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的規定,商務部于2003年7月1日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于美國、日本、韓國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以下簡稱“被調查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
商務部對被調查產品是否存在傾銷和傾銷幅度、被調查產品是否對國內產業造成損害及損害程度、以及傾銷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了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二十四條的規定,商務部于2004年6月16日發布初步裁定,認定被調查產品存在傾銷,國內產業存在實質損害,同時認定傾銷和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初裁公告后,商務部對傾銷及傾銷幅度、損害及損害程度繼續進行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五條的規定作出最終裁定。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終裁決定
經過調查,商務部最終裁定被調查產品存在傾銷,并對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損害,傾銷和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有關裁定的具體內容見本公告附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關于對原產于美國、日本、韓國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反傾銷調查的最終裁定》。
二、征收反傾銷稅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的有關規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對原產于美國、日本、韓國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征收反傾銷稅。
應征收反傾銷稅的產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2004年進口稅則號中列為:90011000,不包括該稅則號項下的其他型號的光纖以及光導纖維束及光纜。對征收反傾銷稅的產品的描述如下:
產品名稱: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
英文名稱:Dispersion Unshifted Single-Mode Optical Fiber
具體描述:在光纖行業內,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通常被稱為G652單模光纖。根據2003年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部門(ITU-T)建議的單模光纖標準,G652單模光纖有652A,G652B,G652C,G652D等型號。它同時具有1550nm和1310nm兩個窗口。零色散點位于1310nm窗口附近,而最小衰減位于1550nm窗口。其特點在設計和制造時的波長在1310nm附近時的色散為零,1550nm波長時損耗最小,但色散最大。G652單模光纖在上述兩個窗口的損耗典型值為:1310nm窗口的衰減在0.3~0.4dB/km,色散系數在0~3.5ps/nm.km.1550nm窗口的衰減在0.19~0.25dB/km,色散系數在15~18ps/nm.km.
主要用途:G652單模光纖是當今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光纖,約占光纖用量的70%。它具有內部損耗低、帶寬大、易于升級擴容和成本低的優點。G652單模光纖能廣泛應用于高速率、長距離傳輸,如長途通信、干線、有線電視和環路饋線等網絡。
G652單模光纖適用于各類光纜結構,包括光纖帶光纜、松套層絞光纜、骨架光纜、中心束管式光纜和緊套光纜等。
對各公司征收的反傾銷稅稅率如下:
美國公司
1、美國OFS-費特有限責任公司(OFS Fitel, LLC) 46%
2、其他美國公司 46%
3、美國康寧公司(Corning Incorporated)
經調查,美國康寧公司(Corning Incorporated)終裁傾銷幅度為1.5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27條規定,屬于微量傾銷幅度,免于征收反傾銷稅。
韓國公司
1、韓國LG電線株式會社(LG Cable Ltd) 7%
2、韓國株式會社OPTOMAGIC (OPTOMAGIC CO., LTD) 13%
3、其他韓國公司 46%
日本公司
所有日本公司 46%
三、征收反傾銷稅的方法
進口經營者自2005年1月1日起,進口原產于美國、日本、韓國的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時,應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繳納相應的反傾銷稅。反傾銷稅以海關審定的成交價格為基礎的到岸價格作為計稅價格從價計征。計征公式為:反傾銷稅額=海關完稅價格×反傾銷稅稅率。進口環節增值稅以海關審定的成交價格為基礎的到岸價格加上關稅和反傾銷稅作為計稅價格從價計征。
四、反傾銷稅的追溯征收
對自2004年6月16日起至本裁定公告之日止,有關進口經營者依初裁決定就所進口的、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部門(ITU-T)建議的G652A、G652B、G652C、G652D單模光纖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所提供的保證金,按本裁定所確定的征收反傾銷稅的產品范圍和反傾銷稅稅率計征并轉為反傾銷稅,與之同時提供的進口環節增值稅保證金一并轉為進口環節增值稅。對在此期間有關進口經營者所提供的保證金超出反傾銷稅和與之相應的進口環節增值稅的部分,海關予以退還,少征部分則不再補征。
有關進口經營者依初裁決定、就進口美國康寧公司的G652A、G652B、G652C、G652D單模光纖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所提供的保證金,海關予以退還。
對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決定公告之日前原產于美國、日本、韓國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不再追溯征收反傾銷稅。
五、征收反傾銷稅的期限
對原產于美國、日本、韓國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征收反傾銷稅,實施期限自2005年1月1日起5年。
六、新出口商復審
對于上述國家在調查期內未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被調查產品的新出口經營者,符合條件的,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四十七條的規定,向商務部書面申請新出口商復審。
七、期中復審
在征收反傾銷稅期間,有關利害關系方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四十九條的規定,向商務部書面申請期中復審。
八、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
對本案終裁決定及征收反傾銷稅的決定不服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五十三條的規定,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特此公告
附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關于對原產于美國、日本、韓國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反傾銷調查的最終裁定》
商務部
二00五年一月一日
