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戀愛期間承擔了男友劉某的開銷計20萬元。后劉某提出分手,王某要求劉某返還開銷費用。經過協商,劉某自愿將該費用轉為借款并出具了借條,不久劉某反悔,以不存在真實有效借款關系為由拒絕還款,王某訴至法院。法院認為,“劉某出具該借條系本人自愿,且并未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遂判決劉某還款。對此,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劉某出具該借條系本人自愿,且并未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是對案件事實的認定
B.出具借條是導致王某與劉某產生借款合同法律關系的法律事實之一
C.因王某起訴產生的民事訴訟法律關系是第二性法律關系
D.本案的裁判是以法律事件的發生為根據作出的
【答案】ABC
【考點】法律關系
【解析】選項A正確。法律關系產生的條件:一是法律規范,二是法律事實。所謂法律事實,就是法律規范所規定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情況或現象。法院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標準是法律事實,對"是否自愿"以及"是否違反法律強制規定"屬于對案件事實的認定。
選項B正確。出具借條的行為直接導致了借款合同法律關系的發生。
選項C正確。基于不同的分類標準,可對法律關系進行不同分類。按照相關的法律關系作用和地位的不同,可分為第一性法律關系和第二性法律關系。第一性法律關系,是人們之間依法建立的不依賴其他法律關系而獨立存在的或在多向法律關系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法律關系。由此產生的、居于從屬地位的法律關系,就是第二性法律關系。在實體和程序法律關系中,實體法律關系是第一性法律關系,由此產生程序法律關系(訴訟法律關系)是第二性法律關系。
選項D錯誤。依是否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作標準,可以將法律事實大體上分為兩類,即法律事件和法律行為。法律事件是法律規定的、不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引起法律關系形成、變更或消滅的客觀事實。法律事件又分為社會事件和自然事件兩種。本案裁判的依據是當事人之間意志自由且不違背法律強制性規定的法律行為,而不是法律事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因環保禁養關停魚塘有補償嗎
2020-11-30父母有一處宅基地還可申請一處嗎
2020-12-25多家企業出資成立新公司如何設立股東會
2021-01-13攝影公司用動漫圖片侵權嗎
2020-12-31法院保全費是什么意思
2021-01-05離婚時財產分割法規大全
2021-02-11農村信用社擔保合同擔保期是多久
2021-03-23離婚訴訟財產分割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怎么辦
2020-11-14孩子撫養權歸誰
2021-01-08競業限制時間不得超過多久
2021-01-16實習期獨自駕車上高速發生追尾
2021-03-16承攬與雇傭性質如何區分
2021-01-15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與原則是什么
2020-12-05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
2021-02-02按保險合同當事人訂立保險合同的真實意思對合同條款所作的解釋的原則是什么
2020-11-22為什么會出現保險公司的賠款少于車禍事故實
2020-12-17客戶交通意外致高殘 民生人壽理賠1.5萬
2021-01-16疲勞駕駛保險賠償嗎
2021-01-30保險公司不承擔或者免除承擔責任的情況
2020-12-25車輛超載事故保險可以拒賠嗎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