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借貸糾紛如何舉證
一般遵循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
民間借貸案件中舉證責任分配的基本規則。
舉證責任的分配取決于實體法規范,即主張權利的原告應當對權利發生的法律要件事實承擔舉證責任,而被告則對妨礙權利發生以及權利消滅的法律要件事實承擔舉證責任。鑒于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條將民間借貸合同規定為實踐性合同,應立足該實體法規范,原告基于借貸關系主張返還借款的,不僅對雙方形成借貸合意承擔舉證責任,還應對款項交付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被告抗辯借款本金、利息等已經全部償還或部分償還的,應當對償還借款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在舉證責任的分配上,需要注意結果上舉證責任和行為上舉證責任的區別。
結果上的舉證責任是在案件事實處于真偽不明情況下的裁判規則,其必須自始至終由一方當事人來承擔,而不是由雙方當事人同時承擔;行為上的舉證責任,實質是指證明的必要性,即當一方當事人的證明活動即將成功時,對于對方當事人而言,就產生了打破法官這種心證的必要性。例如,在請求返還借款訴訟中,如果原告關于存在借貸合意的證明活動即將成功,被告就必須對“不存在借貸合意”的事實展開證明活動。在整個訴訟過程中,負有這種行為上舉證責任即證明的必要性的當事人是隨著法官心證的游移而時時刻刻都有可能發生變化的。因此,在庭審中,法官應當根據結果上舉證責任的分配以及當事人的舉證情況,精準地判斷此時哪一方當事人負有證明的必要,并及時作出“若不提出反證,審理將就此告終”的釋明,進而督促其舉證。就這個意義而言,結果上的舉證責任也可以說是法官指揮訴訟的指向標,決定了行為上舉證責任的走向。實踐中,我們發現很多法官往往忽視了這個指向標的作用,不能及時提示當事人就某個相關事實負有證明的必要,而簡單籠統地以雙方都有“行為上的舉證責任”為由,聽任當事人進行雜亂無章的證明活動,使庭審調查活動無法有序展開,這是造成很多案件事實審查不清的主要原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情況下可以適用民事司法賠償
2021-02-11審議中的民法典跟原來的婚姻法比,修改了哪些
2021-03-17履約保證金為什么不等同于違約金
2020-12-18車輛事故沒結案能年檢嗎
2021-01-01簽訂集體合同應當經過哪五個程序
2020-11-13離婚協議反悔怎么處理
2021-01-19決定離婚有什么法定條件
2021-03-12東莞辦理婚前財產協議/夫妻財產協議材料
2021-03-20集資房再上市要滿足五年嗎
2020-12-31勞動者被裁員是怎么賠償的
2021-03-21事業單位勞動糾紛是否可仲裁
2021-01-02什么情況員工仲裁不被受理
2020-12-10什么條件下可退回保險費
2020-12-08重復保險的賠償方式是什么
2021-03-09冒名頂替旅游出險 法庭判決保險公司輸了
2021-03-20保險公司為何無需承擔雇主責任
2021-01-24車禍保險公司一年沒賠償怎么辦
2021-01-28重大疾病釋義條款屬于免責條款范疇嗎
2021-02-09什么是財產保險合同
2020-11-14面包車拉貨保險拒賠可行嗎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