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受脅迫簽字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沒有法律效力。勞動法明確規定了采取欺詐、威脅等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無效。
[案情]:孫某是某制造廠的職工。2000年3月,因企業經營困難而未安排孫某崗位,孫某便進入了企業再就業中心,雙方簽訂了再就業服務中心管理協議。同年9月,孫某申請自謀職業,再就業服務中心與其解除了協議和勞動合同,并支付孫某經濟補償金。該市為了鼓勵下崗職工盡快實現再就業,還制訂了相應的政策,根據不同再就業方式可享受結余經費。然而,孫某在最后辦手續時卻遇到了阻力。制造廠廠長表示企業經濟困難,再無力支付結余經費。要求孫某放棄,否則就不給辦理自謀職業的手續。無奈之下,孫某只好同意。并要在領取解除勞動合同結余經費表上簽字。后來,企業在孫某不知情的情況下作了一份現金賬,表明孫某已把4345元結余經費退還給了企業。事后孫某認為企業的行為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權益,訴到仲裁委,要求企業補發4345元經費結余。仲裁委裁決支持了孫某的請求。此后,某制造廠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撤銷仲裁裁決。法院審理后認為,原告單位強迫勞動者簽字屬無效行為,判決駁回該廠的訴訟請求。
《勞動合同法》規定:“下列勞動合同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無效勞動合同,從訂立的時候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確認勞動合同部分無效的,如果不影響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依然有效。勞動合同的無效,由勞動爭議仲裁委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根據這些規定,勞動者在與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平等、自愿、充分協商的原則。本案就屬于用人單位脅迫勞動者違反自愿原則的一個典型。所謂脅迫,是向對方當事人表示施加危害,使其發生恐懼,并基于此種恐懼而為一定意思表示的行為。脅迫的行為包括很多種,如暴力、語言威脅或條件威脅等。
本案中,職工孫某為了享受這些鼓勵政策,盡早實現再就業本無可非議,修配廠利用孫某這種急迫心理,要求其放棄經費結余才同意給其辦理自謀職業的手續,是一種損害職工經濟利益的要挾,是不合法的。因此,法院不支持原告制造廠的請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安抗辯權是不是不適用于所有情況
2021-02-25沒離的婚姻要多久才自動無效
2021-03-26商標續展的作用是什么
2020-11-21如何應對貸款擔保的相關法律問題
2020-11-25監視居住會有案底嗎
2020-12-01績效獎金不發可以投訴嗎
2021-03-22實際住房面積比老宅基證面積小怎么辦
2021-01-30不出庭對判決有啥影響
2020-12-25租房如何挑選中介公司
2020-12-28“試用工”應該得到勞動報酬嗎?
2021-02-02合同規定“可根據需要進行調崗”是否有效
2020-12-18人事糾紛屬勞動糾紛嗎
2021-02-06責任保險合同中仲裁條款效力
2020-12-23受益人與被保人同時遇難死亡,保險要怎么賠
2020-11-26反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存在的困境
2021-03-06孕婦摔傷為何不獲賠 保險公司以免責拒賠
2021-02-25交錢不等于保險 “既往病史”成理賠之痛
2020-12-12寶馬車主告狀 法院判保險公司支付保險金
2020-11-26保險公司調解肇事者吃虧嗎
2021-01-28如何計算財產險中的理賠金額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