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規定》業經二○一○年七月十二日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第四十三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予公布,自二○一○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二○一○年七月二十日
第一條 為了依法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提高行政執法的綜合效能,推進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及國務院的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經國務院或者省人民政府批準由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以下簡稱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 行政處罰權的相對集中應當遵循合法規范、協調統一、精簡效能、管理與服務相結合的原則。
第四條 省人民政府是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的批準機關。省政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具體負責組織實施本規定,并負責全省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的組織、 協調、指導和監督。省編制、財政、住建、公安、工商、環保等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能對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h以上人民政府負責領導本地 的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其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負責指導、規范本地的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
第五條 縣以上人民政府具備下列條件的,可以申請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
(一)有關行政管理領域存在職責交叉或者相近的多個行政執法部門,或者因執法力量分散而影響執法效率;
(二)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的部門是本級政府所屬的一個行政機關,能夠以自己的名義履行職責,并獨立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三)本級財政能夠全額保障集中執法部門所需經費,該部門執法人員為國家公務員。
第六條 縣以上人民政府經充分調研論證,可以制定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方案,經本級人民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決定,并形成會議紀要和申請文件,逐級上 報省人民政府??h以上人民政府上報的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申請文件和工作方案,由省政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會同省直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和本規 定第五條規定的條件進行審查,必要時需進行實地考察。對符合規定的,由省政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報請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報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備案;不符合規 定或者實際情況同申報材料出入較大的,不予提報,并通知申請機關。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的部門(以下簡稱集中執法部門)根據國務院或者省人民政府的批準,履行下列職責:
(一)行使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政處罰權,依法強制拆除不符合城市容貌標準、環境衛生標準的違法建筑物或者設施;
(二)行使城鄉規劃管理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全部或者部分行政處罰權;
(三)行使城市綠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政處罰權;
(四)行使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政處罰權;
(五)行使環境保護管理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在城市街面和公共場所焚燒產生有毒有害和惡臭氣體物質,未及時清運、處置建筑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垃圾, 未在指定地點傾倒、堆放和隨意扔撒城市生活垃圾,在運輸過程中沿途丟棄或者遺撒固體廢棄物,運輸裝卸貯存能夠散發有毒有害氣體或者粉塵物質,露天燒烤食 品,在商業活動中以高噪聲的方法招徠顧客,建筑施工、裝飾裝修噪聲污染等行為的行政處罰權;
(六)行使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無營業執照在道路或者廣場等室外公共場所擺攤設點、走街串巷流動經營等行為的行政處罰權;
(七)行使公安交通管理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占用道路從事經營活動以及在人行道內的道路交通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權;
(八)履行省、市人民政府賦予的其他職責。
第八條 經批準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縣以上人民政府需要在第七條規定的行政處罰權之外賦予集中執法部門其他行政執法職責的,應當報省人民政府備案。
第九條 對集中執法部門依照第七條和第八條規定取得和確定的具體權限,本級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
第十條 行政處罰權相對集中后,有關部門不得再行使已經被調整出的行政處罰權;仍然行使的,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一律無效。
第十一條 集中執法部門應當實行行政執法人員的執法資格認定、法律培訓、定期輪崗和過錯追究等制度,不斷加強隊伍建設,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的政治、業務素質。
第十二條 集中執法部門的行政執法人員履行職務時,應當遵循下列行政執法行為規范:
(一)依法履行法定職責,不得越權執法或者推諉、放棄職責;
(二)查處違法行為時不少于兩人,并主動出示省人民政府統一制發的行政執法證件,表明身份;
(三)舉止文明,言語規范,裝束嚴整,佩戴統一標識;
(四)耐心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
(五)發現違法行為,應當首先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不得以罰款代替對違法行為的糾正;
