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履行,解除合同在嚴格意義上來說,是兩個概念。很多人會把這兩個名詞的概念混淆,以至于搞不懂這兩種行為的后果和出發點。如果是有著正當的理由拒絕履行合同或者協議,那么其實就不算做違約。下面小編就帶著大家深入了解一下吧!
大陸法國家一般都嚴格區分拒絕履行與合同解除的概念。無正當理由而拒絕履行將構成違約,有正當理由的拒絕履行(如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乃是合法行使權利的表現,不構成違約。拒絕履行和解除合同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在英國法中經常使用rescinding一詞,它既包括了拒絕履行,也包括了解除的含義。英國1979年《貨物買賣法》第11條、第48條區分了買受人所享有的拒絕收貨的權利以及出賣人所享有的因買受人不支付價款而要求合同終止(rescinding)的權利。但該法認為拒絕收貨的權利只是終止(rescinding)的特定形式。美國《統一商法典》區分了解除(termination)、取消(concellation)、拒絕(rejection)、撤回(revocation of acceptance)。在實踐中,拒絕履行與合解除也具有不同的含義。我國法律對此沒有嚴格的區別,但在工礦產品購銷合同條例第9條、第10條和農副產品購銷合同條例第17條中都有拒絕收貨的規定。我認為,由于一方交付的產品在質量、數量等方面不符合合同的規定,另一方當事人拒絕收貨的,并不因此必然使合同解除。首先,在拒絕收貨后,違約方可以通過一定的實際履行行為,使履行符合合同規定的要求,這樣合同就可以繼續得到遵守。其次,如果發現產品不符合合同規定,在托收承付期內,需方有權拒付不符合合同規定部分的貨款。從這個規定可以看出,當事人在拒付貨款時,合同關系依然存在。拒付貨款或拒絕收貨實際上是在一方違約時,另一方行使同時履行的抗辯權。在行使該抗辯權時,合同關系仍然存在。第三,在某些合同中,僅僅是部分不合格,可以就該部分貨物拒絕收貨而接受合格的貨物,這并不影響合同關系的存在。所以我認為,合同解除與拒絕履行是不同的,即使在一方違約的情況下,另一方也有法定的解除權。只要他沒提出解除合同的要求,仍然不發生合同解除的后果。
上文則是關于“拒絕履行,解除合同”兩個名詞的區分和解釋,它們有著不同的含義,同時其中包含的責任也不同,需要我們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多加注意區分。如果一方不想履行合同了,可以經過雙方的協商,按照法律規定的步驟解除合同,這也是一種方法。
合同解除的條件是什么,解除合同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合同違約方能否主張解除合同
解除合同通知書拒收可以嗎?解除合同通知函是否產生法律效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航班延誤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15勞動法解雇員工賠償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19什么食品可以申請專利
2021-02-23盜竊多少錢才構成犯罪和判刑
2021-02-14單身青年的購房標準是什么
2021-02-04解除勞動合同后醫保多久失效
2021-01-05追討加班費證據由誰提供
2021-02-27保險公司報備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的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0-11-29司機在交通事故后逃逸保險公司是否應理賠?
2020-11-19投資型保險合同解除后,保單現金價值歸誰所有
2021-02-10土地承包糾紛應該如何處理
2021-01-20如何辦理土地轉讓
2021-01-26廠房土地轉讓合同范本
2021-03-15怎么處理農村宅基地轉讓糾紛
2021-03-08空商業宅基地拆遷如何補償
2021-02-26租用集體土地的企業拆遷補償是怎樣的
2021-01-31農村拆遷按照人口賠償嗎
2021-03-22公房拆遷及承租資格的認定問題是什么
2020-11-15拆遷獎勵是否有陷阱
2021-03-01親屬代簽的拆遷補償協議有效嗎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