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生前欠了債,死后兩個兒子為啥不用還?28日,南安市人民法院美林法庭依法判處了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認為“父債子還”天經地義的債權人對此十分不解。
年過50的老葉家住南安市溪美街道,和張某是多年的朋友。2010年11月6日,老葉向張某借了5萬元,之后僅償還4萬元,尚余1萬元未還。
2011年,老葉不幸去世,留下兩個兒子——葉某松和葉某強,均已成年。張某立刻找到葉家兄弟催討其父所欠債務,“你父親生前欠我1萬元,現在他去世了,這筆債務應當由你們做兒子的還”。
面對張某的催債,兩兄弟認為這筆債不該由他們償還,始終對張某置之不理。于是,張某便一紙訴狀將兩兄弟告上法院,要求他們償還葉某生前所欠債務。
最后,經過南安市人民法院美林法庭審理,自認為有理的張某卻敗訴了。法院認為,原告張某與老葉之間的借貸關系明確,合法有效。但債務人老葉已死亡,而葉家兩兄弟明確表示放棄對其父遺產的繼承,張某也未能舉證證明兩兄弟繼承其父的遺產,故兩被告無需對其父生前借款承擔清償義務,遂駁回原告張某的訴訟請求。認為“父債子還”天經地義的張某對此表示十分不解。
對于張某的疑問,主審法官解釋說,傳統上“父債子還”是指父親所欠下的債務由子女去償還,但在現代法制社會,這種傳統未必正確。在法律上,父與子是兩個獨立的民事主體,父債是父親作為主體與他人發生的債權債務關系,除非子女繼承父親的遺產,否則父債與子女無關。
根據我國《繼承法》第三十三條,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愿償還的不在此限。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償還責任。由此可見,若繼承人接受遺產,就應當在繼承遺產的限額內承擔償還被繼承人生前債務的責任。若未繼承遺產,借貸關系僅存在老葉和張某之間,故“父債子還”并非“天經地義”。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酒駕追尾拘留多久
2020-12-24工傷鑒定一季度可以鑒定幾次
2021-02-25員工股權激勵解禁后多久能賣
2021-01-12車輛撞人之后怎么處理
2020-12-12民法宣告失蹤的條件有什么
2021-02-13放棄撫養權需要公證呢
2021-01-01幫工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1-02-06意外險車禍手骨折能賠多少錢
2021-02-19產品責任糾紛案件如何進行舉證呢
2021-03-08投保單的事項包含哪些內容
2021-02-13保險投資基金有哪些投資策略
2021-02-06重復保險的對象
2021-01-01保險100萬撞死人賠多少
2020-12-08保險公司不承擔或者免除承擔責任的情況
2020-12-25保險合同的客體的含義
2021-03-09對初步申請設立保險公司應當提交的文件有哪些
2020-12-30保險法定受益人具體是指哪些人員
2020-12-19淺談我國保險稅制的改革
2021-02-25免責期
2020-11-16鄉級人民政府怎樣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