(六)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應當進行教育和疏導,不予行政處罰;
(七)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
(八)其他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政執法行為規范。
第十三條 集中執法部門應當建立自由裁量基準制度,在規定的處罰種類和幅度內,合理細化其實施的具有自由裁量幅度的行政處罰權。
第十四條 違法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并有明確的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為依據,對公民處以五十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 處罰,以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的二百元以下罰款的行政處罰,集中執法部門可以依照簡易程序,由行政執法人員當場填寫行政處罰決定書 交付當事人,并在兩日內向所屬部門備案。
第十五條 除按照本規定第十四條規定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情形外,其他案件應當按一般程序立案。辦案機構調查取證后,須經本部門負責法制工作的機 構審核,再提交本部門負責人批準。對符合行政處罰聽證標準的,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書面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并根據當事人的要求依法 組織聽證;對情節復雜或者違法行為重大需要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的,本部門負責人應當集體討論決定。
第十六條 集中執法部門依法實施行政處罰前,可以采取下列手段,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
(一)進入現場檢查或者進行調查,通過錄音、錄像、攝影,審查、調閱、復制有關資料,以及詢問當事人和有關人員并制作筆錄等手段,收集有關證據;
(二)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本部門負責人批準,對違法行為所涉及的工具、物品、資料等先行登記保存,向當事人開具清單,并在法定期限內做出處理決定;
(三)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采取查封、扣押措施;
(四)依法集中行使的法律、法規、規章賦予的其他行政執法手段。對于易腐爛、變質的鮮活物品,原則上不能采取先行登記保存或者查封、扣押等措施;如遇緊急情況必須采取的,應當經本部門負責人批準,并對易腐爛、變質的鮮活物品及時作價變賣,變賣所得全部上繳本級財政。
第十七條 對違反《黑龍江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在樹木、建筑物、構筑物、市政設施及地面上亂噴涂、亂刻畫、亂張貼的行 為,集中執法部門應當書面責令行為人按期清除污跡;行為人未按期清除污跡的,集中執法部門可以將噴涂、刻畫、張貼內容中公布的通信工具號碼書面通知省通信 管理部門,中止該通信工具號碼的使用。行為人接受行政處罰并消除違法后果的,可以提出恢復通信工具號碼使用的申請,經集中執法部門認定后,書面通知省通信 管理部門恢復號碼使用。超過半年不提出恢復使用申請的,視為自動終止電信使用合同,由此造成的損失由違法行為人自行承擔。
第十八條 集中執法部門應當嚴格執行國家和省規定的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制度。對于沒收和依照《黑龍江省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和當場收繳罰款實施細 則》的規定可以當場收繳罰款的,應當向當事人出具省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沒票據。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或者沒收非法財務拍賣的款項,應當全部上繳國庫。
第十九條 集中執法部門與有關部門之間應當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經批準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的縣以上人民政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應當組織相關部門,建立部門負責人聯席會議制度,及時傳遞有關執法信息,并遵守下列規定:
(一)有關部門在行政管理中作出的與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相關的行政審批(許可)等決定,應當在發布或者送達文書之日起三日內抄送集中執法部門,并為集中執法部門查對或者復制有關文件資料提供方便;
(二)有關部門在行政管理活動中,發現應當由集中執法部門實施行政處罰的情況,應當及時通知或者移交集中執法部門。集中執法部門應當依法處理,并向有關部門反饋情況;
(三)集中執法部門在日常管理和實施行政處罰的過程中,涉及當事人應當繳納賠償費、補償費或者負有消除影響、恢復原狀等其他民事侵權責任,或者需要對當 事人作出本部門管轄權限以外的行政處理決定等情況,應當及時通知或者移交有關部門。有關部門應當依法處理,并向集中執法部門反饋情況;
(四)集中執法部門在實施行政處罰的過程中,需要有關單位進行技術鑒定、協助調查或者協助執行的,有關單位應當予以協助和配合;
(五)集中執法部門對未取得有關行政審批(許可)或者未按照行政審批(許可)決定實施的違法行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應當在送達文書之日起三日內抄送有關 行政審批(許可)實施部門。經批準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的縣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電子政務建設,逐步實現集中執法部門與有關部門之間執法信息的互通 與共享。
第二十條 公安部門應當依法支持和保護集中執法部門履行職責,對阻礙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的執法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公安部門應當及時依法作出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一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當支持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增強守法意識,主動維護社會管理秩序,積極配合集中執法部門依法查處違法問題。
第二十二條 省通信管理部門在收到集中執法部門中止號碼使用的書面通知后,應當在五日內對其作出停機處理。對拒不配合執行中止號碼使用的電信業務經營企業,由省通信管理部門依照相關規定處理。
第二十三條 集中執法部門和有關部門之間發生執法分歧,應當主動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任何一方都可以依據《黑龍江省規范行政執法條例》的有關規定提請 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協調處理;經協調仍難以達成一致意見的,由主持協調的機構提請本級人民政府或者有權解決的機關決定。
第二十四條 各級政府法制、編制、財政、住建、公安、工商、環保等部門應當根據各自的職能加強對集中執法部門的指導、監督和規范,及時查處和糾正開展相 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集中執法部門應當建立健全舉報投訴制度,設立并公開舉報投訴電話,認真查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反映的違法問題,并 答復舉報人。
