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土地承包的原則和政策
第三章 土地承包合同的簽訂
第四章 合同的變更或解除
第五章 違反承包合同的責任
第六章 合同的管理與仲裁
第七章 附則
?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穩定、完善以家庭聯產承包制為基礎的雙層經營體制,依據國家《土地管理法》、《經濟合同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黨的農村基本政策,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土地資源屬于國家和集體所有。土地承包合同是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與土地生產經營者之間為實現一定的經濟目的,明確相互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第三條 本辦法適用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依法獲得集體土地所有權和國有土地使用權的耕地、荒地、林地、草地、荒山、荒坡、水產業水面、戈壁荒灘、果園、桑園、菜園及相關的機械設備、附屬建筑設施、農機具、水利、水產設施和其他生產資料的承包。
第四條 訂立土地承包合同必須遵守黨的有關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符合國家計劃的要求,符合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章程。承包的項目、指標、期限、條件、責任及經營方式,依據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章程由社員大會或社員代表大會民主討論決定。
第二章 土地承包的原則和政策
第五條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土地承包實行統一經營與分散經營相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土地所有權不變。承包經營方式,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也可以結合適度規模的作業隊、組、戶聯產承包。
承包方在承包期內必須全面履行合同規定,嚴格按照土地法承包經營,不準變賣、抵押、毀棄、破壞,擅自處理承包的土地。
第六條 土地承包按照有償使用原則,依等級、面積收取土地承包費。承包期滿,繼續承包或轉包時要重新評定土地等級,按照新的等級發包。建立資金積累制度,管好用活集體資金。
第七條 人均占有土地較多的地方,可在群眾自愿的原則下,實行口糧田和責任田;對集體經營的機動地采取招標承包;新開發的土地一般不再平均分包到戶,應當適當集中,提倡適度規模經營,租賃承包。
第八條 土地承包從當地實際出發,按照"宜統則統、宜分則分"的原則,積極推行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中心的農村"五好"建設和以統一種植計劃、統一機械作業、統一灌溉管理、統一農田基本建設、統一重大技術措施為主要內容的"五統一"經營。
第九條 農村出生和婚嫁新增人口一般不增加承包地,因新增人口而嚴重缺地的農戶,可以從機動地和新開墾耕地中適當解決。承包地因人口變動或過于分散等原因需進行適當調整時,須經社員大會討論同意,報鄉人民政府批準。在實行口糧田和責任田的地方,可以實行動帳不動地的辦法調整,即人口增加相應增加口糧田,減少責任田;人口減少,則相應減少口糧田,增加責任田,保證承包土地的穩定性。
對于從事非農產業,已有固定收入或無力經營承包土地的承包方,必須經發包方許可,可在土地承包期內有償轉包,以利土地向種田能手集中。
第三章 土地承包合同的簽訂
第十條 村級合作經濟組織是土地承包經營的發包方。尚未建立合作經濟組織的地方、發包方是村民委員會。
承包方是合作經濟組織的農戶、專業隊(組),也可以是合作經濟組織以外的持有合法證明,并有財產抵償和經營能力,兼有負連帶賠償責任擔保人的單位或個人。
合作經濟組織成員享有承包優先權。
第十一條 土地承包合同書由縣(市)統一規格印制。其內容包括:
(一)土地承包合同發包方名稱和承包方的姓名;
(二)承包地的地理位置、面積、等級、價金、承包費和使用年限;
(三)承包方完成國家合同定購的農牧副產品的品種、數量、質量和交售方式、時間、地點;
(四)承包方交納農牧業稅、公益金、公積金、管理費和鄉統籌費的比例、數量、時間和方式,以及勞動積累工、義務工的數量、使用和結算方式;
(五)耕地肥力升降獎罰措施和承包土地范圍內的林帶、道路、水利設施及其他設備、設施的管護責任,以及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
(六)發包方向承包方提供的土地經營服務項目、條件、方式、技術及收費標準和辦法;
(七)違約責任及違約賠償金額和賠償方式;
(八)雙方議定的其他有關事項。
第十二條 簽訂合同必須由雙方當事人簽字蓋章,并加蓋發包方公章。合同簽訂后,雙方或一方當事人要求鑒證或公證的,可到鄉(鎮)合同管理機構辦理鑒證手續或到當地公證處辦理公證。合同一式三份,發包方、承包方和鄉(鎮)合同管理委員會各存一份。合同一經簽定,即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必須嚴格履行。
第十三條 有下列情況之一,視為無效合同:
(一)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和計劃的;
(二)損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
(三)破壞資源或生態環境的;
(四)無權發包或無承包能力的;
(五)采取欺詐、脅迫等手段簽訂的;
(六)非法買賣或變相買賣的合同;
(七)未經當事人同意,擅自將承包合同轉讓,或把承包項目全部或部分轉包的。
(八)主要條款不明確無法履行的。
因無效合同造成的經濟損失,有過錯的一方負責賠償。雙方均有過錯,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對故意造成承包合同無效的雙方或一方當事人,應給予經濟和行政處罰。
無效合同的確認權歸合同管理委員會或人民法院。
第四章 合同的變更或解除
第十四條 合同發生下列情況之一,允許變更或解除。
(一)經當事人雙方協商同意,并不因此損害國家、集體利益和影響國家計劃執行的;
(二)訂立合同所依據的國家計劃、稅收、價格政策發生重大變化而嚴重影響一方利益的。
(三)由于不可抗力因素,或由于一方當事人雖無過失但無法防止的外因致使合同部分或全部無法履行的;
(四)當事人一方違約使合同無法履行或沒有必要繼續履行的;
(五)由于承包方喪失勞動能力等原因,使合同失去履行條件的;
(六)承包方采取破壞性生產經營,經發包方勸阻無效的;
(七)承包土地及所屬資源被國家征用或調整的;
(八)發包方掌握確鑿事實證明承包方繼續承包存在風險,要求承包方提供擔保而被拒絕或無法提供的。
第十五條 當事人一方要求變更或解除合同,應及時向對方提出建議,經雙方協商一致,達成書面協議。一方接到通知后30天內不予答復,視為默認。因一方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而使對方遭受損失時,除依法可免除責任外,責任方要負責賠償。遭受損失的一方,并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第十六條 變更或解除合同涉及國家指令性計劃、稅收、價格變化的,協議簽訂前,須取得該項目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變更或解除數量大,涉及面廣的合同,須經合作經濟組織社員大會或社員代表大會討論決定。
變更或解除合同應到鑒證或公證機關備案。
第十七條 合同訂立后不得因當事人雙方或一方的法定代表人變動而變更或解除。
第五章 違反承包合同的責任
第十八條 由于當事人一方的過錯造成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由過錯方承擔違約責任,并向對方支付違約金。違約金不足以彌補損失的,還應支付賠償金。
雙方都有過錯,根據實際情況,分別承擔各自應負的違約責任。一方要求繼續履行合同的,應允許繼續履行。
