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解釋》第三條規定:“‘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是指行為人具有本解釋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在發生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即第二條第一款:“⑴死亡1人或者重傷3人,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⑵死亡3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⑶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30萬元以上的。”和第二條第二款:“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⑴酒后、吸食毒品后駕駛機動車輛的;⑵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⑶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⑷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⑸嚴重超載駕駛的”。
同時,根據《解釋》第二條規定,該條所列行為均已單獨構成交通肇事罪,亦明確了其量刑幅度,而“交通肇事后逃逸”只是在上述行為的基礎上加入了一個逃逸行為。所以,作為交通肇事罪加重處罰情節的“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以交通肇事行為構成交通肇事罪為前提的,即“交通肇事后逃逸”等于交通肇事罪加“逃逸”,而不是凡有交通肇事后的逃跑行為即屬于“交通肇事后逃逸”,不能恣意擴大“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認定范圍,導致“法無明文規定也處罰”,妨礙罪刑法定原則的落實。
2.“交通肇事后逃逸”的量刑
我國刑法規定了交通肇事罪的三個量刑幅度:“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和“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那么,如何把“逃逸”這一刑罰加重情節結合交通肇事罪的具體情形妥當選擇量刑幅度呢?是否只要有逃逸行為就要選擇“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呢?是否“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這一量刑檔次對“逃逸”概不適用呢?對此,筆者持否定回答。
因為,盡管《刑法》第133條規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仿佛只要有逃逸行為就要在第二量刑檔次選擇刑罰。但筆者認為,這是與立法本意相違背的理解。因為,按照《解釋》第三條規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是在第二條第一款和第二款(一)至(五)項行為基礎上“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該基礎行為本身已構成交通肇事罪。所以,應當把刑法第133條中的“交通肇事后逃逸”理解為行為人在構成交通肇事罪又存在逃逸情節下才能選擇第二量刑幅度。也就是說,對于發生一般交通事故,行為人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不能選擇“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這一刑法檔次。應當綜合評價交通肇事行為和逃逸行為及其產生的法律后果,如果基礎行為不構成交通肇事罪,又未造成犯罪構成內的危害后果,就不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
另外,對“逃逸”內容也要做實質性理解,即便行為人在發生交通事故后仍在事故現場,但卻不履行“保護現場,搶救傷者和財產,并迅速報告公安機關或者執勤交通民警,聽候處理”的義務時,也應視作“交通肇事后逃逸”。因為,刑法之所以規定對交通肇事后逃逸加重處罰,其用意是在督促肇事者及時救助傷者,而不是為了督促肇事者不要逃避法律追究。否則,“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規定就沒有實際意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拆遷安置房,如何購買
2021-02-15如何認定行政執法過錯情節
2021-02-23個體工商戶年檢步驟是什么
2020-12-27立約定金與主合同定金不同違法
2020-12-04新交規酒駕如何處罰
2020-12-20承攬人、定做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1-26房產放棄贈與公證了沒過戶能反悔嗎
2020-11-20居民商業產權是否征收房產稅
2021-01-10未簽訂勞動合同要雙倍工資屬于一裁終局嗎
2021-03-11簽派遣勞務合同應該注意什么區別
2020-12-05涉外勞動爭議管轄權歸屬問題解答
2021-01-23勞動爭議案件最多能賠償幾年
2020-11-19航空意外險有效期是多久
2021-02-22車險理賠中的常見問題
2021-01-07保險欺詐有哪些情形
2021-02-14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是怎么樣的
2021-01-05保險合同解除的特征是怎樣的
2020-11-20人身保險合同的特點
2021-01-09購買保險后進行理賠需要準備哪些
2021-02-10死亡險被保險人不認可保險金額,合同有效嗎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