第二十五條 集中執法部門或者有關部門在行政執法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該部門提出,并向具有層級監督權的政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反映:
(一)對依法應當制止、糾正和處罰的違法行為不予制止、糾正和處罰,或者推諉、放棄其他法定職責的;
(二)超越職權,擅自行使未依法集中的行政處罰權或者仍然行使已被依法調整出的行政處罰權的;
(三)對依法應當從輕、減輕和不予處罰的當事人沒有從輕、減輕和不予處罰,或者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的;
(四)執法協作不力或者人為設置障礙的;
(五)行政執法人員不依法出示行政執法證件,或者不文明執法、不秉公處罰造成不良影響的;
(六)故意損壞或者違反規定銷毀當事人財物的;
(七)截留、挪用、私分罰沒款項、財物或者使用查封、扣押財物的;
(八)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財物的;
(九)未經批準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造成嚴重影響的;
(十)其他違反本規定以及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為。集中執法部門和有關部門對任何單位和個人提出的前款所列問題,經查實后都應當自行糾正,并視 情節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接到反映的政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對前款所列問題,應當及時進行調查了解,證實問題存在并未糾正的,通過本級人民政府行政執法監 督通知書予以糾正,并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行政責任。
第二十六條 經批準開展相對集中處罰權的縣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嚴格按照省人民政府批復的要求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未認真落實省人民政府批復要求 的,縣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糾正;問題嚴重且未得到有效糾正的,由省政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責令限期解決;逾期仍未解決或者仍未明顯改進 的,由省人民政府取消有關人民政府的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資格,并報送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備案,并依法追究相關領導和責任人的行政責任。
第二十七條 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縣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本規定的執行情況納入集中執法部門和有關部門的行政執法責任制考核目標,依照《黑龍江省行政執法責任制試行辦法》的規定進行檢查考核和兌現獎懲,并根據需要向上級人民政府報告工作。
第二十八條 本規定自二○一○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十五部法律的決定
2018-10-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兒童權利公約關于兒童卷入武裝沖突問題的任擇議定書》的決定
2007-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理解和執行法律若干問題的解答(六)
1995-02-01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2004修訂)
2004-04-0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2005-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西班牙王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6-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2005-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國和加拿大領事協定的決定
1998-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對礦山企業審批和發證程序問題的答復
1993-05-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決定
1993-03-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0-07-08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1999-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
1999-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2016修正)
2016-06-06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2第二次修正)
2012-12-17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2014年修訂)
2014-04-2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6-27國務院關于修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關于修改《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的決定
2012-10-24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加強汛期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2011-04-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2011-01-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0-05-02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條例
2009-09-09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
2009-11-0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
2008-12-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安全生產百日督查專項行動的通知
2008-04-17關于做好除雪破冰保障道路通行工作的公告
2008-02-0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06號
2007-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