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共七條,是對關于其他法律對合同另有規定應如何適用法律、對無名合同如何適用法律、合同條款發生爭議或者詞句不一致的解釋、涉外合同法律適用、對合同監督處理、對合同爭議處理方式以及對國際貨物買賣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的規定。
第一百二十三條 其他法律對合同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釋義】本條是關于其他法律對合同另有規定應如何適用法律的規定。
有些單行法律對某些合同作了較為具體的規定,如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擔保法、保險法等法律規定了注冊商標、專利權的轉讓、著作權的許可使用以及保證、保險等合同。實施中,這是講的依照其規定,指的是優先單行法對有關合同的規定。如海上運輸合同,首先適用海商法的有關規定;海商法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合同法總則中運輸合同一章的規定。
本條規定的“其他法律”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的法律,不包括法規。
第一百二十四條 本法分則或者其他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合同,適用本法總則的規定,并可以參照本法分則或者其他法律最相類似的規定。
【釋義】本條是對無名合同如何適用法律的規定。
現實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各類無名合同很多。合同法只能將一些現實生活普遍發生并較為成熟的合同在合同法中加以規定。還有一些無名合同沒有在合同法中規定,將來還可能出現一些新的合同,對這些無名合同如何用現有的法律進行約束和指導,是十分重要的。合同法總則的規定是所有合同所適用的共性的規定。因此,無名合同可以適用合同法總則的規定。合同法分則規定的有名合同,雖然是對某種合同的專門性規定,但其與某一類合同也有著共同之處或者相近之處。例如買賣合同是典型的有償合同,無名合同中也有許多有償合同,這些有償的無名合同可以參照買賣合同最相類似的規定。其他無名合同也是這樣,可以參照合同法分則或者其他法律最相類似的規定。
本條所指的法律是指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的法律,不包括法規。
第一百二十五條 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
合同文本采用兩種以上文字訂立并約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對各文本使用的詞句推定具有相同含義。各文本使用的詞句不一致的,應當根據合同的目的予以解釋。
【釋義】本條是關于合同條款發生爭議或者詞句不一致的解釋的規定。
合同的條款應當是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達成的協議,但在實踐中由于種種原因對某些條款的含義發生爭議。對發生爭議的條款應當本著什么原則進行解釋才能符合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合同法對這個問題專門作了規定。
合同的條款用語言文字構成。解釋合同必須先由詞句的含義入手。一些詞句在不同的場合可能表達出不同的含義,所以應當探究當事人訂立合同時的真實意思。
合同條款是合同整體的一部分,與其他條款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不僅要從詞句的含義去解釋,還要與合同中相關條款聯系起來分析判斷,而不是孤立地去看待某條款,才能較為準確地確定該條款的意思。
當事人簽訂合同都是為達到一定的目的,合同中的各條款都是為達到合同目的而制定的。合同目的包括了整個合同的真實意圖。因此,對條款的解釋還應當從符合合同目的原則剖析。依合同目的原則解釋要求,當條款表達意見含混不清或相互矛盾時,作出與合同目的協調一致的解釋。
按照交易習慣確立合同條款的含義是國際貿易中普遍承認的原則。《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和《國際商事合同通則》對此都有規定。交易習慣也稱為交易慣例,它是人們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在某一地區、某一行業在經濟交往中普遍采用的做法,成為這一地區、這一行業的當事人所公認并遵守的規則。因此,依照交易習慣解釋合同條款,是十分必要的。#p#分頁標題#e#
誠實信用原則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則之一,誠實信用原則貫穿合同從訂立到終止的整個過程。在解釋合同條款時也應遵從誠實信用的原則。誠實信用原則要求實事求是地考慮各種因素,包括上述從有關條款、合同目的、交易習慣來認定爭議條款或者發生歧義的詞句的準確含義。并以公平的原則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利益沖突。
合同文本采用兩種以上文字訂立并約定具有同等效力的情況下,應當對文本使用的詞句推定具有相同的含義。當各文本使用的詞句在理解上不一致時,往往各條款都有該詞句,此時按詞句本身的含義或按相關的條款確定其含義已不可能,那么,應當按照訂立合同的目的予以解釋。
第一百二十六條 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履行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勘探開發自然資源合同,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釋義】本條是關于涉外合同法律適用的規定。
涉外合同,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合同。涉外因素主要指合同的主體和客體具有涉外因素。例如,合同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是外國人;合同的客體不在中國領域內。
涉外合同的當事人不僅可以商定雙方的權利義務,也可以協商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則不能選擇適用法律。本條第二款規定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履行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勘探開發自然資源合同,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因此,這些合同的當事人不能選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法律。
合同的雙方當事人沒有選擇所適用的法律的,可以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法律,包括合同締結地法、合同履行地法、標的物所在地法、當事人本國法、當事人住所地法、法院地法、仲裁地法等。這些原則的適用,應當根據合同的實際情況,具體確定哪一原則是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法律。通行的作法,不動產的買賣、租賃、建設工程等合同,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國際貨物或旅客運輸合同,適用承運人所在地法律;銀行貸款或擔保合同,適用貸款或擔保銀行所在地法律;保險合同,適用保險人所在地法律;勞務合同,適用合同履行地法律。
第一百二十七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在各自的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利用合同危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負責監督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釋義】本條是對合同監督處理的規定。
依本條規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對合同的監督處理,應當遵守下列條件:第一,在各自的職權范圍內負責監督處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職權范圍,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權范圍行使,國務院“三定”方案對有關部門的職權范圍有確定的,按照國務院“三定”方案確定的職權范圍行使。國務院根據需要授命有關行政機關對某項事務進行管理的,按國務院的命令或決定行使職權。第二,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責監督處理。法律、行政法規一般對需要監督處理事項作出明確的規定,同時也對有關部門監督處理的具體權力作出規定。有關部門應當依法行政。第三,負責監督處理的是利用合同危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在監督處理中,對利用合同危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二十八條 當事人可以通過和解或者調解解決合同爭議。#p#分頁標題#e#
