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現在我國醫患關系是十分緊張的。醫療糾紛也非常的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發生了糾紛,就要想辦法解決,其中一種解決方式是調解。接下來,律霸小編將圍繞醫療糾紛調解程序為大家做簡要分析。
醫療糾紛調解程序是什么:
醫療糾紛是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目前難以解決的痼疾,其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著深刻的社會、經濟等多層次的背景,難以靠醫療機構自身解決。處理醫療糾紛過程中,醫療機構如何在法律規定的框架內,在相關環節中引導醫療糾紛正確、及時有效地解決處理,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有著各自的經驗和處理技巧。
中國醫院協會為指導幫助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妥善處理醫療糾紛,依法維護患者、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規范醫療糾紛的處理程序,根據國家有關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在綜合多家醫療機構具體實踐的基礎上,制定了《醫療糾紛處理指南》(試行)草案,供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參考使用。
一、患方投訴程序
1、投訴渠道患者及其家屬(以下簡稱為“患方”)對醫療過程、結果有異議時,可以與臨床醫師及科室領導溝通,也可以向門診部、醫務處(科、部)、醫患關系辦公室、社會工作部、院辦、黨辦等職能部門,以及院領導投訴。臨床科室或職能部門接到患方投訴后,根據患方投訴內容可進行相關簡單處理。復雜或索賠金額爭議較大的醫療糾紛,應及時向主管醫療糾紛處理工作的職能部門(以下簡稱為“職能部門”)移轉相關材料和投訴信息,使醫療糾紛進入規范的處理程序中。
2、投訴方式患方的投訴方式可以是口頭或者書面,如:面談、電話、信訪以及電子郵件等。
3、投訴接待時間患方投訴一般應當在工作時間內,由相關職能部門接待,特殊情況在工作時間外,由醫療機構指定部門或總值班接待。
二、職能部門接待程序
1、患方來訪時,應做好接待服務工作,作好投訴接待記錄,其中包括:患者基本情況(患者姓名、就診科室、投訴人姓名及其與患者的關系、聯系地址、聯系電話等)、反映相關科室和個人的主要問題等情況、事實經過及投訴要求等。投訴接待記錄要有投訴人簽名,注明時間。妥善保存患方提供的相關證明資料(如門診病歷、處方、收費單據、其他醫療機構病歷、診斷證明、病理報告、X光片等),可以應患方要求向其出具簽收證明。
初次接待工作所獲信息對醫療糾紛處理十分重要,應予高度重視。
2、根據患方提出的主要問題,和其對有關病情及診斷治療情況的認識,安排臨床科室的有關負責人和當事醫務人員,在職能部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與患方進行溝通、說明解釋有關診療情況。
3、向患方履行知情告知義務,應當向患方提供《醫療糾紛告知書》,說明醫療糾紛的解決途徑和流程(包括復印病歷、尸檢建議等)及醫療機構答復時間。
4、負責安排保管醫療糾紛所涉及的證據(病歷、護理記錄、實物、X 光片、病理片及蠟塊等)。
應患方要求或主動向患方建議封存病歷,封存病歷可以是復印件,也可以是原件。如果患方堅持要求封存病歷原件,應當在封存之前,將全部病歷材料予以復印。
職能部門工作人員應當在患方代表、相關科室醫務人員在場的情況,在醫療機構病案管理部門場所或處理醫療糾紛職能部門復印病歷,將復印件裝入“封存病歷專用檔案袋”,粘封檔案袋后,在該袋上的騎縫處由患方代表簽署姓名及封存日期后,使用透明膠帶在各騎縫處粘貼封存。封存件由職能部門負責保存,以備醫療事故鑒定組織和公檢法等機構使用。職能部門應當向患方出具一式兩份的封存證明,由醫、患雙方簽字蓋章。
患方要求復印或封存病歷時,醫療機構應按國家規定審核患方身份,核對簽名的患方代表身份,留存患方代表身份證復印件。
患方按規定要求復印、復制有關病歷資料,應當支付相應的復印病歷資料的費用。
5、患者死亡的醫療糾紛,職能部門應當向患者近親屬提出尸檢建議,告知其有要求尸檢的權利。
患者死亡后家屬提出異議,醫療機構應當向患者近親屬提出尸檢建議。尸檢應當經死者近親屬填寫尸檢申請書并簽字,患方未填寫尸檢申請書,視作其不同意尸檢。也可邀請非醫療機構人員在場證明告知尸檢的相關過程,或采取錄音錄像等方式留取告知證據。尸檢應當在患者死亡后四十八小時以內進行,具備尸體凍存條件,尸檢可以延長至七日。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醫、患任何一方拒絕進行尸檢,或拖延尸檢時間超過法定時限,影響對死因的判定,由拒絕或拖延的一方負責。
尸檢費用可由醫療機構先行墊付,但患者家屬要求患者所在醫療機構回避,聯系其他醫療機構進行尸檢,可作為例外情況。尸體運送費、保管費的支付可根據生效的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果或者是法律訴訟判決而定。
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尸體存放的時間一般不得超過十五日。逾期不處理尸體的,醫療機構向患方進行告知,經醫療機構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批準,并報經同級公安部門備案后,醫療機構可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三、醫療機構內部調查程序
