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八年恢復企業獎勵制度以來,在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厲行增產節約,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等方面,都起了積極作用,成績是主要的。但是,由于思想認識上不一致,放松了對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獎勵制度和提取獎勵基金的辦法不完善,企業管理制度不健全,加上某些領導干部把發放獎金當作單純增加職工收入的手段,致使在實行獎勵的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平均主義,有些企業還競相多發、濫發獎金,使獎金的發放失去了控制。有的企業甚至違法亂紀,任意提高商品價格,不惜損害國家利益和消費者利益,牟取非法利潤,借此多發獎金。這種狀況如不及時扭轉,不僅使獎勵違背按勞分配原則,失去鼓勵先進的作用,腐蝕職工的思想,影響職工的團結,而且浪費國家資金,給國民經濟的調整增加困難。因此,正確實行獎勵制度,堅決制止濫發獎金,已經成為當前抓好調整、穩定經濟的一項迫切任務。希望各級政府和企業主管部門在傳達貫徹一九八○年十二月中央工作會議精神的同時,把這項工作當做一件大事,切實地認真地抓緊抓好。現對國民經濟調整時期的獎勵工作,特作如下規定:
一、企業實行獎勵制度,必須加強對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國民經濟的調整,促進企業生產的發展。
要教育廣大干部和職工樹立共產主義的勞動態度,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各盡所能地為實現四個現代化多做貢獻。要發揚大公無私、先人后己、勤儉建國、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批判和反對資產階級損人利己、唯利是圖、“一切向錢看”的腐朽思想。
當前,搞好國民經濟的調整,穩定經濟,安定人民生活,這是大局,是全國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實行獎勵制度,發放獎金,必須服從這個大局,兼顧國家、企業、個人三方面的利益,不能只顧一頭,特別是要服從國家利益,有利于搞好國民經濟的調整。
企業實行獎勵制度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鼓勵職工提高技術業務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發展生產,增多社會財富,增加盈利,在增產增收并保證國家多收的基礎上,增加職工的收入。獎金是對超額勞動的一種鼓勵。因此,實行獎勵制度,必須認真貫徹按勞分配原則,反對平均主義,把職工獎金的多少同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果和職工的勞動貢獻密切結合起來。企業獎金的增長速度,應當低于生產和利潤的增長速度。
要把榮譽獎勵和物質獎勵結合起來,兩者并重,不可偏廢。對為國家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要給予必要的榮譽獎勵,以進一步激發他們的社會主義積極性。
二、要克服企業之間獎勵中的平均主義,嚴格控制獎金的發放。
所有企業必須是在完成和超額完成國家計劃規定的產量、質量、利潤、供貨合同等主要經濟技術指標的條件下,才能提取和發放獎金。
獎金的發放要按照下列辦法予以控制:
各省、市、自治區和國務院各部門所屬企業,以主管局(或相當局一級的公司)為單位,全年發放的獎金總額,應控制在所屬企業實行獎勵制度的職工一個月至兩個月標準工資總額之內。各局、各公司全年發放的獎金總額,由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國務院各主管部門,根據所屬各局、各公司的生產和盈利情況分別核定。有的一個月標準工資總額,有的一個多月,生產好、盈利多的兩個月,但不得一律都是兩個月標準工資總額。
各個企業全年發放的獎金總額,由各企業主管局、各公司在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國務院主管部門核定的本局、本公司全年應發放的獎金總額范圍內,根據企業完成和超額完成各項主要經濟技術指標的不同情況,以及企業利潤的增長幅度大小和取得利潤的難易程度等條件,作出具體規定,區別對待,先進企業多發,后進企業少發,不得平均發放。一個企業全年發放的各種獎金的最高限額(國家規定的發明、技術改進、合理化建議獎和特定燃料、原材料節約獎除外),一般不得超過本企業職工兩個月的標準工資總額,個別企業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完成得突出好,貢獻特別大的,經省、市、自治區經委、勞動、財政部門或國務院主管部門批準,可以多發一些,但最多不得超過三個月的標準工資總額。
有政策性虧損的企業,減少核定的虧損額時,可以視同增加盈利對待,發給適當的獎金。
關停企業不發獎金。計劃內的生產任務嚴重不足并且沒有盈利的企業,也不發獎金。但為了鼓勵這些企業根據市場的需要,自行承攬生產任務,可以根據其承攬生產任務的多少和取得經濟效果的大小,經企業主管局批準,酌情發放適當的獎金。
地、縣一級所屬企業獎金的發放總額,由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按照上述原則,結合具體情況,自行規定。
企業提取的獎勵基金在發放獎金后有多余的,可以用于興建職工住宅和舉辦其他集體福利事業,或者結轉到下一年度使用。
三、企業獎金的發放,要切實注意經濟效果,要與生產相結合,與勞動競賽相結合,并且不得在車間、科室和職工之間平均分配獎金。
各企業有權在本企業應發放的獎金總額范圍內,根據生產需要和工作特點,自行擬定本企業的生產獎勵辦法。
企業對各車間、各科室,要明確規定發獎的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和考核計獎的辦法。各車間、各科室對職工個人獎金的發放,應根據其具體生產、工作情況規定。對能夠制定勞動定額和有其他生產指標可以考核的生產工人,按其完成和超額完成勞動定額或其他生產指標的多少計發獎金。對不能制定勞動定額和沒有其他生產指標考核的人員,按其完成崗位責任和本職工作的情況發放獎金。
勞動競賽中對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發放的獎金,從企業獎勵基金或企業基金中提取,最多不得超過職工標準工資總額的百分之一。
四、各企業必須充分發揮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的作用。企業獎勵基金的使用和獎勵辦法,要經過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討論通過。
五、要堅決制止濫發獎金、津貼、補貼和實物。
下列情況屬于違反國家規定,濫發獎金、津貼、補貼和實物:
1.企業發生經營性虧損或者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均未完成國家計劃而發放了獎金的;
2.發放的獎金總額超過本規定和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國務院各主管部門的具體規定的;
3.違反國家價格政策,擅自提高物價或者變相提高物價,牟取非法利潤,借此發放獎金的;
4.巧立名目,用坐支銷售款、擠占成本、套取現金等違法手段發放獎金的;