附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關于對原產于美國、日本、韓國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反傾銷調查的最終裁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的規定(以下簡稱《反傾銷條例》),商務部(以下稱“調查機關”)于2003年7月1日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于美國、日本、韓國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以下簡稱“被調查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調查機關對被調查產品是否存在傾銷和傾銷幅度、被調查產品是否對國內產業造成損害及損害程度、以及傾銷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了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和《反傾銷條例》第二十四條的規定,調查機關于2004年6月16日發布初步裁定,認定被調查產品存在傾銷,國內產業存在實質損害,同時認定傾銷和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初裁公告后,調查機關對傾銷及傾銷幅度、損害及損害程度繼續進行調查。現本案調查結束,根據本案的調查結果,并依據《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五條的規定,做出最終裁定如下:
一、調查程序
(一)公告立案及立案通知
2003年5月7日,武漢長飛光纖光纜有限公司和江蘇法爾勝光子有限公司代表國內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產業向調查機關正式提交了對原產于美國、日本、韓國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進行反傾銷調查的申請書。
調查機關依據《反傾銷條例》有關規定,對申請人的資格、申請調查產品的有關情況、國內同類產品的有關情況、申請調查產品對國內產業的損害及損害程度、申請調查國家的有關情況等進行了審查。同時,調查機關就申請書中提供的涉及傾銷、損害及傾銷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等方面的證據進行了審查,并書面征求了國內光纖產業對此次反傾銷申請的意見。申請人提出的初步證據和調查機關書面征求國內光纖產業的反饋結果表明,申請的兩家企業以及表示支持此次反傾銷調查申請的企業在2002年產量之和占同期全國總產量的73.62%,符合《反傾銷條例》第十一條、第十三條和第十七條有關國內產業提出反傾銷調查申請的規定。同時,申請書中包含了《反傾銷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啟動反傾銷調查立案所要求的內容及有關的證據。根據《反傾銷條例》第十六條規定,調查機關于2003年7月1日發布立案公告,決定對原產于美國、日本、韓國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調查機關確定的本案傾銷調查期為2002年4月1日至2003年3月31日,產業損害調查期為2000年1月1日至2003年3月31日。
在決定立案調查前,根據《反傾銷條例》第十六條規定,調查機關于2003年6月26日就收到國內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產業反傾銷調查申請書一事通知了美國、日本、韓國駐中國大使館。
2003年7月1日,調查機關發布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反傾銷立案公告。在立案當日,調查機關將本案立案情況以書面形式通知了已知的國外生產商;并在當日約見了美國、日本、韓國駐中國大使館官員,向他們正式遞交了立案公告和申請書的公開部分,請其協助通知各自所在國家內的相關出口商和生產商積極配合調查。同日,調查機關將本案立案情況通知了本案申請人。
(二)初步調查
1、傾銷及傾銷幅度的初步調查
(1)登記應訴
根據立案公告要求,自公告發布之日起20天的登記應訴期內,美國OFS-費特有限責任公司、美國康寧公司、康寧中國有限公司、日本古河電氣工業株式會社、日本住友電氣工業株式會社、日本株式會社藤倉、韓國大韓電線株式會社、韓國株式會社OPTOMAGIC、韓國LG電線株式會社等9家國外生產商和貿易商向調查機關登記應訴。
(2)發放和回收調查問卷
2002年7月28日,調查機關向已知的、報名應訴的生產商和出口商發出了反傾銷調查問卷,并要求其在37天內按規定提交準確、完整的答卷。在該期間內,部分應訴公司在問卷規定的期限內向調查機關申請延期遞交答卷并陳述了相關理由。經審查,調查機關同意申請公司的延期要求。截至答卷遞交截止之日,調查機關共收到美國OFS-費特有限責任公司、美國康寧公司、韓國株式會社OPTOMAGIC、韓國LG電線株式會社4家已登記應訴的生產商的答卷,另外康寧中國有限公司作為康寧公司的關聯貿易商提交了答卷的相應部分,大韓電線株式會社作為韓國株式會社OPTOMAGIC的關聯貿易商提交了答卷的相應部分。
(3)進一步收集證據
調查機關對上述應訴公司提交的答卷進行了初步審查,對公司答卷中某些不清楚及需要解釋的問題發放了一系列補充問卷,有關應訴公司就補充問卷提交了相應的補充答卷。
(4)接待來訪和接收證據材料
調查期間內,案件各利害關系方及其代理人分別拜會了調查機關,陳述對本案調查的觀點和意見,并就被調查產品范圍等問題向調查機關提交了評述意見和相關的證據材料。調查機關將上述評述意見的公開文本向各利害關系方進行了披露,有關利害關系方針對上述評述意見向調查機關提出了評論和抗辯。調查機關在初裁決定中依法考慮了上述利害關系方的意見和評述。
(5)召開被調查產品范圍聽證會
2003年10月16日,美國康寧公司向調查機關提交了召開被調查產品范圍聽證會的申請,認為G652C型號光纖與G652A、G652B型號光纖不屬于同類產品,因此不應將其納入本案調查范圍。隨后其他美國應訴公司以及韓國應訴公司也向調查機關提交了召開聽證會申請。為了給各利害關系方以充分陳述意見的機會,調查機關于2003年12月3日召開了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反傾銷案被調查產品范圍聽證會。
聽證會上,國內申請產業及其代理律師和國外應訴公司及其代理律師就上述產品是否屬于同類產品,并因此屬于本次調查的產品范圍分別提出了各自的主張,并從光纖分類的國際標準和中國行業內標準、G652C型號光纖與G652A、G652B型號光纖的物理特性及化學屬性、生產工藝和流程、生產設備、產品最終用途和客戶群體等方面論證了各自的主張。調查機關在最終判定被調查產品范圍時,對于上述陳述和主張均依法予以了充分考慮。
就被調查產品范圍存在的爭議,為了公平地進行反傾銷調查,2004年2月25日至2月27日,調查機關組成核查小組前往申請人企業了解被調查產品和有關企業的一些具體情況。
2、產業損害及損害程度的初步調查
(1) 應訴登記
在規定的應訴時間內,參加應訴并符合應訴要求的共有12戶企業,包括:國外(地區)生產者7戶,分別是美國康寧公司、美國OFS費特有限責任公司、日本古河電氣工業株式會社、日本株式會社藤倉、日本住友電氣工業株式會社、韓國LG電線株式會社和韓國株式會社OPTOMAGIC;國外(地區)出口商2戶,分別是香港康寧中國有限公司和韓國大韓電線株式會社;國內進口商2戶,分別是北京康寧光纜有限公司和成都康寧光纜有限公司;國內生產者1戶,上海朗訊科技光纖有限公司(現更名為:上海光纖有限公司)。上述公司向調查機關遞交了應訴登記表及相關證明材料,調查機關經審查后接受了上述利害關系方的應訴登記。
(2) 成立產業損害調查組
立案后,產業損害調查局成立產業損害調查組,負責案件的具體調查工作。
(3) 發放和收回調查問卷
2003年7月31日,調查機關向已知的所有中國國內生產者、國內進口商和國外(地區)生產者(出口商)發放了《國內生產者調查問卷》、《國內進口商調查問卷》和《國外(地區)生產者/出口商調查問卷》。
在規定的時間內,共收回調查問卷答卷21份,包括:國內生產者長飛光纖光纜有限公司、江蘇法爾勝光子有限公司、天津天大天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華新藤倉光通信有限公司、成都中住光纖有限公司、深圳特發阿爾卡特光纖有限公司和上海朗訊科技光纖有限公司(現更名為:上海光纖有限公司)的調查問卷答卷7份;國內進口商北京康寧光纜有限公司、成都康寧光纜有限公司、西古光纖光纜有限公司、江蘇海門市光纜廠和江蘇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調查問卷答卷5份;國外(地區)生產者/出口商美國康寧公司、美國OFS費特有限責任公司、日本古河電氣工業株式會社、日本株式會社藤倉、日本住友電氣工業株式會社、韓國LG電線株式會社、韓國株式會社OPTOMAGIC、香港康寧中國有限公司和韓國大韓電線株式會社的調查問卷答卷9份。
(4) 聽取利害關系方意見,接收書面評述意見
2003年8月12日,調查機關召開了本案申請人意見陳述會,聽取申請人的意見。2004年2月,調查機關召開了本案利害關系方意見陳述會,聽取美國駐華大使館和部分利害關系方意見。
調查過程中,2003年12月29日,調查機關接收了本案申請人遞交的《申請人關于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反傾銷案國內產業損害及因果關系問題的意見》;2004年1月2日,調查機關接收了美國康寧公司遞交的《關于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產品無損害抗辯意見書》;2004年1月17日,調查機關接收了美國OFS費特有限責任公司遞交的《關于產業損害和因果關系的評論意見》;2004年2月5日,調查機關接收了日本古河電氣工業株式會社、日本株式會社藤倉、日本住友電氣工業株式會社遞交的《關于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產品無損害抗辯意見書》。調查機關對利害關系方的上述意見依法給予了充分考慮。
