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篇法規已被《國務院關于廢止1993年底以前發布的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發布日期:1994年5月16日 實施日期:1994年5月16日)廢止(原因:已被1988年12月27日國務院發布的《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暫行條》代替)
關于實行工業生產經濟責任制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
(國家經濟委員會、國務院體制改革辦公室、國家計劃委員會、財政部、
國家勞動總局、中國人民銀行、中華全國總工會擬訂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一日國務院批轉)
近兩年來, 工交戰線逐步實行了工業生產經濟責任制, 方向是正確的,效果是顯著的。但是,由于實行經濟責任制的時間不長,經驗不足,辦法不夠完善,還存在不少有待解決的問題。現根據中央、國務院的有關指示精神和各地的實踐經驗,對進一步實行和完善經濟責任制需要注意解決的若干問題,作出以下具體規定:
(一) 對工業生產經濟責任制必須要有全面的理解。經濟責任制是在國家計劃指導下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責、 權、 利緊密結合的生產經營管理制度。它要求企業的主管部門、企業、車間、班組和職工,都要層層明確各自在經濟上對國家應負的責任,建立健全企業的生產、技術、經營管理各項專責制和崗位責任制,為國家提供優質適銷的產品和更多的積累;它要求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和職工三者利益關系,把企業、職工的經濟責任和經濟效果同經濟利益聯系起來,認真貫徹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多勞多得,有獎有罰;它要求進一步擴大企業經營管理自主權,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所必須的條件,使企業逐步成為相 對獨立的經濟實體
。
(二) 實行經濟責任制的單位,必須保證全面完成國家計劃,按社會需要生產,不能利大大干、利小小干,造成產需脫節。要不斷提高質量,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要進行全面考核,不僅要考核上交利潤,同時還要考核產量、質量、品種、成本等指標。主管部門根據本行業不同企業的特點,確定考核指標時,可以有增有減,有所側重,并制訂具體的考核標準。全面完成考核指標的,按規定提取利潤留成或超收分成;每少完成一項,參照國務院[1980]23號文件的規定,扣減一定比例的利潤留成(分成)額。
(三) 對于生產市場短缺的低利產品和小商品的企業,要采取鼓勵和扶植的政策。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在核定這些企業的利潤留成比例、包干基數和超收分成比例時,應當給予適當照顧。計劃、物價、稅收、銀行等部門,要認真研究制訂扶植小商品生產的政策,發揮經濟杠桿的作用。
(四) 對于企業單純追求利潤,不按國家計劃、
供貨合同和限產規定,自行超產造成積壓的產品, 有關部門可拒絕收購, 銀行不予
貸款,多占用的貸款要按銀行規定加收利息。不允許用不正當手段轉移積壓產品。如有轉移的,虛增的這部分利潤應予扣除,不得提取利潤留成或分成。
(五) 所有企業都必須首先保證財政上交任務的完成,使國家財政收入能夠逐年有所增長。實行經濟責任制的單位,每年增長的利潤,國家所得比例要高于企業。
實行利潤留成和盈虧包干的單位,留成比例、包干基數和超收分成比例,都要訂得合理,要與國家下達給本地區、本部門的生產計劃和財政任務相適應。
實行基數利潤留成加增長利潤留成辦法的企業,其留成基數由上年實際利潤,改為按前三年平均利潤計算。
生產正常的盈利企業的利潤包干基數, 一般要高于上年, 并根據增產增收潛力的大小,確定不同的遞增速度;虧損企業的虧損包干基數一般要低于上年,并逐年遞增。原來規定的包干基數偏低的,應由主管部門和同級財政部門進行適當調整。
盈虧包干的超收或減虧分成比例,上交國家部分一般不能低于60%,留給企業部分一般不超過40%。有些生產日用品的微利企業,分成比例可以適當大一些。完不成包干基數的單位,要用自已留用的專項資金補足。
(六) 實行利潤留成的擴權企業和以稅代利、自負盈虧的試點單位,原則上應當繼續執行原定試點辦法。原定留成辦法到期的企業,由財政部門和主管部門商定,可繼續實行原定辦法或另行制訂辦法,繼續試點,以便取得經驗。有些企業因經濟調整,生產和利潤大幅度下降,執行原辦法所得留成資金不能保證其職工正常福利的,由主管部門商同財政部門采取適當辦法予以照顧; 有的企業由于調整產品
結構, 生產不減而利潤大幅度下降的,除保證其職工正常福利外,還可以核定適
當獎金。
(七) 一個企業只能實行一種形式的利潤留成或盈虧包干辦法,不能兼用兩種辦法。實行利潤留成的單位,不再提取包干超收分成;實行盈虧包干的單位,不提取利潤留成或企業基金。凡是重復提取的要改過來,多提的部分要退回。
今后,有條件的應積極推行按行業實行全額利潤留成。企業實行哪一種利潤留成或盈虧包干辦法,由財政部門同主管部門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商定。企業利潤留成或包干辦法確定后,要相對穩定,一般三年或四年不變。生產不正常,變化較大的,包干時間可一年一定。
