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機關各單位,駐衡國省屬單位:
《衡陽市城市規劃區村民住房和拆遷安置房建設管理辦法》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二O一二年三月二十六日
衡陽市城市規劃區村民住房和拆遷安置房建設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進一步加強我市城市規劃區村民住房建設管理,規范征地拆遷安置房建設,保障被拆遷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辦法》、《湖南省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管理辦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訂本辦法。
第二條 衡陽市城市規劃區集體土地上的村民住房和拆遷安置房審批建設管理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的村民住房是指村民在依法取得的農村宅基地上建設的房屋。
本辦法所稱的拆遷安置房是指城區政府、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松木工業園以及白沙洲工業園在實施城市建設和土地儲備時,因征收農村集體土地對被征地拆遷的村民進行安置的專用住宅。
第四條 村民住房和拆遷安置房建設應堅持符合規劃、節約用地、相對集中、依法審批等原則。
第五條 村民住房和拆遷安置房建設實行分區控制管理。
A類控制區:城市總體土地利用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和因城市建設需要的重點控制區,面積約271平方公里,該控制區內的村民住房和拆遷安置房必須實行集中聯片,統規統建。
B類控制區:城鄉規劃需要嚴格控制的區域。該控制區大致范圍為:東以武廣高速客運鐵路線為界,南至湘江,西至潭衡西高速公路,北至松木工業園用地北端,圍合的區域范圍內除A類控制區以外的區域,提倡統規統建,允許統規自建。
C類控制區: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規劃區內除A、B類控制區以外的其他區域,實行規劃控制,村民自建。
A、B、C類控制區的具體范圍以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的控制范圍圖為準。
控制區范圍根據城鄉規劃和城市發展的實際,確需調整的,由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發布。
第二章 組織機構
第六條 市人民政府成立衡陽市城區村民住房和拆遷安置房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對全市安置房、農民統規統建、統規自建三類建房實施組織領導。由主管副市長任組長,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任副組長,市發展改革、國土資源、財政、城鄉規劃、住建等部門主要負責人、四個城區人民政府區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松木工業園、白沙洲工業園主要負責人為成員。聯合審批委員會下設辦公室,由分管副秘書長兼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設城市工作辦公室,辦公室成員由各職能部門相關人員組成。
第七條 城區人民政府、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松木工業園、白沙洲工業園是中心城區征地拆遷、安置房建設、統規統建的責任主體。主要負責組織編制村莊布局規劃、鄉(鎮、街道)規劃、村莊規劃、村民住房及安置房修建性詳細規劃;負責轄區內村民住宅的普查,登記造冊,建立檔案;負責拆遷安置房的摸底調查和安置房方案的制定;負責審查村民建房申報資料;組織協調村民宅基地和拆遷安置房土地調整,協助城鄉規劃、國土資源部門對拆遷安置房和村民集中建設點的選址定點;負責A類控制區內村民住房和安置房建設的組織、實施和管理工作;負責組織對B、C類控制區內村民住房和安置房建設全過程監督;負責轄區內村民違法違章建筑的拆除工作。
第八條 市財政局負責對征地拆遷面積的審核,負責對安置房面積和安置地面積的核定;負責統籌安排安置房建設資金和資金的使用監管。
第九條 市城鄉規劃局負責牽頭組織拆遷安置房和村民集中建房的選址定點;負責審批村民住房和拆遷安置房修建性詳細規劃;負責村民住房和拆遷安置房的放線、驗線、竣工驗收,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負責村民違法建房案件的立案查處,參與集體土地上違法建設的拆除工作。
第十條 市國土資源局負責拆遷安置用地和村民宅基地的征用和審批,核發《集體土地使用證》;協助土地調整手續和調解土地糾紛;負責拆遷安置地和村民宅基地的測量、定樁和放線;負責村民違法用地的立案查處;負責集體土地上違法用地的查處,參與集體土地上違法違章建筑的拆除工作。
第十一條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核發《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負責村民住房和拆遷安置房建設質量安全監督和竣工驗收備案管理;負責對村民住房和拆遷安置房違法施工的立案查處;參與違法建筑的拆除工作。
第十二條 市房產局負責辦理村民住房和拆遷安置房產權登記和變更,核發《房屋所有權證》。
第十三條 其他各部門應按照各自的職能,配合做好村民住房和拆遷安置房的相關工作。
第三章 拆遷安置房和村民集中建房的選址定點
第十四條 在城市規劃區內,每個村選擇二至三個集中建設點,在A、B類控制區范圍內村民住房和拆遷安置房應在選定的集中建設點內建設。