(5)實地核查
2003年10月至11月,調查機關對長飛光纖光纜有限公司、江蘇法爾勝光子有限公司和成都中住光纖有限公司進行了實地核查。
(三)初步裁定及公告
調查機關于2004年6月16日發布初步裁定,認定上述原產于美國、日本、韓國的進口被調查產品存在傾銷,并對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損害,并且傾銷和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決定自2004年6月16日起,對上述原產于美國、日本、韓國的進口被調查產品開始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原產于美國、日本、韓國的被調查產品時,必須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提供與初裁所確定的傾銷幅度相應的保證金。
(四)發布延期公告
2004年6月22日,調查機關發布延期公告,決定將本案的調查期限延長六個月,即截至日期為2005年1月1日。
(五)初裁后的繼續調查
1、對傾銷和傾銷幅度的繼續調查
(1)進一步調查和搜集證據。根據初步裁定公告的要求,各利害關系方在初步裁定發布之日起20天之內可以就初步裁定向調查機關提出書面評論并附相關證據。同時,本案初裁后,調查機關依據《反傾銷調查信息披露暫行規則》的規定,向各提交答卷的應訴公司披露并說明了初裁決定中計算各公司傾銷幅度時所依據的基本事實,并給予各應訴公司提出評論意見的機會。
調查機關在規定的時間內收到國內申請人、上述國家各應訴公司等有關利害關系方對初裁決定和初裁傾銷幅度計算的書面評論。對于所遞交的書面評論,調查機關在終裁裁定中依法予以了考慮。
(2)實地核查。為了核實各應訴公司提交材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并應應訴公司的邀請,調查機關組成了反傾銷實地核查小組,于2004年7月5日-7月23日赴美國和韓國等部分應訴公司進行了實地核查。
核查期間,被核查公司按照要求提供了有關銷售、財務等方面的證明材料。核查小組全面核查了各公司的整體情況、被調查產品的國內銷售情況、對中國出口的銷售情況、生產被調查產品的成本及相關費用情況等,隨機抽取了各公司國內外銷售若干交易的原始資料,以核實公司提交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核查后,核查小組依法向應訴公司披露了核查情況,并接收了應訴公司的評論意見。調查機關對上述材料進行整理核對,并在最終裁定中依法予以考慮。
(3)最終裁定前的信息披露。本案終裁前,調查機關依據《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五條和商務部《反傾銷調查信息披露暫行規則》的規定,向有關利害關系方披露并說明了確定各應訴公司傾銷幅度時所依據的基本事實,并給予其提出評論意見的機會。在最終裁定中,調查機關對有關利害關系方提出的意見和評論依法進行了考慮。
2、對產業損害及損害程度的繼續調查
(1)接收利害關系方對初裁的書面評論意見
自初步裁定公告發布之日起20天內,產業損害調查局收到了日本古河電氣工業株式會社、日本株式會社藤倉、日本住友電氣工業株式會社遞交的《對中國政府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反傾銷案初裁決定的書面評論》、美國康寧公司遞交的《對光纖反傾銷案初步裁決的書面評論》以及本案申請人遞交的《申請人對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反傾銷案初步裁定的評述意見》共3份,其他利害關系方沒有提交書面評論意見。調查機關對利害關系方的上述意見依法給予了充分考慮,并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調查。
(2)舉行產業損害調查聽證會
2004年8月2日,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二十條和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聽證規則》有關規定,商務部發布2004年第44號公告,決定舉行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反傾銷案產業損害調查聽證會。2004年9月7日,商務部在北京舉行了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反傾銷案產業損害調查聽證會。本案申請人和其他國內生產企業代表、國外生產者美國康寧公司和美國OFS費特有限責任公司以及國內進口商就中國國內G652單模光纖產業是否受到被調查產品的損害、傾銷與損害的因果關系等問題分別陳述了各自的意見,并提交了相關材料。美國和韓國大使館代表本國政府陳述了意見。調查機關認真聽取了各利害關系方的陳述和意見。
(3)實地核查
初裁決定公告后,調查機關對各利害關系方提供的新的意見和情況,進行了調查取證。2004年6月,調查機關對南京華新藤倉光通信有限公司和深圳特發信息阿爾卡特光纖有限公司進行了實地核查。2004年11月,調查機關對天津天大天財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了實地核查,并再次對長飛光纖光纜有限公司進行實地核查。
(4)接收利害關系方進一步提交的書面評述意見,并再次聽取部分利害關系方意見陳述
2004年10月26日,申請人遞交了《申請人關于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反傾銷案中G652D光纖問題的補充陳述》;2004年11月2日,韓國株式會社OPTOMAGIC和韓國大韓電線株式會社遞交了《關于對〈申請人關于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反傾銷案中G652D光纖問題的補充陳述〉的評論意見》;2004年11月5日,美國OFS費特有限責任公司遞交了《關于對〈申請人關于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反傾銷案中G652D光纖問題的補充陳述〉的評論意見》。
2004年10月28日,調查機關會見美國康寧公司代表,并認真聽取其意見陳述。2004年11月22日,調查機關接收了美國康寧公司遞交的對本案產業損害調查聽證會申請人陳述的書面評論意見。
(5)終裁決定前的信息披露
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五條的規定,調查機關向本案利害關系方披露了本案終裁決定所依據的基本事實和理由,并給予其提出評論意見的機會。
調查機關對申請人提出的申請及其所附證據、回收的調查問卷、實地核查結果、終裁前進一步調查的結果、利害關系方的書面評論及所附證據材料進行了認真分析和評估,對各利害關系方的意見依法給予了充分的全面的考慮。
二、被調查產品
(一)被調查產品的描述
商務部在立案公告中確定本案的被調查產品為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號90011000項下的原產于美國、日本、韓國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不包括該稅號項下的其他型號的光纖以及光導纖維束及光纜。該被調查產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2003、2004年稅則號中均為:90011000.對該被調查產品的描述如下:
產品范圍:原產于美國、日本、韓國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
產品名稱: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
英文名稱:Dispersion Unshifted Single-Mode Optical Fiber
具體描述:在光纖行業內,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通常被稱為G652單模光纖。根據2003年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部門(ITU-T)建議的單模光纖標準,G652單模光纖有652A,G652B,G652C,G652D等型號。它同時具有1550nm和1310nm兩個窗口。零色散點位于1310nm窗口附近,而最小衰減位于1550nm窗口。其特點在設計和制造時的波長在1310nm附近時的色散為零,1550nm波長時損耗最小,但色散最大。G652單模光纖在上述兩個窗口的損耗典型值為:1310nm窗口的衰減在0.3~0.4dB/km,色散系數在0~3.5ps/nm.km.1550nm窗口的衰減在0.19~0.25dB/km,色散系數在15~18ps/nm.km.
