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刑事申訴申訴權申訴管轄申訴時效
申訴是憲法賦予公民的一項民主權利,刑事訴訟法設置的刑事申訴制度,是憲法賦予公民民主權利在刑事訴訟活動中的體現。從司法實踐看,依法開展刑事申訴復查,對全面履行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促進司法公正,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由于刑事訴訟法對刑事申訴的規定比較原則、籠統,操作性不夠強,最高人民檢察院頒布的《人民檢察院復查刑事申訴案件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也不盡完善,影響了刑事申訴案件復查工作的正常開展和公民合法權益依法正確、及時、有效的維護,容易產生一些涉法上訪老戶。結合司法實踐,筆者擬對完善刑事申訴制度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單位申訴權問題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活動中,公司、企業的資金被騙、挪用及侵占案件常有發生,但這幾類案件大多與經濟糾紛交織在一起。公安機關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時,作出不起訴決定的比例相對來講高一些,且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45條規定,將不起訴決定書送達被害單位。被害單位以被害人的身份,在收到不起訴決定書的7日內向上級人民檢察院申訴,請求提起公訴。但《刑事訴訟法》第145條規定的被害人是否包含被害單位沒有明確,《規定》也未作出規定,且沒有相應的司法解釋,導致司法實踐中做法各異。受理被害單位申訴案件時出現三難。一是受理難。對被害單位提出的申訴,因缺乏法律依據,檢察機關不予受理。實踐中出現被害單位多次越級上訪申訴,上級領導機關以“交辦”或“轉辦”的形式要求下級檢察機關受理,在社會和企業中產生了檢察機關執法不規范的印象。二是答復難。對被害單位提出的申訴,通常按照人民群眾來信來訪程序處理,將信件退給申訴單位,但單位往往拒收,要求檢察機關出具書面法律文書,說明不受理的法律依據和理由,以致無法以書面形式答復申訴單位,工作十分被動,也給被害單位留下了執法不夠嚴謹的印象。三是息訴難。在不起訴案件中,因涉及單位的經濟利益,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被害單位以各種理由提出申訴,要求檢察機關維護企業的經濟利益,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刑事責任,但定罪依據不足,雖然做了大量的釋法疏導工作,效果不明顯,仍不斷地上訪申訴,在社會和群眾中產生了執法不力的印象。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能要求工傷認定嗎
2020-11-09離婚案律師費多少
2020-11-20字體侵權如何賠償由誰負責
2020-12-25擔保合同的法律效力該如何確定
2020-11-19車禍出院后應該該先走哪個程序
2020-12-18聽證程序適用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24二審法官還會給調解嗎
2021-03-23起訴侵權賠償如何收取受理費
2020-11-09員工要被挖走可以與其簽競業限制協議嗎
2021-01-28如何辦理房屋抵押登記?
2020-12-20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形式和危害,怎樣有效監督
2021-03-14商業銀行能否追究刑事責任
2021-02-12學生在學校發生碰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8競業限制離職不補償是否生效
2020-12-29與原公司未解除勞動合同能與新公司簽合同嗎
2021-02-12合同不到期辭退員工賠償幾個月
2020-12-30過渡時期適用第三者險如何處理
2021-03-18因天氣原因航班延誤或取消的賠償標準2020
2021-03-25保險合同部分無效會影響合同效力嗎
2021-02-22保險合同生效 意味著保險責任的開始嗎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