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間的借款合同何時生效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生效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止,屆時此條例被《民法典》所替換,相關的司法解釋也會失效,《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
合同法中借款合同主要調整金融機構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借款關系,同時也對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作出了規定。自然人之間借款的情況在實踐中經濟出現。
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是實踐合同,僅有雙方當事人的合意合同不能成立,必須要有實際的交付行為,即合同是在貸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
因此,無論當事人的合同采取的是口頭形式還是書面形式,合同都是在貸款人實際交付借款時生效。這樣規定的目的是考慮到金融機構為主體的借款合同一般標的數額較大,訂立合同的手續復雜、嚴格,需要遵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及規章的規定。
同時,這類合同往往需要設定擔保,作為主合同的借款合同不是諾成即成立,那么作為從合同的擔保合同也無法成立。因此,金融機構借款時,貸款人與借款人意思表示一致,借款合同即為成立。
依《合同法》第210條規定,關于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生效時間分以下兩種:
1、如果采用口頭形式的,借款合同生效時間為貸款人提供借款之時。從這點來看,自然人之間的口頭形式的借款合同是實踐合同。
2、如果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采用書面形式的,應當自簽訂借款合同時或者依照借款合同的約定的生效時間生效。
合同生效是指已經依法成立的合同在當事人之間產生一定的法律約束力,亦即法律效力。合同生效意味著雙方當事人享有合同中約定的權利和承擔合同中約定的應當履行的義務;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變更和解除合同;一旦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另一方當事人可尋求法律保護;合同生效后,對合同當事人之外的第三人也具有法律約束力,第三人(包括單位、個人)均不得對合同當事人進行非法干涉,合同當事人對妨礙合同履行的第三人可以請求法院排除妨害;合同生效后,合同條款成為處理合同糾紛的重要依據。因而,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條件,合同生效是當事人雙方訂立合同實現預期目標必然要追求的結果
以上就是小編搜集整理到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通常而言,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的生效時間需要分以上兩種情形來分析。如果您對此依舊感到困惑,或者您還有什么相關法律問題需要解答,歡迎您到律霸網進一步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什么法律法規可以懲治政府的違法征地
2021-02-16行政拘留會影響孩子嗎
2021-01-21貿易公司注冊條件有哪幾種
2021-03-21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調整范圍是什么
2021-03-06老人有退休金能主張贍養費嗎
2020-12-31轉繼承需要符合哪些條件
2020-12-16與中介公司簽約如何避免糾紛
2021-01-16調崗降薪合理嗎?
2021-01-26子公司勞動關系轉移
2021-03-15試用期內競業限制協議生效嗎
2021-02-27合同期間公司調動崗位不服從可以得到幾倍賠償
2021-03-22人身保險的特點是什么
2020-11-12車門跌落傷人是否構成道路交通事故?
2021-02-03外資保險公司可以經營的保險業務是什么
2020-12-27貨車超重出事故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0-12-20保險合同理賠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2020-12-19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概念簡析
2021-02-11土地轉讓合同的效力是怎樣的
2021-02-02最新拆遷補償方式還有置換嗎
2021-01-06征地申請需要公開哪些文件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