第十五條 集中建設點的選址:
(一)集中建設點的選址,應當符合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村鎮建設等規劃;
(二)集中建設點選址會審,市城鄉規劃局組織市國土資源局、城區人民政府對初步選址進行實地察看,根據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聯合提出選址意見報市人民政府審定。
第十六條 集中建設點面積的確定和管理:
(一)根據各村村民人口和住宅的現狀,適當考慮發展的需求,合理確定集中建設點面積;
(二)集中建設點定樁放線。市城鄉規劃部門根據市人民政府審定的面積,辦理規劃用地藍線;市國土資源部門根據規劃用地藍線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和用地紅線手續,組織定樁放線工作;
(三)拆遷安置用地面積的確定和管理。集中建設點中拆遷安置用地面積的確定實行會簽制。市財政部門根據征地拆遷的實際數量,提出拆遷安置用地面積的建議,由城區政府、市城鄉規劃局、市國土資源局會簽后,報市人民政府審定。安置地的規劃用地面積和建設使用情況,各城區政府和市直相關部門應建立檔案,確保安置用地用于安置房的建設,未經市人民政府批準,不得將安置用地變更為房產開發用地或作為其他項目用地。
第四章 申請條件
第十七條 村民申請建房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申請人是所轄區域的村民,且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土地;
(二)無房戶或子女已達婚齡確需分戶的住房擁擠戶;
(三)原址房屋確需翻建,且符合土地利用規劃、城市規劃或鄉(鎮)規劃和村莊規劃;
(四)因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舊村改造,國家建設征用土地等原因,必須調整搬遷的。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不予審批村民建房:
(一)不符合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的;
(二)擅自將原住房改作經營性住房的;
(三)出賣、出租、贈與或者以其它形式轉讓地上建筑物,再次申請建房的;
(四)違法占地或違法建房未處理結案的;
(五)征地拆遷過程中按實物方式進行補償安置的;
(六)戶口遷入本集體經濟組織未滿三年的,但因婚嫁、軍人退伍或大中專院校學生畢業等確需遷入的除外;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它不符合申請建房條件的。
第五章 建設標準
第十九條 村民住房的用地標準,根據其家庭常住農業戶口人數,結合原有住房面積進行確定。
三人以下戶(含三人),總用地面積最高不得超過120平方米;三人以上戶,每增加一人,可增加30平方米的總用地面積,但最高不得超過180平方米。
第二十條 村民住房和拆遷安置房的建筑面積根據其家庭常住農業戶口人數進行確定,建筑面積人均不超過55平方米/人,三人以下戶,每戶建筑面積不得超過165平方米;三人以上戶,每增加一人,可增加建筑面積30平方米,但每戶總建筑面積不得超過240平方米,且一戶最多兩套住房。
第二十一條 村民住房建設用地的多層建筑容積率控制在1.6—1.8之間,高層建筑容積率控制在2.5—4.0之間。
第六章 報批報建
第二十二條 村民申請建房的,經本集體經濟組織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同意后,由建房戶向戶口所在鎮、鄉人民政府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并按規定予以公示后,由鎮、鄉人民政府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區人民政府審核后,報市相關職能部門審批。
第二十三條 對拆遷安置房、農民統規統建、統規自建三類建房設立簡易審批程序。 相關的承辦單位要快捷高效辦理批建手續,在正式受理報建申請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辦結,不予受理報建申請,應書面說明原因,并告知相關要求。
第二十四條 統規統建、統規自建的審批,實行分區控制。
A類、B類控制區的村民建房原則上應在集中建設點內統一建設,只要符合規劃要求由城區人民政府簽署意見后,國土資源部門核發《集體土地使用證》,城鄉規劃部門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C類控制區的村民建房由城鄉規劃分局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
工程投資額30萬元以上或者建筑面積在300㎡以上由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核發《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
第二十五條 拆遷安置房的審批
根據審定的征地拆遷數量,城鄉規劃部門按照就近安置的原則,在選定的集中建設點內劃定安置用地藍線,國土資源部門辦理農用地轉批和用地紅線手續,依據審批的規劃方案,實行一站式審批。市發展改革、國土資源、城鄉規劃、住房和城鄉建設、水利、環保、消防、氣象、城管執法、房產等部門要開辟綠色通道,簡化程序,及時承辦安置房建設項目的報批、報建、辦證等工作,市政務服務中心負責督查協調相關環節。
(一)項目立項:安置房建設項目立項實行備案制,由區政府提供資料,市政務服務中心發改委窗口辦理備案。
(二)建設用地報批:區政府按照市人民政府批準的安置點規劃向城鄉規劃、國土資源部門申請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農用地轉用審批單》和《集體土地使用證》。
