美女视频黄.免费网址| 日日噜噜夜夜爽爽| 国产一级一片免费播放i|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黑寡妇被绿巨人擦gif图| 日韩精品卡二卡3卡四卡| 国产在线91精品天天更新 | 国产www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美女扒开内裤羞羞网站| 情侣视频精品免费的国产| 北条麻妃在线一区二区| www.99re99| 欧美高清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在线| 亚洲av无码欧洲av无码网站| 992人人tv| 日日夜夜操视频| 午夜dj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h视频在线免费|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乱xxxav|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五月婷婷丁香六月| 香焦视频在线观看黄| 无码A级毛片日韩精品| 冬月枫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费精品| 欧美日本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久久天堂AV综合色无码专区| 美女一级毛片毛片在线播放| 天堂资源在线www中文|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色伊人 | 国产馆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