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品質保期過后侵權是否賠償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產品過了質保期后出現質量問題造成使用者損害的,如果能證明產品存在缺陷或者瑕疵的,可以主張賠償,如果不能證明產品有缺陷的,不能要求經營者或者生產者賠償。
第四十一條?【生產者的產品責任】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四十二條?【銷售者的產品責任】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銷售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銷售者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生產者也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供貨者的,銷售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第四十一條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產品以外的其他財產(以下簡稱他人財產)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生產者能夠證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一)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二)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三)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尚不能發現缺陷的存在的。
第四十二條
由于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銷售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銷售者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生產者也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供貨者的,銷售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二、產品質量法產品缺陷的分類
1、警示缺陷,是指由于生產者或銷售者沒有對如何使用產品以及避免危險發生提供使用說明、警示說明,從而導致產品存在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例如童車使用說明書未標明兒童需在家長看護下使用。
2、設計缺陷主要是指生產者由于思慮不周、沒有預想到本能通過合理設計避免的危險或者選擇設計方案時的利益偏重,從而使產品因設計因素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
3、制造缺陷,是指產品制造過程中產生的不合理危險,包括原材料不合格、產品裝配不嚴謹、不合理等等。
4、跟蹤現察缺陷,是指在發展風險中,生產者將新產品投放市場后,違反對新產品應當盡到的跟蹤觀察義務,致使該產品造成使用人的人身損害或者財產損害的不合理危險。《侵權責任法》第46條規定的“產品投入流通后發現存在缺陷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及時采取警示、召回等補救措施。未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補救措施不力造成損害的”,就是跟蹤觀察缺陷。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產品過了質保期后出現質量問題造成使用者損害的,如果能證明產品存在缺陷或者瑕疵的,可以主張賠償,如果不能證明產品有缺陷的,不能要求經營者或者生產者賠償。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讀者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東悄悄賣房租客是否有優先購買權
2021-02-26工傷報銷怎么弄
2020-12-08股權轉讓必須去工商局變更么
2021-02-02商業秘密沒有具體約定該歸誰所有
2021-01-16債務無法償還抵押物怎樣處置
2020-12-14車禍多久不起訴什么時候過期
2021-03-12仲裁協議的獨立原則是如何的
2020-12-15當一方堅決不離婚時,法院怎么判定是否離婚離婚
2020-12-16女方想離婚男方不愿意該怎么做
2021-01-25發現對方可能拖欠貨款怎么辦
2021-03-11原告財產保全哪些財產
2020-12-05勞動合同變更的條件
2021-02-02如何證明員工不愿意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3法院仲裁派遣工資流程是什么
2021-01-01勞動糾紛處理程序怎么進行
2021-01-08旅游意外傷害險定義
2020-11-21某公司訴保險公司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04如何理解一切險保險合同
2020-11-23夫妻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離婚時能否分割
2020-12-03保險合同必須要有保險經紀嗎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