主要用途:G652單模光纖是當今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光纖,約占光纖用量的70%。它具有內部損耗低、帶寬大、易于升級擴容和成本低的優點。G652單模光纖能廣泛應用于高速率、長距離傳輸,如長途通信、干線、有線電視和環路饋線等網絡。
G652單模光纖適用于各類光纜結構,包括光纖帶光纜、松套層絞光纜、骨架光纜、中心束管式光纜和緊套光纜等。
(二)關于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中G652C型號的排除問題
本案立案后及在隨后召開的被調查產品范圍聽證會和產業損害調查聽證會上,美國、日本、韓國公司主張G652C與G652A、G652B類型光纖不屬于同類產品,應將G652C型號排除在反傾銷調查范圍之外。主要理由包括:G652C與G652A、G652B類型光纖在物理特征、化學屬性、生產工藝、技術性能、產品用途、客戶評價等方面存在差異,有關光纖產品的國際標準,如國際電信聯盟(ITU)標準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標準佐證G652C與G652A、G652B類型光纖不屬于同類產品。
針對上述美國、日本、韓國公司的主張,國內申請人提出了相應的評述和抗辯,主張上述三種型號光纖產品在物理特性、技術特性、生產技術、工藝流程、最終用途、銷售渠道等方面不存在實質差別,而國際電信聯盟(ITU)標準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標準明確表明上述三種型號光纖屬于同類產品。
調查機關在綜合上述主張及抗辯的基礎上,經過進一步調查后認為:G652C與G652A、G652B類型光纖之間沒有實質性區別,屬于同類產品,不應被排除在被調查產品范圍之外。主要理由為:G652C和G652A、G652B類型光纖雖然在1383~1480波長區域的衰減系數不同,但在光纖的材料組分、折射率剖面結構及尺寸參數、主要技術指標方面基本相同,因此G652C與G652A、G652B類型光纖在產品的基本物理特性、基本技術特性方面不存在重大的實質性區別;在生產技術和工藝流程方面,G652C相比G652A、G652B類型光纖沒有實質性的突破和本質上的區別;且用途、用戶和銷售渠道基本相同,中國市場并不存在單獨的G652C用戶群,產品之間可以相互替代,具有較強的競爭性。
(三)G652D型號光纖屬于被調查產品范圍
初步裁定后,申請人向調查機關提供了《對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反傾銷調查案初步裁定的評述意見》,及《關于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反傾銷案中G652D光纖問題的補充陳述》,主張G652D單模光纖屬于被調查產品范圍,應對進口G652D單模光纖產品適用反傾銷措施。針對申請人的該項主張,美國OFS費特有限責任公司、韓國株式會社OPTOMAGIC分別向調查機關遞交了評論意見,主張G652D單模光纖與G652A 、G652B、G652C單模光纖是完全不同的產品,不應擴大被調查產品范圍,不應對G652D單模光纖采取反傾銷措施。
調查機關通過調查后認為,2003年,國際電信聯盟通信標準委員會在G652單模光纖新標準(ITU-T G652:2003)中提出了G652D單模光纖,G652D單模光纖是G652單模光纖系列產品之一,G652D單模光纖在技術指標方面,同時具備G652B單模光纖的鏈路設計最大值(PMDQ≤0.20ps/km)和G652C單模光纖的低水峰特性。此外,G652D與G652A、G652B、G652C單模光纖在產品的基本物理特性、基本技術特性方面不存在重大的實質性區別。在生產技術和工藝流程方面,G652D與G652A、G652B、G652C單模光纖沒有實質性的突破和本質上的區別;且用途、用戶和銷售渠道基本相同,中國市場并不存在單獨的G652D用戶群,產品之間可以相互替代,具有較強的競爭性。同時,在本案的立案及初裁公告中,根據2000年國際電信聯盟通信標準委員會建議的G652單模光纖標準(ITU-T G652:2000)列舉的G652單模光纖產品類型:G652A、G652B、G652C,并不是確定被調查產品范圍的決定性指標,被調查產品范圍應當由產品的具體描述決定。G652D單模光纖的各項技術指標完全符合立案及初裁公告中對被調查產品的具體描述,因此調查機關認定G652D單模光纖屬于被調查產品范圍,并沒有擴大被調查產品范圍。
三、國內同類產品和國內產業
(一)國內同類產品的認定
根據《反傾銷條例》第十二條和《反傾銷產業損害調查規定》第十、十一條關于國內同類產品認定的規定,調查機關對中國國內生產的G652單模光纖與被調查產品的物理化學特性、原材料、生產設備和工藝、產品用途、消費者和生產者的評價及價格、銷售渠道和產品的可替代性等因素進行了考察:
1、物理化學特性及原材料構成
兩者均同時具有1550nm和1310nm兩個窗口。零色散點位于1310nm窗口附近,而最小衰減位于1550nm窗口。其特點在設計和制造時的波長在1310nm附近時的色散為零,1550nm波長時損耗最小,但色散最大。G652單模光纖在上述兩個窗口的損耗典型值為:1310nm窗口的衰減在0.3~0.4dB/km,色散系數在0~3.5ps/nm.km;1550nm窗口的衰減在0.19~0.25dB/km,色散系數在15~18ps/nm.km.兩者的原材料構成基本相同,其傳光芯層的材料為:SiO2-GeO2的鍺硅系玻璃;包層為:SiO2玻璃,所使用原材料都是高純SiCL4;拉制光纖使用的涂料為:UV光固化材料。
2、生產設備和工藝
兩者的生產設備和工藝主要包括將光纖預制棒在拉絲塔上拉絲制成光纖,并經過張力篩選設備進行篩選以及一定的試驗和檢驗,合格后包裝入庫。
3、產品用途
兩者均能廣泛應用于高速率、長距離傳輸,如長途通信、干線、有線電視和環路饋線等網絡。適用于各類光纜結構,包括光纖帶光纜、松套層絞光纜、骨架光纜、中心束管式光纜和緊套光纜等。
4、消費者和生產者評價、產品的可替代性及價格
作為消費者的國內光纜企業反饋的意見表示:他們既使用被調查產品,也同時使用國內生產的G652單模光纖。國內生產的G652單模光纖在數量、技術、質量和產品品種上能夠滿足國內光纜用戶的需求。被調查產品與國內生產的G652單模光纖在價格上具有競爭性,價格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國內光纜用戶認為兩者具有可替代性。國內其他未參加本案調查的主要生產企業也表示,國內生產的G652單模光纖在質量上能夠滿足國內企業要求,與被調查產品具有可替代性。
5、銷售渠道
兩者在銷售渠道方面均是通過直銷、分銷或者代理等方式在中國國內市場銷售。
經考察,調查機關認定中國國內生產的G652單模光纖與被調查產品的物理化學特性、原材料、生產設備和工藝、產品用途、銷售渠道等方面基本相同,消費者和生產者均認為兩者都能夠滿足國內要求,兩者的價格具有競爭性。由此可見,中國國內生產的G652單模光纖與被調查產品具有可替代性,屬于同類產品。
(二)國內產業的認定
根據《反傾銷條例》第十一條規定,調查機關對本案中國國內產業范圍進行了審查。調查期內,中國國內同類產品生產者共9戶,其中7戶在調查機關規定時間內遞交了調查問卷答卷。這7戶企業中,有兩戶為本案申請人企業。
調查機關首先對本案兩戶申請人企業長飛光纖光纜有限公司和江蘇法爾勝光子有限公司進行了調查;并對其他4戶遞交了調查問卷答卷的企業天津天大天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華新藤倉光通信有限公司、成都中住光纖有限公司和深圳特發阿爾卡特光纖有限公司進行了調查。以上6戶企業2002年同類產品產量占中國國內同類產品總產量的73.62%.根據《反傾銷條例》第十一條規定,6戶企業的相關數據可以代表中國國內產業的情況。另有1戶企業與本案國外出口商有關聯關系,根據《反傾銷條例》第十一條規定,調查機關認定中國國內產業不包括該企業。
四、傾銷和傾銷幅度
調查機關審查了各應訴公司提交的證據材料,對各公司的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作如下認定:
