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作為"與"不作為"的概念是什么
作為和不作為是危害行為的兩種基本方式。
1、作為是指行為人以積極的身體活動實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為。
《刑法》中的作為指犯罪人用積極的行為實施的刑法禁止的危害社會行為,即“不當為而為之”。如故意用刀將人殺死,就觸犯了“故意殺人罪”。
應該指出,不能把作為等同于親手實施的行為,作為除了包括犯罪本人親手實施的積極活動外,還應該包括犯罪人借助自然力﹑借助動物﹑借助不具備犯罪主體條件的他人或借助他人的過失行為來實施犯罪行為,這些情況仍應視為是利用者本人實施了作為的犯罪行為法。
2、不作為是相對于作為而言的,指行為人負有實施某種積極行為的特定的法律義務,并且能夠實行而不實行的行為。不作為是行為的一種特殊方式,與作為具有一種相反關系。刑法中的不作為,是指行為人有義務并且能夠實施某種行為,消極的不去履行這種義務,因而造成嚴重危害后果的行為,即應當去做而不去做。最典型的犯罪就是“遺棄罪”。
應當指出,刑法中的不作為應該具備這樣的要件: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職務上或者業務上要履行的義務、由行為人已經實施的行為所產生的責任。
擴展資料:
沒有履行是不作為成立的事實前提,已經履行作為義務就不發生不作為的問題。而沒有履行又是以能夠履行為前提的。能夠履行是一個履行能力問題。如果行為人雖然沒有履行作義務,但根據實際情況,根本不可能履行,仍然不發生不作為的問題。
1、沒有履行
沒有履行是指沒有履行法律或者職責所要求履行的作為義務。因此,在認定有沒有履行的時候,不能簡單地以行為人的身體動靜為標標準,而是應該以法律或者職責所要求的作為是否得以實施的標準。在某些情況下,行為人雖然具有一定的身體活動,但這一身體活動并非法律或者職責所要求的作為,因而仍應視為不作為。
2、能夠履行
能夠履行是指具有履行作為義務的可能性。是否具有履行作為義務的可能性。是否具有履行作為義務的可能性,應當根據事實加以判斷。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刑法中作為與不作為的概念是什么”問題進行的解答,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方面的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坐計程車受傷司機沒錢賠出租車公司要賠償嗎
2020-11-12強拆程序違法是否需要賠償
2021-03-15開發商征地和征地有哪些差異
2021-01-13交通事故復核需要什么
2021-02-02合同雙方可以約定在合同簽訂地仲裁或訴訟嗎
2020-11-20回避的適用情形
2020-12-04工廠集資房轉賣需要什么手續
2020-12-13傷殘鑒定費用是由誰支付
2020-11-19訴訟期間涉案房產是否可以抵押
2021-03-23挪用公款 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27用他人身份證入職會被處罰嗎
2021-02-22簽定入職擔保書違反勞動法嗎
2021-02-11企業重組員工的經濟補償金怎么算
2020-11-22經驗介紹:紐約人壽的壽險分銷與專業代理
2020-12-17剎車失靈乘車人跳車受傷交強險怎么賠償
2021-03-03旅游意外傷害險定義
2020-11-21如何向航空公司索賠損失
2020-12-31飛機托運行李丟失如何賠償
2021-03-25車輛損失險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3-18哪些業務是人身保險公司可以經營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