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法律行為有多少了解呢,面對不同的事件發生,大家是否可以辨別出來哪些屬于可撤銷法律行為,哪些屬于效力待定的法律行為?可撤銷法律行為與效力待定的法律行為之間有什么區別?下面律霸小編給您解答您的疑惑。? ?
可撤銷法律行為與效力待定的法律行為的區別
(一)合同的性質不同
可撤銷合同屬于有效合同,在未被撤銷前,對雙方當事人都具有約求力。而效力待定合同實際上是未發生效力的合同,在經過權利人確認或出現特定事由后才轉化為有效合同。
(二)合同的效力不同
可撤銷合同具有履行效力,履行期截止時,仍負有履行的義務,不履行者應承擔違約責任。但未履行者請求撤銷合同,經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撤銷合同后,合同自始視為無效,此時違約責任不能成立。
效力待定合同在沒有被權利人確認之前是無效合同,不具有履行的效力。在被權利人確認后則是有效合同,具有履行的效力。
(三)形成原因不同
構成可撤銷合同的法定原因是重大誤解、顯失公平、欺詐、脅迫和趁人之危。效力待定合同的形成原因則主要是當事人不具備簽訂此合同的相應的權利。
(四)受時間限制不同
效力待定合同,第三人應在法律規定的催告追認期間內(我國《合同法》規定為1個月)作出追認或拒絕追認的意思表示;而可撤銷合同,當事人須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內行使撤銷權,否則該權利消滅。
(五) 有權主張并影響效力變化的當事人不同
效力待定合同可由法定的第三人追認或拒絕追認,或由合同的善意相對人撤銷,此追認或撤銷直接向合同當事人進行,無須向法院或仲裁機關請求;而可撤銷合同只能由受損害的合同方向法院或仲裁機關請求撤銷,不能直接向合同另一方當事人要求。
上述內容分別由可撤銷法律行為與效力待定的法律行為的含義、特點以及種類三個方面分別介紹,我們可以很容易就分清楚哪些事件屬于可撤銷法律行為與效力待定法律行為,當事人在從事民事行為時,因意思表達不清楚時,可以行使撤銷權而使該已經生效的法律行為歸于無效。而效力待定的法律行為必須是有第三人確認的法律行為。
效力待定合同生效時間如何確定?
合同效力待定的原則有哪些
什么是效力待定合同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組織可以維護農民工獲得工資的權利
2021-02-04復議調解后治安處罰能否撤銷
2020-12-30農民誤工費賠償標準是如何的
2021-03-06公司怎樣轉讓股權
2021-02-11母親再婚后兒子去世能享受贍養費嗎
2020-12-10房屋貸款銀行要評估嗎
2021-01-07格式合同有什么特殊性
2021-02-12網簽的房屋可以保全嗎
2020-12-20人在外地怎么賣房
2021-01-31工會要做哪些工作
2021-01-16離退休多少年不能中止合同
2020-12-14調解委員會調解時間和次數有限制嗎,有什么作用
2021-02-01購買人壽保險后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6定期和終身壽險有什么區別
2020-11-14出口產品責任保險中產品危險程度是如何劃分的
2020-11-14保險實務中的保險人說明義務是什么
2021-01-09保險公司理賠務工標準
2021-01-29保險合同是指什么
2021-01-20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是否構成刑事犯罪
2021-01-14承包的土地可以進行轉讓嗎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