(一)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
美國公司
美國康寧公司(Corning Incorporated)
1、正常價值
在初裁后的實地核查中,調查機關核查了美國康寧公司(以下簡稱康寧公司)的被調查產品的國內銷售情況,認定調查期內該公司被調查產品國內銷售數量占同期其向中國出口銷售數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為確定正常價值基礎的數量要求。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所銷售的被調查產品的型號進行了調查,根據公司報告的型號劃分情況,確定被調查產品的國內銷售和出口銷售的型號,并以之為基礎確定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經過進一步審查,與出口型號相一致的國內銷售的被調查產品的同類產品的數量占該型號同期向中國出口銷售數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為確定正常價值的數量要求。
調查機關對康寧公司報告的成本數據進行了進一步的審查和實地核查。經核查,調查機關認為康寧公司提供的有關成本的數據可以接受,并依據公司報告的成本數據對被調查產品同類產品的國內銷售是否存在低于成本銷售進行了審查,發現部分國內銷售低于調查期平均成本,但低于成本銷售數量比例沒有超過20%,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全部國內銷售作為確定正常價值的基礎。
2、出口價格
調查機關對康寧公司的出口價格進行了核查。調查期內該公司向中國的出口全部通過其位于香港的關聯貿易公司-康寧中國有限公司進行。康寧中國有限公司將一部分被調查產品轉售給中國境內非關聯客戶, 另一部分被調查產品轉售給康寧公司位于中國境內的關聯客戶用于光纖產品的深加工。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五條的規定,在終裁時,調查機關依據康寧中國有限公司銷售給非關聯客戶的價格作為確定出口價格的基礎;康寧中國有限公司轉售給位于中國境內的關聯客戶用于光纖產品深加工的部分,調查機關采用調查期內康寧中國有限公司與非關聯購買商之間交易的加權平均出口價格替代關聯交易出口價格,在替代后的價格基礎上確定康寧公司對中國境內關聯公司出口銷售的出口價格。
3、調整項目
調查機關對康寧公司的價格調整部分進行了進一步審查和實地核查。
(1)關于正常價值
關于價格折扣。在初裁前的調查中,康寧公司主張在調查期內給予了一美國國內購買客戶價格折扣,要求在計算正常價值時從國內銷售價格中予以扣除,即以扣除折扣后的價格作為這些交易的實際價格,而不應該以合同標明的價格作為交易價格,康寧公司為此提供了這些交易的合同以及合同項下的客戶支付記錄等證據。調查機關在審查康寧公司提供的證據資料時發現,合同中并未記錄該項價格折扣,調查機關也無法核實實際收款金額,況且康寧公司在相關時期內僅給一家客戶而非所有客戶折扣的作法難以令人信服。因此,調查機關在初裁時拒絕了該項調整主張。在初裁后的評論和實地核查中,康寧公司進一步補充了相關的證據材料。調查機關重點審查了公司補充提供的發生該項價格折扣的原始資料,包括支付該項折扣的通知文件、收款單據、銷售總帳、銷售明細帳等,并與銀行對帳單核對了具體銷售金額。通過審查上述證據材料,調查機關認定康寧公司給予其國內客戶的價格折扣屬于被調查產品國內銷售折扣,與被調查產品的銷售直接相關,且在調查期內發生了實際金額。因此決定在終裁中接受對該項目的調整主張。
關于售后服務費用,調查機關在初裁決定中沒有接受康寧公司關于該項目的調整主張。在初裁后的評論中,康寧公司對該調整項目的具體內容進行了說明,并在實地核查中重新報告了售后服務費用,該費用主要包括,向售后服務部門的工程師支付的工資和津貼;售后服務部門的費用開支,包括差旅費、電話費、會議開支、折舊、電腦開支、培訓費等。在實地核查中,調查機關通過詢問公司銷售人員并審查公司的會計記錄,認為康寧公司雖然能夠證明所報告的上述費用實際發生,但上述費用的發生與被調查產品的國內銷售沒有直接關系,因此調查機關在終裁時對此項調整主張不予接受。
關于其他調整項目,調查機關在初裁中沒有接受康寧公司關于該項目的調整主張。康寧公司在初裁后的評論意見中,主張該項目的發生與被調查產品有直接關系,應當在計算傾銷幅度時予以接受;并在實地核查中重新報告了該調整項目的分攤方法和分攤金額。經核查,調查機關認為康寧公司主張的其他調整項目,包括網絡維護、市場調查、和法律及其他咨詢服務,和被調查產品的國內銷售沒有直接的關聯性,同時,康寧公司也不能提供進一步的證據證明該項目調整的合理性。因此,調查機關決定在終裁時對該項調整主張不予支持。
經審查和進一步核實,對該公司主張的國內銷售以下的調整項目:回扣、退款和賠償、貿易環節調整、包裝費用、信用費用、利息收入、廣告費用調整項目,調查機關認定該公司提供的資料和證據可信,并對調整項目具有證明作用,因此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公司報告的數據確定上述調整項目的金額。
(2)關于出口價格
關于售后服務費用,調查機關在初裁決定中沒有接受康寧公司關于該項目的調整主張。在初裁后的評論中,康寧公司對該調整項目的具體內容進行了說明,并在實地核查時重新報告了售后服務費用,該費用主要包括,向售后服務部門的工程師支付的工資和津貼;售后服務部門的差旅費用開支。調查機關通過實地核查認為康寧公司雖然能夠證明所報告的上述費用實際發生,但上述費用的發生與被調查產品的出口中國銷售沒有直接關系,因此調查機關在終裁時對此項調整主張不予接受。
關于其他調整項目,調查機關在初裁中沒有接受康寧公司關于該項目的調整主張。康寧公司在初裁后的評論意見中,主張該項目的發生與被調查產品有直接關系應當在計算傾銷幅度時予以接受;并在實地核查中重新報告了該調整項目的分攤方法和分攤金額。經核查,調查機關認為康寧公司主張的其他調整項目,包括市場開拓費用、差旅費用和被調查產品的出口中國銷售沒有直接的關聯性,同時,康寧公司也不能提供進一步的證據證明該項目調整的合理性。因此,調查機關決定在終裁時對該項調整主張不予支持。
對該公司主張的出口銷售部分以下調整項目:回扣、退款和賠償、內陸運費、售前倉儲費用、內陸保險費、國際運輸費、國際運輸保險費、包裝費用、信用費用、廣告費用,調查機關在初裁后進行了進一步審查,認定該公司提供的資料和證據可信,并對調整項目具有證明作用,因此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公司報告的數據確定上述調整項目的金額。
對于計算傾銷幅度所需的CIF價格,因康寧公司出口中國交易均以CIF價格進行,調查機關將采納其出口中國交易的發票價格計算加權平均CIF價格。
美國OFS-費特有限責任公司(OFS Fitel,LLC)
初步裁定后,調查機關通知該公司將赴美國進行實地核查,但在規定的時限里,未得到該公司是否同意接受實地核查的答復,根據《反傾銷調查實地核查暫行規則》第九、十條的規定,調查機關未能夠赴該公司進行實地核查。調查機關根據公司報送的材料對該公司的正常價值、出口價格以及調整項目重新繼續了調查。
1、正常價值
初裁后,調查機關繼續審查了該公司被調查產品的同類產品在美國國內銷售情況。
調查期內,在美國國內市場的貿易過程中,該公司通過國內非關聯公司銷售或直接銷售給最終用戶被調查產品的同類產品,調查機關對兩種交易的數量和價格進行了審查和比較。
調查期內該公司被調查產品的同類產品國內銷售數量占同期其向中國出口銷售被調查產品的數量的比例大于5%.但是,調查機關在對該公司報告的成本數據進行時審查發現,公司未按照調查機關的要求遞交有關成本數據,包括未按照要求遞交表6-3、6-4、6-5、6-6、6-7、6-8等。調查機關多次向該公司的代理人發放補充問卷,要求其補充成本數據和回答成本有關問題,但代理人在回復中稱:由于各種原因,OFS公司暫時無法提供其他成本信息,OFS公司希望在實地核查期間提供調查機關所需的成本信息。因此,調查機關無法對該公司的成本數據進行正常的核實。在了解其他公司成本數據的基礎上,并結合該公司報送的成本數據,調查機關重新計算了在調查期內該公司國內銷售的成本費用。
