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農業和農村形勢很好。糧食在去年豐收的基礎上再創歷史新紀錄,油料、糖料總產都比去年增長一成以上,棉花生產滑坡的局面得到扭轉,林牧副漁各業繼續保持較好的勢頭,鄉鎮企業在治理整頓中持續發展。實踐證明,我國農業生產潛力很大,只要全黨重視,政策對頭,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充分發揮廣大農民和基層干部的積極性,農村經濟完全有條件持續穩定協調地發展。
農業豐收,是全國上下、各行各業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農村政策,重視農業、支援農業、發展農業的結果,較好的氣候條件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我們要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決不可因為一兩年的豐收就盲目樂觀。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農業的物質技術基礎仍很脆弱,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還不強,農業發展的外部環境還沒有很大的改善,人口還在增加,耕地還在減少,糧棉等主要農產品的供需矛盾沒有根本緩解,一部分貧困地區農民的溫飽問題還沒有解決,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面臨的問題仍然很突出。因此,農業和農村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對于當前農村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必須認真對待,悉心研究,努力解決。
一九九一年是“八五”計劃的第一年。努力爭取農業豐收,確保農村經濟穩定增長,進一步發展農村的好形勢,對于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由于我國農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自然條件的制約,因此對可能出現的困難要有充分的準備,在制定農業生產計劃時應留有余地。各級黨委和政策要繼續把農業和農村工作擺在首位,認真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穩定完善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在農村改革中,通過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建立了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為集體經濟找到了適應生產力水平和發展要求的新的經營形式。這種經營體制,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旺盛的生命力,一定要作為農村的一項基本制度長期穩定下來,并不斷加以完善。穩定是完善的基礎,完善不是要改變家庭聯產承包,而是要妥善解決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要穩定完善土地承包制。對已經形成的土地承包關系,要保持穩定;只要承包辦法基本合理,群眾基本滿意,就不要變動。地塊過于零散不便耕作的,可以按照基本等量等質的原則適當調整。因基建占地、人口變動等確實需要調整的,也要從嚴掌握。少數確有條件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地方,根據群眾的意愿,可以因地制宜地作適當調整,但決不可不顧條件強制推行。無論采取什么承包形式,都要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都要注意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積極性。要通過完善
承包合同,把承包者應向國家和集體上交糧款等義務同承包土地的權利聯系起來,把發包方應為承包者提供的各種服務明確起來,把集體統一經營的優越性與農戶分散經營的積極性結合起來。要十分注意節約耕地。農村建房,應基本采取內涵發展的原則,嚴格控制占用耕地。
要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包括合作經濟組織內部的服務,國家經濟技術部門和其它各種服務性經濟實體為農業提供的服務。各級黨委和政府,特別是縣鄉兩級,要做好發展和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組織工作,根據需要與可能,幫助、督促和引導當地各種服務組織在產前產中產后的服務中發揮各自的作用。要積極幫助合作經濟組織把農民急需的服務項目搞起來,并隨著集體經濟實力的增長逐步擴展服務內容,發揮其內聯廣大農戶、外聯國家經濟技術部門和社會上各種服務組織的紐帶作用。要督促國家經濟技術部門,圍繞技術、資金、物資、信息以及經營管理、產品銷售等內容強化服務功能。要有組織地引導其它各種服務性的經濟實體,以不同形式分別聯系若干合作經濟組織或若干農戶,向農民提供專項服務或系列化服務。
要依靠生產的發展和集體自身的積累來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特別要注意開發新的資源和開辟新的生產途徑。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各地應從實際出發,區別情況,分類指導,決不可急于求成,一哄而起,更要防止“一平二調”。要幫助集體經濟實力的薄弱的鄉村解決好起步問題,主要是幫助他們搞好土地和集體資產的經營管理,按規定認真收取集體提留,逐步發展多種經營和鄉鎮企業,通過多種途徑,不斷增強自我發展的能力。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采取設立專項基金、組織掛鉤幫助等辦法,給以扶植。鄉鎮企業是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要繼續扶植和引導,使之健康發展。
要繼續堅持以集體經濟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成份并存的方針。要保護種養專業戶和個體工商戶的合法經營。對私營企業,要加強引導、監督、管理,興利抑弊,并保護其合法權益。
二、堅持不懈地抓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今年我國農業全面豐收與近年來較有成效地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分不開。各地要按照全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會議的精神,充分發揮我國農村勞動力資源的優勢,利用今冬明春農閑季節,廣泛動員,精心組織,扎扎實實地把這項工作開展起來。
要把工作的重點和主要財力、人力放在現有工程的維護、配套、更新改造上,下決心解決好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問題,充分發揮現有工程的效益,同時安排一些急需的新工程建設,進一步提高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要加快中低產田的改造。山區主要是建設水平梯田,開展小流域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平原主要是平整土地,搞好田間工程配套。低洼易澇地區主要是除澇治堿,健全排灌系統。要把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結合起來,繼續抓好植樹造林,改進耕作制度。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綜合治理規劃,有重點分步驟地實施。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要本著自力更生為主、國家支援為輔的原則,國家、地方、集體和農戶一起上,多層次、多渠道地籌集建設資金。國家資金投入主要用于大江大河治理和某些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小型農田水利建設,主要依靠集體和農民,特別是依靠農民的勞動積累。要堅持并完善農田水利勞動積累工制度,繼續貫徹“誰受益、誰負擔”的方針和需要、自愿、量力、實效、互助互利的原則,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興修農田水利的積極性。
