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有人身損害賠償法律制度存在的問題。
1、我國人身損害賠償法律制度的體系較為混亂。
現行的人身損害賠償制度的法律表現形式,主要是各種立法和司法解釋。從表現形式看,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民法通則》中關于人身損害賠償的規定,這是人身損害賠償的最主要的法律表現形式。二是其他單行法律中關于人身損害賠償的規定,例如《國家賠償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中關于人身損害賠償的法律法規。三是國家行政法規中關于人身損害賠償的規定,例如《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和《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等,其中主要內容就是處理人身損害賠償的實體規范和程序規范。四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現在的這個法律表現形式持續時間較長,內容較多,從“文革”前的司法解釋到最新的司法解釋,前后沖突較大,內容不夠系統。
人身損害賠償雖然是侵權行為法的一個具體制度,內容相對來說較為單純,但是,從上述四種法律表現形式來看,表現形式繁雜,缺少統一、完整的體系,內容明顯帶有一種發展的痕跡,致使人們很難掌握人身損害賠償的完整的法律規范體系。
按照法律體系建設的一般要求,應當是基本法的內容統帥單行法和行政法規的內容,司法解釋圍繞基本法的原則規定和其它法律、法規的適用問題進行解釋?,F在的實際情況卻表現出如下特點:
(1)基本法的內容粗疏,規定的內容滯后、缺項
《民法通則》是人身損害賠償的基本法,但是關于人身損害賠償的規定只有一個條文,即第119條。在這個條文中,一是規定的內容較為簡單,用這樣簡單的條文表達十分復雜的人身損害賠償制度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二是規定的賠償項目缺項。在這個條文中,規定的賠償項目僅僅為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疾者生活補助費、喪葬費和死者生前撫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只有5項。而在司法實踐中實際執行的賠償項目高達十幾項,尤其是關于造成人身損害的撫慰金死亡賠償金則完全沒有規定。這些規定的賠償項目,都是最為原始的人身損害賠償項目,隨著法制的不斷深入,對人權的保護也不斷完和各行其是之嫌。例如,在《產品質量法》中規定對死亡者的賠償是賠償撫恤金;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國家賠償法》中規定的同樣的賠償項目卻稱為“死亡賠償金”。從《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開始,規定造成殘疾的賠償殘疾賠償金,這是一個進步,但是這一規定僅僅體現在消費領域造成的人身損害,對于其他場合造成的人身損害是否可以適用,在很長的時間里沒有明確的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安履行抗辯權的實施條件
2021-02-23賣家索回小產權房買家可要求補償
2020-11-07在我國對于銷贓拘留多久
2020-12-19疫情期間私人企業要求上班違法嗎
2021-02-18抄襲小說犯法嗎
2021-02-09違法判刑黨員開除黨籍的程序有哪些
2021-03-02檢察院不批捕多久放人,不批捕的情形
2020-11-17交通事故鑒定有傷需要多長時間
2021-03-25繼承權喪失的情形有哪些
2021-03-07傷殘鑒定程序怎么辦理?
2020-12-17超市雇員受傷責任承擔,由誰負責
2021-03-10交強險賠償范圍及限額有什么變化
2020-11-24合同生效后保險標的的危險程度是否確立
2021-01-04保險合同糾紛案例分析有什么
2021-02-21某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11旅游意外險哪些情況不賠償
2020-12-05“閩連運9503”輪船載貨物保險糾紛案
2021-03-11保險營銷員取得傭金收入應當繳納哪些稅
2021-01-08貨車司機沒有資格證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2他人毀壞財物后能否要求其和保險公司一起賠償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