根據重新計算后的國內銷售成本,調查機關對被調查產品的同類產品國內交易是否存在低于成本銷售進行了審查,發現99%的國內銷售是低于成本進行的。根據《反傾銷條例》第四條的規定,調查機關依據重新計算的該同類產品的生產成本加上合理費用、利潤來構建正常價值。
2、出口價格
初裁后,調查機關繼續對該公司被調查產品對出口中國銷售情況進行了審查。
該公司直接向中國的非關聯商出口銷售被調查產品,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五條的規定,調查機關采用其對非關聯商的銷售價格為基礎確定出口價格。
3、調整項目
初裁后,調查機關對該公司的價格調整部分重新進行了審查。
(1)關于正常價值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報告的正常價值的調整部分進行了審查。
對于公司主張的國內運輸費用、信用費用等項目,調查機關經調查后認為已經提供了相對充分的表面證據,對其調整主張及方法予以接受。
(2)關于出口價格
調查機關對出口價格調整部分進行了審查。
對于公司提出的內陸運費、國際運費、信用費用、包裝費用等項目,調查機關經調查后,對其調整主張及方法予以接受。
其他美國公司
對于其他未應訴未提交答卷的美國公司,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已經獲得的事實和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做出有關傾銷及傾銷幅度的裁定。
韓國公司
韓國株式會社OPTOMAGIC(OPTOMAGIC CO.,LTD)
1、正常價值
在初裁后的進一步調查中,調查機關重新審查了該公司被調查產品的同類產品在韓國國內銷售情況。
調查期內,在韓國國內市場的貿易過程中,該公司向國內的非關聯最終用戶、關聯最終用戶和關聯貿易商銷售被調查產品的同類產品,調查機關對三種交易的數量和價格進行了審查。無論從銷售環境、價格差異、數量等方面進行比較,調查機關經核查后認為關聯交易和非關聯交易均可以作為正常價值進一步調查的基礎。
在初裁后的調查中,調查機關對國內銷售數量進行核查后認為,調查期內該公司被調查產品的同類產品國內銷售數量(包括關聯交易和非關聯交易)占同期其向中國出口銷售被調查產品的數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為確定正常價值基礎的數量要求。
調查機關在實地核查中,對該公司報告的成本數據進行了審查,對于“副產品”、“其他產品替代額”和“至其他產品替代額”等項目和金額的處理,調查機關認為符合當地公認會計原則。國內同類產品的低于成本銷售未達到20%的數量。
因此,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其全部國內銷售作為確定正常價值的基礎。
2、出口價格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的出口交易和價格進行了進一步調查。該公司出口中國的部分交易是直接進行的,部分交易是通過該公司的關聯貿易商??大韓電線進行的。大韓電線根據調查機關的要求,單獨遞交了有關貿易商部分的答卷,調查機關在初裁后對大韓電線進行進一步的調查。該公司通過大韓電線向中國出口的情況下,調查機關采用大韓電線對非關聯貿易商的銷售價格作為確定出口價格的基礎;在該公司直接對中國出口的情況下,采用其直接銷售價格作為確定出口價格的基礎。
3、調整項目
初裁后,調查機關對該公司的價格調整部分逐一進行了重新調查。
(1)關于正常價值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和大韓電線報告的正常價值調整部分進行了審查,公司主張了兩項正常價值調整項目——內陸運費和信用費用。初裁后,調查機關對這兩個項目進行繼續調查,并要求按照日期的格式重新報送了信用期間。調查機關接受公司主張的內陸運費、信用費用調整。
(2)出口價格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和大韓電線出口價格調整部分進行了審查。
對于在初裁中接受的國際運費、國際保險費、內陸運費、貨幣兌換、報關代理費等,調查機關在實地核查后,認為是實際發生的,并且與出口銷售有直接關聯,因此予以接受。
對于在初裁中,由于證據不充分未接受的出口退稅部分,調查機關在實地核查中,審查了出口退稅的原始單據、賬務,并進行了相關測算后,認為這些出口退稅是實際發生的,并且與出口銷售相關聯,因此在終裁中接受公司提出的出口退稅主張。
對于株式會社OPTOMAGIC主張的信用費用調整部分,在初裁中,調查機關認為企業在經營期間發生的借款費用和計算出的短期借貸利率無論國內銷售和出口銷售應保持一致,因此,在初裁中根據該公司在國內銷售中調整信用費用的借款利率對出口銷售中的信用費用進行了重新計算。初裁后經過繼續調查,調查機關維持初裁的裁定,即根據國內銷售的信用費用來確定出口銷售時發生的信用費用。
韓國LG電線株式會社(LG Cable Ltd)
1、正常價值
在初裁后的實地核查中,調查機關發現LG電線株式會社(以下簡稱LG電線)在被調查產品的國內銷售中,有11筆國內銷售交易并未實際收到貨款,LG電線與這11筆交易的國內銷售客戶采用貨款抵消方式,將彼此在被調查產品交易與其他產品交易中發生的應付貨款進行抵消。由于上述11筆交易采用貨款沖抵的交易方式,使得調查機關難以確定公司報告的被調查產品的發票金額是否是真實的交易價格,而且調查機關通過比較平均單價,發現這11筆交易的銷售價格明顯高于其他國內交易的銷售價格。調查機關認為這11筆交易不能代表公平的市場價格,不屬于正常貿易過程中的交易,作為確定正常價值的基礎,將會影響價格的公平比較,因此決定在確定正常價值時予以排除。
調查機關重新審查了LG電線剩余的被調查產品的國內銷售情況,認定調查期內該公司被調查產品國內銷售數量占同期其向中國出口銷售的數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為確定正常價值基礎的數量要求。
調查機關對LG電線報告的成本數據進行了進一步的審查和實地核查。
關于被調查產品的財務費用,調查機關認為被調查產品所承擔的應當是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費用和收入,股利收益、衍生商品交易利益、衍生商品評估利益、有價證券處分損失、衍生商品交易損失、衍生商品評估損失和被調查產品的生產經營活動沒有直接關系,因此決定在終裁中維持初裁對被調查產品財務費用的認定,將上述項目從財務費用中剔除。
根據重新核算后的被調查產品同類產品的國內銷售成本,調查機關對被調查產品同類產品的國內銷售交易是否存在低于成本銷售進行了審查,發現部分國內銷售低于調查期平均成本,但低于成本銷售數量比例沒有超過20%,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全部國內銷售作為確定正常價值的基礎。
2、出口價格
LG電線對中國的出口銷售有一部分通過其國內關聯貿易公司LG商社進行,調查機關在實地核查中對LG電線的出口交易和價格進行了審查,決定在終裁時維持初裁,采用LG商社與獨立客戶之間的轉售價格確定出口價格。
3、調整項目
調查機關對LG電線的價格調整部分進行了進一步審查和實地核查。
(1)關于正常價值
關于內陸運輸費用,LG電線在初裁后的實地核查中補充提供了內陸運輸費用相關證據材料。調查機關通過審查認為公司所提供的證據材料可以證明內陸運輸費用實際發生,因此決定在終裁中對該項目進行調整。
經審查和進一步核實,對該公司主張的國內銷售以下的調整項目:包裝費用、信用費用,調查機關認定該公司提供的資料和證據可信,并對調整項目具有證明作用,因此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公司報告的數據確定上述調整項目的金額。
(2)關于出口價格