(八) 企業各項技術措施貸款,必須用本項目投產后新增加的利潤歸還。不能用原有的利潤歸還;也不能有了新增利潤拖延不還,虛增利潤,多分留成。
(九) 企業的獎金水平,應當隨著生產和利潤的增減、產品質量的提高或降低、生產成本的降低或提高,有升有降。生產和利潤下降的,質量降低和成本增加的,獎金水平也要相應降低,或者不發獎金。
(十) 獎金的發放要有所控制,必須嚴格按照國務院[1981]10號文件及其補充規定執行。各地區和部門,要根據各行業、各企業的經營好壞和貢獻大小,層層核定獎金發放限額, 企業之間要有高有低, 不能經營好壞一個樣。企業要在主管局核定的限額內,對職工實行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有獎有罰,不搞平均主義。已按上述國務院規定核定了獎金發放限額的,不得突破。提取的獎勵基金,按規定發放后有節余的,可以用于集體福利設施、
勞動保護設施,或建立儲備基金,以豐補歉。凡是尚未核定的, 必須盡快予以核定。 已核定但不符合國務院規定的,必須糾正過來。確因情況特殊,需要超過規定水平的省、市、自治區和工交各部,要報國務院批準。
(十一) 獎勵基金要嚴格按規定提取,不得重復提取。每月已按核定的限額發放了獎金的,到年終時不得再用超收分成資金和其他資金加發獎金。
(十二) 實行計件工資要有控制,要在總結經驗,搞好各項基礎工作的前提下,嚴格按照條件,經過審查批準,有計劃有步驟地推行。
實行計件工資的條件是:企業領導班子健全,生產任務飽滿,產供銷比較正常,產品可以計件計量,有平均先進定額、合理的計件單價和比較健全的科學的管理制度。必須嚴格審批手續,未經主管部門批準,不得實行。
已經實行計件工資的,要按照上述條件進行總結、整頓和調整。凡是不符合上述條件的,以及降低了產品質量,提搞了成本,增加了單位產品成本中的工資含量(絕對額),不與最終產品掛鉤,造成生產不均衡、 產品不配套, 完不成全廠生產任務的,要停止實行,認真進行整頓。整頓好了,經過審查批準,可以再實行。
鑒于當前多數企業的勞動定額不準,或達不到平均先進水平,一般計件的超額工資應限制在企業平均標準工資的30%以內。實行超額計件的,完不成定額應適當扣發基本工資。煤礦井下采掘工人和海港碼頭裝卸工人,在有平均先進定額和搞好設備維護、注意安全生產的前提下,計件超額工資可以不予限制。
計件單價應該按照標準工資來確定,不能包括標準工資以外的因素。已經包括其他因素的,應當改過來。
實行計件工資的工人,不再提取生產綜合獎金。除了在法定節假日經過批準加班的以外,其余加班時間,不得發加班工資。
(十三) 企業的福利基金,除國家規定發給個人的(如困難補助費等)以外,主要用于職工的集體福利事業。
要保障職工正當的勞保福利待遇和
勞動保險條例等法令所規定的職工個人待遇,除國家明令修改者外,不得自行變動。有些規定根據當前情況需要改進的,經過省級主管部門批準,可以進行個別試點。
今后有關福利開支的項目和標準,要由有關主管部門統一制訂,并經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國家已有統一規定需要改變的,要報經國務院批準才能執行。不能亂開口子,不得巧立名目濫發“福利產品”、加班費和各種津貼、補助。各級財政、銀行、
勞動部和工會,應會同企業主管部門,對企業福利基金的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對于擅自擴大范圍、提高標準的,濫發和私分福利基金的,必須堅決制止和糾正,情節嚴重的,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十四) 實行經濟責任制的單位,要嚴格執行國家經濟政策和財經紀律。財政、銀行部門要會同企業主管部門,加強對企業的財務監督,對企業執行財經紀律的情況進行定期檢查,一年至少檢查兩次。企業的正當權益要保護,遵紀守法的要表揚;違反財經紀律,弄虛作假,隱匿、截留、虛增利潤,搞偷工減料、降低質量、偷稅漏稅、擅自提價、私分產品等歪門邪道的,除追回不正當的經濟所得,減發或停發利潤留成或分成外,還應視情節輕重,追究企業領導人和有關人員的經濟責任,直至法律責任。
(十五) 實行經濟責任制,要加強黨的領導,堅持思想領先,堅決改變思想政治工作軟弱渙散的狀況。要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職工樹立全局觀念,擺正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關系, 擺正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 增強主人翁責任感,為國家多作貢獻。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切實加強民主管理,充分發揮職工代表大會的作用。要認真貫徹精神鼓勵和物質鼓勵相結合的原則,把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引導到加強企業整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生產水平、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上來,使經濟責任制不斷改進和完善,從而持久地提高經濟效益,加快四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