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條 本法中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電子簽名人,是指持有電子簽名制作數據并以本人身份或者以其所代表的人的名義實施電子簽名的人;
(二)電子簽名依賴方,是指基于對電子簽名認證證書或者電子簽名的信賴從事有關活動的人;
(三)電子簽名認證證書,是指可證實電子簽名人與電子簽名制作數據有聯系的數據電文或者其他電子記錄;
(四)電子簽名制作數據,是指在電子簽名過程中使用的,將電子簽名與電子簽名人可靠地聯系起來的字符、編碼等數據;
(五)電子簽名驗證數據,是指用于驗證電子簽名的數據,包括代碼、口令、算法或者公鑰等。
【釋義】 本條是對本法中與電子簽名有關的幾個名詞的解釋。
一、電子簽名人可以通過兩種方式簽名。第一,用自己的電子簽名制作數據實施電子簽名;第二,委托他人,使用委托人的電子簽名制作數據實施電子簽名。毫無疑問,通過第一種方式進行電子簽名時,簽名人就是制作電子簽名的人。通過第二種方式進行電子簽名時,簽名人是指簽名制作數據指代的人,并不是指實施電子簽名的人。
二、當人們閱讀數據電文時,要確認數據電文的制作人,人們首先會查驗含在數據電文之中或附在數據電文之后的電子簽名。根據電子簽名技術的不同,這樣的查驗既可以直接進行,也可能需要通過查驗與簽名對應證書進行。查驗通過后,確認數據電文內容可信,并根據數據電文的內容進行決策或行動的人,就是電子簽名依賴方。
三、有些電子簽名是可以直觀驗證的,有些電子簽名則不能直觀驗證。不能直觀驗證電子簽名時,技術上必須提供一種方法,能把電子簽名與電子簽名人聯系起來。數字簽名便是這樣的一種技術。數字簽名技術通過一種數學運算,建立起唯一匹配的一對密鑰,即公鑰和私鑰。把公鑰與簽名人的信息作為驗證簽名人身份的中介,私鑰則是簽名制作數據,通過公鑰與私鑰的特性,建立起電子簽名人與電子簽名制作數據之間的聯系。記載了公鑰和簽名人(公鑰持有人)信息的數據電文,就是電子簽名認證證書。
四、進行電子簽名時,往往是通過一種程序和算法對數據原文進行運算,變換成與原文唯一對應并且方便查驗的數據電文。這種對原文進行變換的程序和算法就是電子簽名制作數據。
五、可以直觀獲得并能將簽名人鑒別出來的數據,就是電子簽名驗證數據。比如數字簽名技術中的公鑰,通過公鑰就可以找出電子簽名人是誰。
第三十五條 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規定的部門可以依據本法制定政務活動和其他社會活動中使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的具體辦法。
【釋義】 本條是授權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規定的部門可以制定政務活動和其他社會活動中使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具體辦法的規定。
一、目前,電子簽名主要是在電子商務活動中使用的。隨著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政府部門實施一些經濟、社會事務的管理中,也開始采用電子手段,如電子報關、電子報稅、電子年檢以及依據行政許可法規定采用數據電文方式提出行政許可申請等,這些也都涉及電子簽名的法律效力問題,同樣需要適用本法的有關規定,而不必再另行單獨制定法律。同時,考慮到經濟、社會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活動中使用數據電文、電子簽名的特殊情況,需要授權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規定的部門依據本法制定政務活動和其他社會活動中使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的具體辦法。
二、政務活動中使用數據電文、電子簽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電子政務。所謂電子政務,是指政府機構在其管理和服務職能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重組優化,超越時間、空間和部門分隔的制約,建成一個精簡、高效、廉潔、公平的政府運作模式。電子政務模型可簡單概括為兩方面:政府部門內部利用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實現辦公自動化、管理信息化、決策科學化;政府部門與社會各界利用網絡信息平臺充分進行信息共享與服務、加強群眾監督、提高辦事效率及促進政務公開等等。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其他社會活動中也可能會使用數據電文、電子簽名,如電子醫療等等。#p#分頁標題#e#
第三十六條 本法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釋義】 本條是關于本法開始實施時間的規定。
一、法律的效力范圍包括對時間效力、空間效力和對人的效力三個方面。法律的施行時間,也就是法律的生效時間,是對法律時間效力問題的規定。它關系著公民、法人、社會組織從何時起就可以按照法律的規定享有自己的權利,并必須履行自己的義務。因此,對正確運用法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本法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即自2005年4月1日起,有關數據電文、電子簽名與認證以及違反本法規定應當承擔的責任都應當執行本法的規定。法律中明確規定生效時間涉及一些法律問題及后果。首先是溯及力問題,按照國際通行的原則,法律不溯及既往,也就是說,新的法律規定不能調整法律生效前已經發生的違反新法律的事實和行為,但是如果其事實和行為在新法生效前發生并延續到新法實施后,則應當適用新法。因此,在電子簽名法實施前,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只能用目前實施的有關法律調整。其次,法律在正式公布之后,根據立法法的原則,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不得與法律規定相違背。目前正在實施的一些辦法需要重新進行調整。本法公布前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和各地方制定的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及規章,如與本法規定不一致的,應當在2005年4月1日前重新制定發布,來不及重新修改發布的,對與本法不一致的規定應當停止執行。
三、本法于2004年8月28日經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同日由國家主席胡錦濤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并于2005年4月1日起施行。本法的頒布與施行時間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隔,主要是為了使各有關方面利用這段時間充分做好法律實施的各項準備工作,如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本法盡快制定電子認證服務業的具體管理辦法等。此外,由于電子簽名是一項新的事物,有關部門還要加強法律宣傳工作,讓更多的人理解這部法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正)
2017-06-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決定
2015-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已修訂)
1996-07-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陸地邊界條約》的決定
2000-04-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2000)
2000-08-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上海合作組織特權與豁免公約》的決定
200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
1994-05-12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1997-05-09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
1995-05-10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1998-06-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條第一款的解釋
2002-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
2005-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文物的規定適用于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古人類化石的解釋
2005-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2017修訂)
2017-03-01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
2019-04-23土地調查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
2006-03-21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14-08-07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4-07-2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湖南望城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的通知
2014-01-28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2011修訂)
2011-10-28國務院關于嚴格控制新設行政許可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
2013-08-08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山東省煙臺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7-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10國務院關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制的指導意見
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