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農村土地承包制不斷完善的同時,農業承包糾紛案件卻呈逐年上升趨勢。通過對山東省平陰縣法院近兩年審理的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案件進行調查分析后發現,農業承包合同糾紛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土地承包合同不完善1、合同的形式要件不規范,合同條款不具體、不完善、不科學。農村承包合同一般要訂立書面合同。但是由于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文化知識水平和實踐經驗有限,有相當一部分合同條款不全,權利義務約定不明確,從而引發糾紛;有的只是個別村干部口頭說了算,沒有書面合同;有的村干部或承包戶不把合同當回事,隨手丟棄,一旦發生糾紛,無據可查。2、合同的實質內容不明確:一是標的不明確。如土地、果園、荒坡的四至不明,建房筑路、添置灌溉設施、架設電路等權利義務關系未予明確。二是承包基數及交款辦法掌握不好。發包前未作充分的可行性論證,憑著少數人的粗淺體會,或對市場的變化因素估量不足,合同中確定的基數往往過高或過低,高者可能影響承包者的生產積極性,導致合同難以全面履行;低者易引起“紅眼病”,總想提高基數或提前終止合同。三是違約條款約定不合法。如約定違約金的數額不合法,常常為了避免風險強調責任,把它確定得高出因違約給對方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的數倍甚至幾十倍,使此種違約金約定成為一紙空文。3、發包程序不夠透明。當前,個別地方的個別農村干部或以權謀私、仗權承包,或優親厚友、暗中入股,或秘密簽約、壓價承包,他們無視“集體資產、集體受益”的原則,對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不經群眾民主討論即擅自發包,激化了群眾與干群之間的矛盾,致使合同無效。二、發包方的盲目與隨意性如忽視土地、山地的綜合利用效益;有的發包方對外地承包者的經營能力,資金狀況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審查,使一些既無技術又無資金的人輕易獲得承包經營權,承包后又無法經營,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另外,由于發包人的變動,單方變更或解除合同,特別是合同承包費增加,在合同糾紛案件中占有相當大比例。三、承包方生產的破壞性及合同的隨意轉讓個別承包人在承包期間,為了追求個人經濟利益,無視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進行破壞性生產,危及農村的集體經濟,破壞了土地資源。也有部分承包人在合同履行過程中,隨意將自己的承包權放棄,轉讓或轉包。有的承包人未經發包人同意單方面轉讓、轉包;有的轉讓、轉包后改變了原承包合同的內容,將糧田挖池養魚等;有的轉讓、轉包后,原承包人沒有及時簽訂第二份合同,使轉讓、轉包無效;有的高價轉讓、轉包,從中漁利。目前,農村承包合同糾紛案件增多,不僅影響了農村社會的安定團結,也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人民法院要積極穩妥地處理好農村承包責任制中的糾紛和其他與發展農村經濟相關的涉農案件,以保障和促進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發展。在審理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案件中,應著重審查以下四個方面問題:一、注意審查訴訟主體資格。在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案件中,當事人必須是因承包關系發生爭執,以自己名義進行訴訟,并受人民法院的裁判或調解協議約束的人。由于農業承包合同的主體雙方是特定的,農業承包合同主要發生在集體經濟組織與其成員之間,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第三者一般不列為承包對象。由于法律知識和義務意識的欠缺,許多代包人、承包人在完成代包、轉包后,便以為事不關已,不再過問合同的履行情況。同時,在發包過程中,發包方常常忽視承包主體的生產經營能力而盲目發包,致承包者因缺乏有關的生產種植技術或不懂經營管理造成虧損,不但完不成承包指標,而且給集體財產帶來損失。因此發包方一定要明確承包主體的身份,對于代包或轉包者,應告知其應負的法律責任,減少此類行為的發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個人去勞動局有用嗎
2021-03-05首起重大醫療糾紛依“法”辦結
2021-03-19公司公開發行新股應當報送什么資料
2020-11-26共同申請同一商標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6聯營企業適用破產法嗎
2021-01-25房產交易需要土地證嗎
2021-02-20監護人有權利不讓爺爺奶奶看孩子嗎
2020-12-15懷孕女子犯罪怎么處理,會坐牢嗎
2021-02-05基層法院可以將案件移送中院管轄嗎
2020-11-11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如何索賠
2021-02-20辦理房地產抵押登記須知
2021-02-28農田非法在別人土地上取土如何處罰
2021-02-14買別人單位的集資房應注意什么
2020-12-07抵押貸款中抵押物的范圍有哪些
2020-12-30小產權房合同受時效限制嗎
2021-03-17離職補償金的補償月份怎么計算
2020-11-19試用期離職被壓了一個月工資怎么辦
2021-02-04應屆生實習期簽什么合同
2021-03-03事業單位可以進行勞務外包嗎
2021-02-13勞動糾紛仲裁的手續有哪些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