5.借口推銷呆滯商品或采購短缺物資而發放獎金的;
6.企業或單位之間拉關系送“獎”的,以及上級主管部門向所屬企業索取“獎金”的;
7.變相發放各種實物獎(如以低價賣給職工臺燈、電扇、家具等)的;
8.違反國家規定,濫發津貼、補貼,以及任意擴大津貼和補貼的發放范圍、提高津貼和補貼標準的。
企業主管局、公司和企業發生上述違反規定的情況時,其上一級主管部門應及時進行處理,堅決糾正。有的停發獎金,有的扣回獎金、津貼、補貼。對于變相發放的實物,要按照合理的價格折價,扣回多發的部分。對有關領導人員,要給予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要給予必要的處分。
在本規定下達以前已經多發了的獎金、津貼、補貼和實物,一般不再重新處理。但對違法亂紀,有意違反國家規定,情節惡劣的,仍應追究有關領導人員的責任,嚴肅處理。
六、凡是具備實行計件工資制條件的企業,可以根據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國家勞動總局一九八○年四月發布的《國營企業計件工資暫行辦法(草案)》的規定,實行計件工資制。實行計件工資制(含提成、分成工資制)的職工,除可以實行特定燃料、原材料節約獎以外,不再實行經常性的生產獎。在實行利潤留成的企業,計件超額工資部分應在企業的利潤留成中開支。
七、要加強獎金的管理和監督
實行利潤留成和自負盈虧的企業,從獎勵基金中發放的生產獎金,均應從本企業在銀行開立的“專用基金戶”支取。
未實行利潤留成的企業發放的生產獎金和實行特定燃料、原材料節約獎的企業發放的節約獎金,均應持企業主管部門批準的獎金總額證明單,送交開戶銀行,開戶銀行憑據支付。
違反上述規定的,各開戶銀行有權拒付獎金。
企業主管部門要對所屬企業獎金的提取和發放加強監督檢查,不得失責。各級經委、財貿辦公室、勞動部門、財政部門和人民銀行也要負起監督檢查的責任。如果發生處理有困難的問題,應報告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直至國務院。
八、各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可以根據本規定,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規定,下達執行。在制定具體規定時,要征求同級工會的意見。具體規定要抄告國家勞動總局、國家經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備案,同時抄送全國總工會。
集體所有制企業(包括全民與集體聯合經營的企業)獎勵制度的規定,由各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參照本規定的精神自行制定,下達執行,并抄告國家勞動總局、國家經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和全國總工會。
九、本規定適用于工業、交通、基本建設、財貿、農林等企業,并從一九八一年一月起執行。過去有關規定,凡是與本規定有抵觸的,改按本規定執行。
各地區、各部門、各企業在貫徹執行本規定時,一定要認真總結經驗,做好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妥善處理當前存在的問題,真正做到正確實行獎勵制度,促進生產的發展,促進安定團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的決定
2014-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
1997-05-0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1992)
1992-07-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成立重慶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籌備組的決定
1997-05-0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的決定(2001)
2001-06-3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及其兩個修改議定書的決定
2003-06-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條和附件二第三條的解釋
2004-04-0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土耳其共和國關于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1992-09-28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國營事業單位取得采礦權可以適用國營礦山企業取得采礦權的規定的答復
1989-08-15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2003-08-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決定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物業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浙江慈溪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國務院關于開展優先股試點的指導意見
2013-11-30工傷保險條例(2010修訂)
2010-12-20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全國社會救助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印發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
2013-07-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
2013-03-2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央預算單位2013-2014年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及標準的通知
2012-12-19國務院關于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的批復
2012-08-05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
2012-07-22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2012-06-16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1-09-17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2010修訂)
2010-12-04國務院關于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
2010-08-31自然災害救助條例
201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