(三)建設工程規劃報批:區政府提供項目建設申請資料,市政務服務中心城鄉規劃局窗口辦理《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
(四)建筑工程施工報批:區政府提供施工許可申請資料,市政務服務中心住房城鄉建設局窗口辦理《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和質量安全監督等相關手續。
(五)消防設計審查、驗收報批:區政府提供申請資料,市政務服務中心消防支隊窗口辦理相關手續。
(六)防雷設計審查報批:區政府提供申請資料,市政務服務中心氣象局窗口辦理相關手續。
(七)建筑工程渣土處置報批:區政府提供申請資料,市政務服務中心城管執法局窗口辦理相關手續。
(八)房屋產權初始登記報批:區政府提供申請資料,市政務服務中心房產局窗口辦理相關手續。
第七章 拆遷安置房建設資金籌集
第二十六條 安置房建設資金為各項目征地拆遷補償費用中可用于安置房建設的部分和各城區政府在國有土地儲備項目國土收入分成的部分資金。
第二十七條 市財政局根據現行的拆遷補償標準結合安置房建設的實際成本,合理確定安置房拆遷補償建設資金,報市人民政府審定。
第二十八條 市財政局應根據安置房建設的年度計劃,編制安置房建設資金預算,分年度或在安置小區竣工驗收后進行決算。安置房、統規統建房屋周邊附屬設施(水、電、氣、路、通訊)要納入財政的測算范圍,市財政局可給各城區預安排一部分資金,作為安置房建設啟動資金,安置房竣工驗收后進行決算。
第八章 建設管理
第二十九條 村民住房和拆遷安置房工程由市城鄉規劃局組織相關部門到現場進行放線、驗線和竣工驗收。
第三十條 水、電、氣、路、通信、廣電等相關部門根據建設小區的規劃布局,指導、配合做好規劃設計,及時建設配套服務設施,確保使用。
第三十一條 村民住房和拆遷安置房的戶型及面積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確定,市城鄉規劃部門提供多套標準戶型以供選擇,在征求拆遷戶和村民意見后,科學組合,合理設計。
第三十二條 拆遷安置房和集中建設的村民住房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建設,所有安置房的建設必須依法公開招標。依法依規確定施工和監理單位,嚴格執行合同管理制、建設監理制、安全生產責任制和竣工驗收、備案等相關制度,確保工程質量。
第三十三條 拆遷安置房的安置對象由區政府依照相關規定和程序確定,安置房的具體地點、戶型、面積等基本情況,應在征地拆遷現場張榜公布,告知被拆遷人,并提供咨詢。安置房的分配情況應予以公示。
第三十四條 征地拆遷戶的安置房面積超過安置面積在10平方米以內的,按成本價補交房價款,超過10平方米的部分按同地段同類型房屋市場價補交房款。
第三十五條 加強安置房管理和規范使用,不得向不符合條件的對象分配安置房,不得將安置房作為商品房銷售、出租或用于其他經營活動。剩余的征地拆遷安置房,依照有關程序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可以滾動用于拆遷安置周轉,也可以作為無房戶和危房戶的村民住房。
第三十六條 各城區人民政府應加強對安置房的管理,規范拆遷安置過程中的資料收集、整理、歸檔工作,由區安置辦理單位定期報市國土資源、財政、房產等部門備案,市、區兩級分別建立安置房建設管理檔案。
第三十七條 對在安置房建設工作中有特殊貢獻的單位或個人,市人民政府給予一定的獎勵。
第九章 村民住房和拆遷安置房建設收費標準
第三十八條 村民住房和拆遷安置房建設行政事業性收費由市財政局非稅局實行一站式收取,村民住房按30元/m2包干,安置房按60元/m2包干,市直各職能部門所屬二級機構和單位收取的各類服務性收費不得超過物價部門核定標準的30%。其他部門及單位不得再行收取任何費用。
第三十九條 電力、電信、燃氣、自來水等服務性和市政公用設施收費只計取成本,各類行政許可和權益登記證件的工本費一律免收。
第四十條 鼓勵高層安置。政府按照面積大小補貼高層住戶的物業管理費用,最高補貼為小區物業管理費的60%。在征地拆遷安置費用中預安排前十年的高層物業管理費。
第十章 權屬登記
第四十一條 集體土地上新建的房屋,申請人應當在房屋竣工后的3個月內向市房產登記機關申請房屋所有權初始登記,并應當提交《集體土地使用證》、《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規劃竣工驗收合格證》、《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備案表》以及其他有關的證明文件。
第四十二條 城鎮居民在集體土地上建設或購買住房,申請房屋權屬登記,產權管理部門一律不予受理。
第十一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 建房戶應在取得《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之日起六個月內開工建設;逾期未開工建設的,《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自行失效。建房戶取得《建設用地批準書》一年內未開工建設的,《建設用地批準書》自行失效。村民住房有關證照和圖件資料,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讓、買賣。
第四十四條 未取得《建設用地批準書》或違反《建設用地批準書》的規定進行占地的;違法轉讓、買賣土地等違法占地行為,由市國土資源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及相關法律實施處罰。