當事人不愿和解、調解或者和解、調解不成的,可以根據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仲裁協議向中國仲裁機構或者其他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當事人沒有訂立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應當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仲裁裁決、調解書;拒不履行的,對方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執行。
【釋義】本條是關于合同爭議處理方式的規定。
和解是指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因合同發生的爭議。調解是指在第三人的主持下協調雙方當事人的利益,使雙方當事人在自愿的原則下解決爭議的方式。和解、調解可以在訴訟外進行,也可以在訴訟中某個階段進行。用和解和調解的方式能夠便捷地解決爭議,省時、省力,又不傷雙方當事人的和氣,因此,提倡解決合同爭議首先利用和解和調解的方式。
和解和調解是在當事人自愿的原則下進行的,一方當事人不能強迫對方當事人接受自己的意志,第三人也不能強迫調解。當事人不愿和解、調解或者和解、調解不成功的,可以根據達成的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仲裁機構是依照法律規定成立的專門裁決合同爭議的機構。仲裁機構作出的裁決具有法律約束力。仲裁機構不是司法機關,其裁決程序簡便,處理爭議較快。當事人發生合同糾紛,可以根據事先或者事后達成的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涉外合同的當事人不僅可以約定向中國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約定向國外的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申請仲裁需要合同雙方當事人訂立仲裁協議,沒有訂立仲裁協議,一方當事人不能申請仲裁。當事人沒有訂立仲裁協議或者訂立的仲裁協議無效,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通過訴訟解決合同爭議。
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調解書和仲裁機構的裁決書是發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書,當事人應當自動履行;拒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一百二十九條 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四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因其他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
【釋義】本條是對國際貨物買賣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的規定。
由于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發生的爭議一般都比較復雜,涉及的標的額也較大,為了更有效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合同法對這類合同發生爭議提起訴訟或者仲裁的期限規定為4年。相比國內同類案件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要長。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期限的起算點,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
本條規定的提起訴訟或者仲裁的4年期限,只適用于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發生的爭議。其他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不適用本條規定,依照其他有關法律的規定。如我國民法通則規定一般訴訟時效期限為2年,特別時效期限為1年。我國仲裁法規定,法律對仲裁時效有規定的,適用該規定。法律對仲裁時效沒有規定的,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
2010-06-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核材料實物保護公約》修訂案的決定
2008-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1992)
1992-07-01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關于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1997-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2001-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國務院提請審議授權深圳市制定深圳經濟特區法規和規章的議案的決定
1989-04-04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游行示威法
1989-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修訂)
1999-1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
2001-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003-06-28反分裂國家法
2005-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救援銜標志式樣和佩帶辦法
2018-11-06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4年修訂)
2014-03-07國務院關于嚴格控制新設行政許可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的決定
2013-05-30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2-11-09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
2012-09-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浙江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
2011-03-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
2010-12-1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2009-05-07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禽遺傳資源進出境和對外合作研究利用審批辦法
2008-08-28對外承包工程管理條例
2008-07-2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
2007-12-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嚴格執行有關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
2007-12-30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海關的批復
2007-07-30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浙江省金華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07-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