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條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解讀:“雇主責任”在之前的法律條文中均沒有明文予以規定,僅在《民訴意見》第45條以及《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8-11條中有所涉及。
按照本條文字表述,“用人單位”指的是與勞動者形成勞動關系的主體,在勞動者為完成勞動工作而造成他人人身或財產損害的,由單位承擔賠償責任。在“勞務派遣”中,與勞動者形成勞動關系的事實上是“派遣單位”,但所完成的工作則是由接受勞務派遣的單位收益,因此本條第2款規定了在此種情況下,由接受派遣的單位承擔侵權責任,派遣單位僅在其有過錯時承擔補充責任。
此條在審議時爭議較大是由于,此條并沒有規定承擔了侵權責任的單位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勞動者行使追償權,同時《勞動合同法》中也僅規定了“勞動者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時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容易造成無論勞動者對侵權行為有無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都由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的誤解。在出臺新的司法解釋之前,恐怕援用《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更為公平且結合實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
2017-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
2015-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識的決議
1985-11-2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1986)
1986-12-0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998修正)
1998-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立法會的具體產生辦法
1997-05-23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
1997-02-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7-12-1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我國加入《反對劫持人質國際公約》的決定
199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失效]
1985-09-06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
1993-07-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立法會的決定
1996-03-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關于確定三國國界交界點的協定》的決定
1999-1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1999-12-20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
2000-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
2003-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護士條例(2020修正)
2020-03-27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2019修訂)
2019-11-29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辦法
2018-05-28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
2017-05-28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2014年修訂)
2014-04-29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
2013-11-08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
2013-08-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
2013-05-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少數民族事業“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7-12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2012-06-16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
2011-03-27國務院關于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