第十九條 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因不可抗力原因不能履行合同,應及時將情況通報對方;經雙方協商一致,并取得鄉(鎮)合同管理委員會或公證機關的證明,可延期履行、部分履行或不履行;部分或全部免除應承擔的違約責任。如采取一定措施可以減輕對方損失而未采取的,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應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條 承包方對承包土地使用不當造成荒蕪或對承包土地范圍內的林帶、道路、水利設施及其他設備造成破壞的,應賠償經濟損失,并限期恢復原狀。逾期未恢復的加倍賠償。
承包方擅自出賣出租承包土地,發包方有權收回,并沒收其非法所得或給予罰款。
第二十一條 經國家和自治區批準的國家建設和鄉鎮建設項目需征用已承包的土地,發包方應當在當地土地管理部門主持下,負責與用地單位協商辦理征地手續,簽訂征地補償協議書,承包方應無條件按期停止生產經營活動。承包方的經濟損失,應由征用土地的單位給予補償,并由集體經濟組織給承包方另行調整土地或安排其他就業門路。
第六章 合同的管理與仲裁
第二十二條 縣(市)、鄉(鎮)成立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委員會,由農、林、牧、水利、土地管理、司法等部門組成,政府主管農業的領導任主任。同級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服務站為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委員會的辦事機構。
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委員會的職責:
(一)宣傳、貫徹國家有關土地的法規、政策及經濟合同法;
(二)指導簽訂合同,負責合同鑒證;
(三)檢查、監督合同履行和兌現;
(四)調解、仲裁合同糾紛;
(五)保管合同檔案和有關資料;
(六)培訓合同管理人員;
(七)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土地承包合同的履行情況。
第二十三條 村成立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小組,設置兼職合同管理員。村民委員會主任任組長、由專業會計,調解委員、村民代表等組成。合同日常管理工作由兼職合同管理員(專業會計)處理。
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小組的職責:
(一)宣傳、貫徹土地承包合同的政策和規定;
(二)指導合同簽訂,調整、兌現土地承包合同;
(三)調解合同糾紛;
(四)保管合同檔案和有關資料;
(五)向鄉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委員會報告本村當年的土地承包合同履行情況。
第二十四條 合同在履行過程中發生糾紛,當事人雙方應及時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由村合同管理小組調解。調解不成,任何一方可向鄉(鎮)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委員會申請調解或仲裁。調解達成協議的,要發出調解書。經過仲裁的,要發出仲裁決定書。當事人對仲裁不服的,可在接到仲裁決定之日起30天內,向縣級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委員會申請復議。復議機關應及時作出復議決定,并發出復議仲裁決定書。當事人對復議仲裁決定仍不服的,可在接到決定書之日30天內,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起訴的,原復議仲裁決定有效。當事人仍不履行的,復議機關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第二十五條 發包方與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社員(村民)以外的個人或單位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屬租賃合同,發生糾紛時,依據《經濟合同法》中租賃合同規定的內容辦理。
第二十六條 合同鑒證、調解或仲裁,責任方應按規定向合同管理委員會分別交納鑒證費、調解費、仲裁費。
第七章 附則
第二十七條 本辦法由自治區農業廳負責解釋。
第二十八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十三條第一款和第十九條的解釋
2011-08-26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2001-04-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7-02-23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
2002-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2004修正)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2005-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
2003-06-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決定
1992-11-07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
1992-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1982-11-19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修訂]
1989-02-2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
1991-03-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守則
1993-07-0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1995-03-18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
1994-03-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97-07-03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199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具體產生辦法
1998-11-07獸藥管理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志愿服務條例
2017-08-22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4年修訂)
2014-03-07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規程》和《中小學校責任督學工作守則》的通知
2013-12-18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2011年)
2011-07-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3-03-26國務院關于部委管理的國家局設置的通知
2013-03-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意見
2013-01-28國務院關于印發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3-01-01國務院關于印發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201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