第四十五條 未取得《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或未按《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審批規定進行建設的;違法審批(無權審批、越權審批)或使用過期證照進行建設的;違法轉讓、買賣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進行建設的違法建設,由市城鄉規劃局依法實施處罰。對嚴重影響城市規劃,且無法采取改正措施的,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拆除或者沒收違法建筑物、構筑物或其它設施。對村民違法建房的拆除,由各城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城鄉規劃局、國土資源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管執法局等部門協同實施。對影響城鄉規劃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責令限期改正,并依法實施處罰。
在征地拆遷過程中,違法建筑一律不予補償。
第四十六條 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違反本規定審批村民建房。
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監察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二章 附 則
第四十七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施行。2007年11月7日頒布的《衡陽市城市規劃區農村村民建房管理暫行辦法》(衡政發〔2007〕40號)同時廢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
2005-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十三號
2009-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1983修正)
1983-09-02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環保部門就環境行政處罰決定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期限有關問題的答復
2001-06-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關于合作打擊非法販運麻醉藥品、精神藥物及其前體的協議》的決定
2004-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
200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1992-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
1981-06-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的決定(1995)
1995-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1996修正本)
1996-03-17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已修正)
1995-05-10國務院關于印發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方案的通知
2019-04-19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浙江省行政規范性文件異議審查處理辦法
2014-12-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4-03-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
2013-12-20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意見
2013-02-06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2-11-09國務院關于上海市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1-01國務院關于促進紅十字事業發展的意見
2012-07-10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6-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2年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的通知
2012-05-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2-03-11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1-09-17國務院批轉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1-04-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有序做好支援甘肅舟曲災區有關工作的通知
2010-08-1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境保護部等部門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5-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
201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