關于出口銷售折扣,調查機關在實地核查中發現LG電線在通過LG商社出口中國銷售過程中給予中國客戶銷售折扣,而LG電線在答卷中沒有報告該回扣項目。在進一步審查該項目時,由于公司沒能提供進一步的出口銷售折扣資料,因此調查機關決定根據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對出口銷售中的銷售折扣項目進行調整。
關于出口退稅調整項目,LG電線在實地核查中補充了相關的證據材料,調查機關對相關證據材料進行審查后認為,補充的相關證據可以證明LG電線的出口退稅與被調查產品的生產及對中國出口有直接關系,且退稅金額為實際發生退稅數額,因此決定接受對該項目的調整主張。
關于信用費用、出口報關費,由于LG電線在實地核查中沒有提供新的證據材料,調查機關決定在終裁中維持初裁所確定的計算方法和結果。
對該公司主張的出口銷售部分以下調整項目:內陸運費、國際運輸費、國際運輸保險費、包裝費用、傭金、其他調整項目,調查機關在初裁后進行了進一步審查,認定該公司提供的資料和證據可信,并對調整項目具有證明作用,因此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公司報告的數據確定上述調整項目的金額。
其他韓國公司
對于其他未應訴未提交答卷的韓國公司,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已經獲得的事實和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做出有關傾銷及傾銷幅度的裁定。
日本公司
日本古河電氣工業株式會社、日本住友電氣工業株式會社、日本株式會社藤倉曾向調查機關登記應訴,但在后來的調查程序中,上述公司并沒有提交答卷,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已經獲得的事實和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做出有關上述公司的傾銷及傾銷幅度的裁定。
對于其他未應訴未提交答卷的日本公司,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已經獲得的事實和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做出有關傾銷及傾銷幅度的裁定。
(二)比較及價格調整
根據《反傾銷條例》第六條的規定,調查機關對進口產品的出口價格和正常價值,在考慮了影響價格可比性的各種因素后,按照公平、合理的方式進行了比較。調查機關在當事人提交的證明材料基礎上,將各應訴公司的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在出口國出廠價的基礎上予以比較。在計算傾銷幅度時,調查機關將加權平均正常價值和加權平均出口價格進行比較,得出傾銷幅度。對于生產不同型號被調查產品的公司,調查機關對不同型號被調查產品的加權平均正常價值和加權平均出口價格分別進行比較,得出各型號被調查產品的傾銷幅度,調查機關將各型號被調查產品的傾銷幅度加權平均得到該公司的傾銷幅度。
(三)傾銷幅度
經過計算,最終裁定各公司的傾銷幅度分別為:
美國公司
1、美國康寧公司(Corning Incorporated) 1.51%
2、美國OFS-費特有限責任公司(OFS Fitel, LLC) 46.35%
3、其他美國公司 46%
韓國公司
1、韓國LG電線株式會社(LG Cable Ltd) 7.01%
2、韓國株式會社OPTOMAGIC(OPTOMAGIC CO., LTD) 13.72%
3、其他韓國公司 46%
日本公司
所有日本公司 46%
五、產業損害及損害程度
(一)累積評估的適當性
1、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九條和《反傾銷產業損害調查規定》第十六條的規定,調查機關在考察了相關證據材料后認為:
第一,來自美國、日本和韓國的被調查產品的傾銷幅度不小于2%,并且其進口數量不屬于可忽略不計的范圍;
第二,根據來自美國、日本和韓國的被調查產品之間以及被調查產品與中國國內同類產品之間的競爭條件,進行累積評估是適當的。
如前所述,被調查產品之間以及被調查產品與中國國內同類產品之間在物理化學特性、原材料構成、生產設備和工藝、產品用途等方面基本相同;被調查產品與中國國內同類產品之間銷售渠道、銷售價格變化趨勢基本相同,在中國國內市場上基本同時出現,產品質量相當,符合客戶要求,具有可替代性。
通過調查和以上分析,調查機關認為,可以對來自上述國家的進口G652單模光纖給中國國內產業造成的影響進行累積評估。
2、關于來自美國和日本的被調查產品是否符合累積評估條件的問題
美國和日本應訴公司提出:調查期間內,來自美國和日本的被調查產品的進口數量和市場份額變動情況以及產品的價格均與來自其他國家的被調查產品以及中國國內同類產品的趨勢不同,其競爭條件與來自其他國家的被調查產品以及中國國內同類產品的競爭條件不同,因此不應對其進行累積評估。
調查機關經過調查認為:
來自美國和日本的被調查產品和來自其他國家的被調查產品之間以及與中國國內同類產品之間在物理化學性能、原材料構成、生產設備和工藝、產品用途、銷售渠道、銷售價格變化趨勢等方面的競爭條件基本相同,在中國國內市場上基本同時出現,產品質量相當,具有可替代性。
因此,調查機關認定,對來自美國和日本的被調查產品和來自其他國家的被調查產品給中國國內產業造成的影響進行累積評估是適當的。
(二)被調查產品的進口數量和市場份額
1、被調查產品進口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
根據調查,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1-3月,被調查國家向中國出口的被調查產品數量分別為3015604芯公里、7136822芯公里、6117113 芯公里和1952961芯公里。2001年和2003年1-3月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36.66%、159.10%,2002年比上年減少14.29%;2000年至2002年年平均增長率為42.42%.2001年被調查產品進口數量比上年有大幅增長,增長幅度高于年平均增長率94.24個百分點;2002年,雖然被調查產品進口數量有所減少,但仍維持在較高水平;2003年1-3月比上年同期有大幅增長。調查期內,被調查產品進口量總體呈明顯上升趨勢。
2、被調查產品占中國國內市場份額先增后減,調查期后期略有減少,但所占市場份額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
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1-3月被調查國家向中國國內出口的被調查產品數量占中國國內市場份額分別為57.14%、66.95%、50.80%和46.82%.從趨勢上看,2001年被調查產品占中國國內市場份額比上年增加了近10個百分點,2002年和2003年1-3月有所減少,但一直高達46%以上。
(三)被調查產品的進口價格及其對中國國內同類產品價格的影響
1、被調查產品的進口價格在調查期后期呈明顯下降趨勢。
根據調查,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1-3月被調查國家向中國出口的被調查產品加權平均價格分別為28.88美元/芯公里、37.89美元/芯公里、15.83美元/芯公里和13.63美元/芯公里。2001年比上年增長31.19%;2002年和2003年1-3月出現大幅下降,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58.23%、36.52%.2002年下降明顯,2003年1-3月降至調查期內最低點。
2、被調查產品的進口價格下降導致中國國內同類產品價格下降。