農田水利建設要十分珍惜民力,科學規劃,精心施工,保證質量,以農業增產為目的,不搞形式主義。
三、扎扎實實地組織農業綜合開發
我國人口眾多,現已利用的農業資源不足,必須重視和抓好農業綜合開發。重點是改造中低產田,同時開發一些宜農、宜牧、宜林、宜漁的荒地、荒山、荒坡、荒灘和荒水,擴大可供利用的新資源。要進一步采取措施,保護耕地和農業資源。
農業綜合開發要認真貫徹以下的指導思想和方針政策:以增產糧棉油肉為中心,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實行“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密切結合起來;新開發的資源,要盡可能實行規模經營;實行開發承包、管理承包、科技承包等責任制,制定鼓勵政策,調動農民和科技人員參與開發的積極性;區域開發要集中連片,統一規劃,統一施工,堅持高標準。
農業綜合開發涉及多部門、多學科,各方面要密切配合,積極參與,圍繞開發目標,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
各級用于農業生產和農業綜合開發的投資要逐年有所增長。要增加農用生產資料的供應,保持銷售價格的基本穩定。要繼續抓好科技興農,開展科技培訓,推廣優良品種,總結與應用先進的種植、養殖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
四、千方百計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
各地區、各部門要通力合作,千方百計擴大農產品收購和銷售,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使農民增產增收,保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除了中央建立專項糧食儲備外,地方也要儲備,建立多級糧食儲備制度。國家按照保護價敞開收購,滿足農民出售余糧的要求。集體和農戶也應有必要的儲備,以豐補歉。
在充分發揮國營商業和供銷社主渠道作用的同時,要重視發揮鄉村集體商業組織和個體運銷專業戶的作用,保護各種聯合組織已形成的產供銷關系。凡是放開實行市場調節的產品,都要允許他們經營;特別要鼓勵和支持他們從事鮮活商品和小宗農產品的經營。
各級農副產品收購單位必須適時收購,及時結算,兌現價款,不打“白條”。國家安排的收購資金,銀行、財政部門要保證及時到位。
為保證農產品流通渠道通暢,要認真整頓流通秩序,
撤銷所有濫設的關卡,取消一切非法的罰款和不應有的收費,糾正各種地區封鎖、分割市場的行為,保護農產品正常的購銷活動,發展全國統一市場。
五、開展社會主義思想教育
去冬以來,一些地方圍繞推動農村改革和經濟建設,以及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開展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各地要把社會主義思想教育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內容,從今冬開始,用兩三年的時間,分期分批在農村普遍開展這項工作。
農村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工作,主要是深入宣傳黨的基本路線,宣傳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重點放在教育黨員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帶領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走勤勞致富、共同富裕的道路;教育群眾認清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的社會主義性質,培養集體主義精神,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關系。特別要教育干部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改進思想作風和工作方法,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以適應農村兩個文明建設和改革開放的要求。
社會主義思想教育要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為主,表彰先進,樹立典型;要把宣傳教育與解決當地突出問題結合起來,推動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要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堅持走群眾路線,增強廣大農民的主人翁責任感;要加強計劃生育教育,做好計劃生育工作;要加強法制教育,抓好社會治安,維護正常的生產和生活秩序;要在提高思想認識的基礎上,建立健全規章制度,鞏固思想教育的成果。
縣以上黨政機關抽調干部下農村,一定要有領導干部帶隊,認真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明確任務和責任,嚴格組織紀律,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依靠當地組織和干部群眾開展工作。特別要注意幫助貧困鄉村和災區,切實解決存在的問題,逐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盡快脫貧致富。
需要強調指出,各項教育活動都要有利于鞏固和發展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要內容的農村改革的成果,有利于進一步調動廣大干部和群眾的積極性,有利于促進農村的穩定、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各級黨委要按上述要求,結合當地實際,擬定實施規劃,確定教育重點,作出具體部署。黨委負責同志要親自蹲點,總結經驗,分類指導,搞好這項工作。
六、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農村工作千頭萬緒,各項任務都要依靠基層組織貫徹落實。因此,必須把鄉、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抓好,重點是村一級。要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核心領導作用,抓好村民委員會、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建設,發揮共青團、婦聯、民兵等組織的作用。今冬明春要著重抓好以下幾件事:
(一)抓好黨支部的建設。要健全黨內生活制度,加強對黨員的教育,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對后進黨支部,縣鄉兩級黨委要組織力量幫助他們把班子建設好,特別是選拔廉潔公道、積極能干的黨員任支部書記。對一時沒有合適人選的村,上級可以選派得力干部到村任職,一方面開展工作,一方面發現和培養干部。
(二)把村民委員會和村民小組建設好。村民委員會既要履行好自己的自治職能,又要教育、推動和組織村民完成鄉政府布置的行政任務。要建立村民議事制度、村務公開制度。凡是群眾普遍關心的重大事情都要向群眾公開,接受群眾監督。要把村民小組建立健全起來。要發動群眾依法訂立村規民約,增強村民遵紀守法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樹立良好的村風。
(三)健全鄉、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管理制度。各地要從實際出發,抓緊合作經濟組織的農業承包管理、企業管理、財務管理和集體積累等制度的建設。對一些財務混亂的村,要抓緊清理整頓,并建立相應制度,防止貪污、挪用和揮霍浪費。
(四)培訓農村基層干部。縣委、縣政府要重點抓好村主要干部的培訓,地(市)黨委和政府要重點抓好鄉鎮主要干部的培訓,以提高他們的思想政策水平和科學管理水平,增強做群眾工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各有關部門和組織,也要有計劃地對本系統的農村基層干部進行培訓。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深化農村改革,千方百計地調動和保護農民的積極性,組織各行各業繼續支援農業,狠抓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為奪取農業的新勝利和開創農村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