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時效是權利人主張權利的時效期間,過了這個期間,權利人將很難實現權利。在債權債務關系中,亦是如此。若需要通過訴訟方式起來追討欠債的話,那么債權人應當重視借款的訴訟時效問題,具體來說此時要如何確定借款的訴訟時效呢?請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一、要如何確定借款的訴訟時效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訴訟時效期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p>
第一百四十條規定:“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重新計算?!?/p>
對有約定還款期限的借款,其訴訟時效應在還款期限屆滿之日起開始計算。
對未約定還款期限的借款,其訴訟時效應按以下幾種情況分別計算:
第一,對于沒有約定履行期限的債務關系,按照《民法通則》第八十八條的規定:“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向債權人履行義務,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準備時間。”因而其兩年的普通訴訟時效從權利人主張權利而義務人拒絕履行義務之日起計算。但如果債權人未曾主張債權,就不能開始計算訴訟時效。
第二,訴訟時效因權利人主張債權或者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后,權利人在新的訴訟時效時間內,再次主張權利或者義務人再次同意履行義務的,可以認定為訴訟時效再次中斷。從再次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要再次重新計算,且訴訟時效中斷不受次數的限制。但主張訴訟時效中斷,必須有足夠的證據證明。
第三,債權人若一直沒有主張權利,則適用最長訴訟時效期,從債權債務關系發生之日起計算20年,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再予以保護。
二、借款超過訴訟時效能怎樣補救
1、爭取債務人自愿還款。
按照民法理論,超過訴訟時效的債權,消滅的僅僅是債權的強制執行力,并沒有喪失受領力和保持力。超過訴訟時效后如果債務人自愿履行債務,債權人便可接受債務人的清償而使債權得到滿足;債務人在清償債務后,不得以債權已過訴訟時效為由,要求債權人返還財產。但是,當債務人償還部分債務后又停止履行債務,債權人能否要求債務人履行未完成的部分債務?應將債務人的履行視為訴訟時效重新計算的事由,債務人履行部分債務意味著債務人對此筆債務的認可,債權人有權請求法院強制債務人履行債務,而不論債務人是否意識到債權是否已過訴訟時效。
2、爭取債務人與債權人達成還款協議。
最高人民法院在法復(1997)4號文中指出,對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就原債務達成還款協議的,應當依法予以保護。但是這條解釋沒有說明債權重新獲得保護的理由。雙方當事人在超過訴訟時效后達成還款協議的,視為對此筆債務的重新確認,債務人的還款意思表示可以導致訴訟時效的重新計算。
3、債務人簽收催收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在法釋(1997)7號文中指出,根據民法通則第四條、第九十條的規定的精神,對于超過訴訟時效期間,信用社向借款人發出催收到期貸款通知單,債務人在該通知單上簽字或者蓋章的,應當視為對原債務的重新確認,該債權債務關系應受到法律保護。該規定中的債務人應當包括債務人本人、法定代表人、代理人等。
訴訟時效是法律對某項權利進行保護的一個期限,過了這個期限,權利人要想實現權利,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補救,以期能夠恢復或者是中斷訴訟時效。在債務糾紛中,如果您有遇到借款已過訴訟時效的情況,先不要與債務人起爭執,這種情況下最好咨詢一下專業的律師。而對于借款的訴訟時效,根據最新的法律規定現在為3年。
張千帆訴王世濤借款糾紛一案
民間借款糾紛起訴書范文
借款糾紛的訴訟時效有多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事賠償沒錢賠會怎樣
2021-02-25國家精神損失賠償法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30交通事故傷殘鑒定費用應該由誰繳納
2020-11-07外嫁女兒能繼承遺產嗎
2021-02-15如何對移送管轄權裁定提出復議
2021-01-22交通事故司法鑒定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基準價
2020-12-27單憑微信聊天記錄可以立案嗎
2021-03-17脅迫協議無效怎么取證
2020-12-30法律規定擔保合同簽訂流程是什么樣的
2020-12-17單位讓員工帶病加班是否違反合同法
2021-02-27兒童在商場受傷賠償問題是怎樣的
2021-01-29學校承擔責任的情況都有哪些
2021-02-06房子被火燒了,還有一層可以往上建嗎
2020-12-23頂樓人家漏雨樓頂維修費誰出
2020-12-12村長利用村民名義騙取扶貧貸款構成何種犯罪
2021-02-11勞動合同未到期補償金多少
2021-02-06勞動合同怎樣終止?
2021-03-21勞務合同要注意些什么
2021-02-20遣散員工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1-03-09酒后溺亡意外保險賠嗎,哪些情況意外險不賠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