調查期內,被調查產品進口數量呈上升趨勢,2000年至2002年年平均增長率為42.42%,占中國國內市場份額均在46%以上,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由于被調查產品進口數量呈上升趨勢并且所占市場份額較高,對市場價格起主導作用,被調查產品進口價格的變化對中國國內同類產品價格變化產生的影響較大。2002年和2003年1-3月,被調查產品進口價格出現大幅下降,導致中國國內同類產品價格被迫大幅下降。
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1-3月中國國內同類產品加權平均銷售價格分別為313.48元/芯公里、324.87元/芯公里、128.51元/芯公里和105.33元/芯公里。2001年比上年增長3.63%;2002年和2003年1-3月出現大幅下降,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60.44%、44.63%.2002年下降明顯,2003年1-3月降至調查期內最低點,國內同類產品價格下降趨勢與被調查產品進口價格下降趨勢完全相同。被調查產品進口價格的下降,對中國國內同類產品價格產生大幅度壓制和抑制作用。
(四)被調查產品對中國國內產業造成的影響
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七、八條及《反傾銷產業損害調查規定》第四、五、六、七、八條等規定,調查機關對被調查產品影響國內產業的相關經濟因素和指標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
1、調查期內,中國國內產業處于成長期,但生產能力和產量的增長并未給國內產業帶來相應的規模效應和利潤增長。
調查期內,中國國內產業處于成長期。2001年、2002年和2003年1-3月國內需求量分別比上年增長102.01%、12.96%和183.60%,2000年至2002年年平均增長率為51.06%.為適應不斷擴大的中國國內市場需要,國內產業通過技術改造等手段,擴大同類產品的生產能力,并陸續投產和相繼達產。調查期內,國內產業同類產品的生產能力逐年增長,同類產品的產量亦有較大幅度的增長,2001年、2002年和2003年1-3月產量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68.36%、24.34%和81.41%.
但是,在中國國內產業同類產品產能、產量提高并能夠滿足國內需求的情況下,被調查國家大幅降低向中國出口被調查產品價格,導致2002年中國國內產業同類產品產量的增長幅度明顯比2001年有所下降;而且,在被調查產品持續低價進口的沖擊下,國內產業同類產品稅前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利潤水平不斷惡化且出現嚴重虧損。
2、中國國內產業同類產品的正常銷售受到極大抑制,庫存先增后降。
2000年至2001年,隨著國內同類產品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及國內產業產能、產量的增長,國內產業同類產品銷售數量也相應有所增長,2001年比上年增長23.13%.但是,由于被調查產品進口數量比上年增長136.66%,比國內產業同類產品當期銷售數量的增長幅度高出113.53個百分點,使得2001年國內產業同類產品銷售數量增長幅度明顯低于同期國內產業同類產品產量和國內需求量的增長幅度,國內產業的正常銷售受到極大抑制。受銷售數量的影響,2001年國內產業同類產品的期末庫存比上年上升了682.41%.
2002年和2003年1-3月,被調查國家大幅降低向中國出口被調查產品價格。國內產業為了維持一定的市場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2017修訂)
2017-12-27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2015年修訂)
2015-11-04全國人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任命的名單(2010年2月26日)
2010-02-26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
1998-06-26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2009-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科威特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2008-04-2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的決議
1981-03-06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若干規定的決議(1982)
1982-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93)
1993-03-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認為具有過分傷害力或濫殺濫傷作用的常規武器公約>所附的“禁止或限制使用地雷、誘殺裝置和其他裝置的修正議定書”》的決定
2002-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
199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1985-04-10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1979-07-08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
1982-12-04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國營事業單位取得采礦權可以適用國營礦山企業取得采礦權的規定的答復
1989-08-15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失效)
1995-07-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柬埔寨王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0-03-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修訂)
2004-04-06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2006-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印刷業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2019-10-22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3-03-26國務院關于促進紅十字事業發展的意見
2012-07-10國務院關于遼寧省和河北省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批復
2011-10-22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召開全國深入開展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專項行動視頻會議的通知
2010-10-2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基層應急隊伍建設的意見
2009-10-18中華人民共和國私營企業暫行條例
1988-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