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條文注釋
故意殺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
其構成條件為:第一,主觀上是出于故意,故意的內容是剝奪他人生命,動機如何不影響定罪。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間接故意。第二,客觀方面,行為人實施了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首先,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是缺乏法律根據的。若是依法執行死刑或戰爭狀態下將敵方人員擊斃等合法結束某人生命則不能構成殺人罪。其次,行為人必須實行了殺害行為。至于殺人的手段是暴力的還是非暴力的,行為的方式是作為還是不作為都在所不問。第三,主體方面,根據《刑法》第十七條的規定,已滿十四周歲的自然人即可成為本罪主體,而不受通常的十六周歲刑事責任年齡的限制。
關聯法規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組織和利用邪教組織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搶劫過程中故意殺人案件如何定罪問題的批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十一屆〕第十四號
2010-02-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認為具有過分傷害力或濫殺濫傷作用的常規武器公約>所附的<禁止或限制使用地雷、誘殺裝置和其他裝置的修正議書>》和《<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認為具有過分傷害力或濫殺濫傷作用的常規武器公約>附加議定書的決定
1998-08-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務院增發長期建設國債和今年財政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
2000-08-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
2002-10-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萊索托王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4-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8-11-0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懲治偷稅、抗稅犯罪的補充規定
1992-09-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地區和市合并后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前換屆問題的決定
1983-05-0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處理違法的圖書雜志的決定
1970-01-01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推遲審議憲法修改草案的決議
1981-12-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對1978年底以前頒布的法律進行清理情況和意見報告的決定
1987-11-24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
1996-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1994-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結束工作的建議的決定
1997-07-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經濟工作監督的決定
2000-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
1999-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11-27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
2019-08-12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7-16毒品違法犯罪舉報獎勵辦法
1970-01-01國家宗教事務局行政許可實施辦法
2013-12-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建設部省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2013-12-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3-08-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2-01-19太湖流域管理條例
2011-09-07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廣東省中山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