1、科室調查職能部門接到患方投訴后,應盡快將患方的投訴材料轉交涉及的有關科室主任;科室領導應盡快組織調查、分析討論工作。
(1)當事醫務人員或相關人員,整理有關事件經過,書寫病歷摘要或診療經過。涉及多個科室,應當由各科室分別書寫,再由主要診療科室負責根據各科書面材料整理完成一份反映整個診療經過的病歷摘要或診療經過。
(2)組織全科醫生或相關人員就患方投訴所涉及問題,進行科學、客觀、認真的分析討論,針對本科診療過程中存在問題,以及問題的性質、科室的處理意見歸納總結為書面材料,經科主任簽名認可后上交職能部門。(簽名后上交職能部門,便于檔案管理)。
科室調查工作原則上應在七日內完成。遇特殊情況不能按時完成的,科室應提前告知職能部門并書面說明原因。職能部門負責督促科室、個人完成調查工作,并對其進度、完成情況及時向院領導匯報,向患方進行溝通說明。
(3)職能部門可安排適當的時間,由科室負責人與患方代表進行溝通,就有關醫療糾紛涉及主要問題,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做出說明、解釋,完成首次答復,原則上不超過七日。患方可以進行記錄?;挤酱碓谂c科室溝通后,仍存有異議或提出新的問題和要求,(可以根據患方意見進行書面匯總),繼續向職能部門反映。
2、職能部門提請醫療管理委員會討論
職能部門對醫療糾紛可以進行必要調查,包括咨詢相關臨床專家、法律顧問(律師等)。組織臨床科室與患方進行溝通后,仍不能達到共識時,應及時提請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討論分析、做出醫療行為是否存在過錯的結論性意見。結論性意見一般在患者投訴書提出之日起三十-六十日內做出,送達患方,一式兩份請患方簽收(或者留取患方收到結論的相關證明資料),患方和醫療機構各保存一份。
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討論分析的結論性意見,只代表醫療機構一方的結論或觀點,不是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挤饺杂袡嗬勒障嚓P法律規定程序申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四、醫患雙方的和解
1、醫患溝通
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有尊重患方知情權的義務,應當就患者病情及診斷治療經過做出專業性的說明解釋,加強與患方的溝通,消除誤會、化解矛盾。部分醫療糾紛中,患方情緒比較激動、難以溝通,應避免患方與當事醫務人員直接接觸,相關溝通程序可由職能部門及臨床科室主任或指定負責人完成。
2、和解
醫患雙方通過溝通,遵循合法、合理的原則,互諒互讓,達成一致和解意見。應當簽訂一式兩份的協議書,由醫、患雙方簽字蓋章。(建議:和解協議書最好經法院出具調解書)。
醫方應當由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權委托人簽字,并加蓋醫療機構公章;患方應當是由患者本人或者是其法定監護人、患者授權委托人。死者近親屬(應當是依《繼承法》規定死者全體第一順序繼承人授權的代表人)簽字,并留存相關人員身份證明材料。
部分醫療糾紛爭議不大,經溝通、協商,由臨床科室或醫務人員自行向患方做出數額較小的補償,達成的和解,應當有職能部門參與,簽訂協議書,并加蓋醫療機構公章。
法院訴訟的庭審過程中也可以經“法庭主持調解”。
3、第三方調解
目前社會有多種第三方的調解機構,由政府聯合機構、司法局、各種學會、協會、保險公司、保險經紀代理公司等,成立醫療糾紛調解中心,作為第三方進行醫療糾紛調解工作,緩和醫、患雙方“非此即彼”的尖銳矛盾,醫療機構可以根據醫療機構具體情況分析、研討,選擇相應方式實施。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醫療糾紛調解程序是什么的相關知識,希望大家看了之后能夠有一定的幫助。醫療糾紛的處理,一定要按照規定來,不要可能會滋生更多的事端。當然,在社會生活中,我們會遇到更復雜的情況,這時候大家可以咨詢我們律霸的在線律師。
醫療糾紛證據需要保存的有哪些?
醫療糾紛律師費標準是怎樣的
醫療糾紛如何取證,注意事項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調解不去有壞處嗎
2021-02-15裁定管轄包括哪三種管轄
2021-01-01交通事故司法鑒定標準是什么
2021-01-19撫恤金發放法律怎么規定
2021-03-12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代領的情形
2021-02-03土地糾紛信訪管用嗎
2021-01-20轉換和回購的核算方法有哪些
2021-02-22動產質押可以抵押房產證嗎
2020-11-30勞動規章制度怎么舉證
2020-11-15如何把調崗做到合法合理
2021-02-25投資理財保險的定義
2021-03-03產品責任險與公眾責任保險的比較
2021-02-20航班取消怎么辦
2021-02-01購買境外旅游保險的好處
2020-11-26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2-03如實告知義務對保險合同效力的影響
2020-11-22什么才算意外傷害
2021-02-26保險事故中“第三者”的認定
2021-03-15三七責任事故如何理賠
2020-12-05如何進行保險索賠呢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