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24日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二審的突發事件應對法草案,刪除了原草案57條有關新聞媒體“不得違規擅自發布”突發事件信息的規定,和45條關于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時“并對新聞媒體的相關報道進行管理”的規定。這兩處刪除立刻引起廣泛反應。(6月25日《成都日報》)
??? “不得違規擅自發布”的規定可能是擔心媒體發布的信息不準確,但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如實記錄是新聞媒體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對新聞媒體來說,造謠、傳謠無異于自殺。更何況,新聞傳播本身就有自我糾錯的機制。如曾發布不準確的信息,媒體可以跟蹤報道的形式予以更正或補充。再者,“準確”本身就是相對的,“權威部門”發布的信息也未必就是準確的。“非典”事件前期,衛生部等部門發布的信息就是錯誤的、虛假的。實際上,新聞媒體也肩負著輿論監督的職責。“非典”及其他很多突發事件中的謊言就是被媒體戳穿的。“統一口徑”是輿論監督的死敵。如果事事都以新聞發布會為準,那么輿論監督就無從談起。
??? 誠然,媒體的“快速反應”常常讓政府部門很被動,報道中的一些失誤也可能在社會上造成不良的影響,但政府的“被動”正是媒體“推動”作用的體現,而“不良影響”也不是主流。正如有關專家所說,信息的發布和透明是處理突發事件的關鍵,在這個問題上,媒體所起到的正面作用應該充分肯定。作為新聞媒體,應該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力求真實準確;如果出現編造行為并造成嚴重后果,有關部門也應該依法予以懲處。但不能因為可能出現一些問題,就剝奪新聞媒體的基本自由,乃至犧牲輿論監督。雖然犧牲輿論監督并不是立法者的原意,但“不得違規擅自發布”的規定卻很可能導致這樣的后果。
??? 立法不能含糊不清,而“不得違規擅自發布”的規定卻可以任意解讀;立法不能違背行業規律,而“不得違規擅自發布”的規定卻讓新聞變得不可操作;立法不能侵害公民的權利,而“不得違規擅自發布”的規定卻限制了公民的知情權;立法不能悖于普適的價值觀,而“不得違規擅自發布”的規定卻傷害了基本的新聞自由……所幸的是,我們的立法機關廣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見,并刪除了這樣的條文———這是立法理性的回歸,非常值得稱道。
?
?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違法行為監督處理辦法
2010-10-13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決定(1983)
1983-09-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原由中國人民銀行履行的監督管理職責的決定
2003-04-26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2002-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的決定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1986-04-1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
1997-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工作規則
1998-05-06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直銷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廣告管理條例
1987-10-26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4-29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8-06太湖流域管理條例
2011-09-07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2011-07-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工作的通知
2010-10-18國務院關于統一內外資企業和個人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制度的通知
2010-10-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0-07-22水域灘涂養殖發證登記辦法
2010-05-24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0-05-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規范各地政府駐北京辦事機構管理的意見
2010-01-19國務院關于試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意見
2010-01-02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三屆政府陳麗敏等10人任職的通知
2009-11-23文化產業振興規劃
2009-09-26基礎測繪條例
2009-05-12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巴尼亞共和國關于深化傳統友好關系的聯合聲明
2009-04-21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案件違法所得認定辦法
2008-11-2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規范設立與運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2008-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