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免疫工作是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控制以至最終消滅相應傳染病,保護人民健康的重要措施。
建國以來,我們開展了大規模的預防接種工作,使一些傳染病的發病率大幅度下降。近年來,各省、市、自治區普遍開展了計劃免疫工作,提高了人群免疫力,使某些疾病進一步得到控制。由于實施痘苗接種和疫情監測, 已在全世界范圍內消滅了天花。 實踐證明,預防接種所獲得的特異性免疫,對控制和消滅相應傳染病是非常有效的。
為了充分發揮生物制品在防病滅病中的作用,明確奮斗目標,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和已經取得的經驗,結合世界衛生組織擴大免疫規劃的內容,特制定本規劃,以期有步驟、有計劃地通過四種制品(百白破混合制劑、麻疹活疫苗、脊髓灰質炎活疫苗、卡介苗)的計劃免疫,到1990年爭取控制相應六種嚴重危害兒童健康的傳染病。
一、接種率指標
麻疹活疫苗: 1985年前要求達到80%—90%以上; 1990年前要求達到90%—95%以上。
脊髓滅質炎活疫苗:1985年前要求達到80%—90%以上;1990年前要求達到90%—95%以上。
百白破混合制劑:1985年前要求達到60%—70%以上;1990年前要求達到80%—90%以上。
卡介苗: 1985年前新生兒要求達到70%—85%以上; 1990年要求達到80%—90%以上。
二、發病率控制指標
麻疹: 1985年前控制在70—40/10萬以下;1986—1990年控制在30—10/10萬以下。
脊髓灰質炎: 1985年前控制在 0.5—0.1/10 萬以下; 1986—一1990年控制在0.1—0.01/10萬以下。
百日咳:1985年前控制在60—30/10萬以下;1986—1990年控制在30—10/10萬以下。
白喉:1985年控制在0.5—0.1/10萬以下;1986—1990年控制在0.1—0.01/10萬以下。
以上接種率和發病率控制指標的上限系指對城市的要求,下限系指對農村的要求。邊遠地區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爭取達到上述指標。
三、免疫監測指標與要求
為了解人群免疫狀況,確保計劃免疫工作質量,各省、市、自治區衛生防疫部門要統一部署,選擇有代表性的地方,對初免對象進行免疫監測。
麻疹:麻疹活疫苗免疫后4—6周,檢測血凝抑制抗體。各省、市、自治區每年應抽取100—300人進行抗體陽轉率調查,同時從現場抽檢使用疫苗的效價,對抗體陽轉率低于80%的地區,應考慮進行重種。
脊髓灰質炎:脊髓灰質炎疫苗Ⅰ 、Ⅱ 、Ⅲ型全程服苗后4—6周隨機抽取50—100人,檢測中和抗體(使用微量法)。
脊髓灰質炎病人除作發病初期與恢復期血清學檢測外,要作病原分離及詳細的流行病學個案調查。
百日咳:百白破混合制劑全程免疫后4—6周,抽取 100—300 人檢測凝集效價。
白喉:百白破聯合制劑全程免疫后4一6周,抽取100人作錫克氏試驗。陰轉率不低于80% .
結核病: 卡介苗免疫后12周, 對一歲內嬰兒與一歲以上復種者作結素試驗。1985年前城市陽轉率達到90%以上,農村達到80%以上。
四、主要措施
1.加強領導,建立健全各級計劃免疫機構。
落實計劃免疫工作規劃是確保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措施。各省、市、自治區衛生行政部門必須有專人負責,把計劃免疫工作做為一項經常性的重要任務列入議事日程。
計劃免疫工作是各級衛生防疫部門的重點工作任務之一。為做好此項工作,各級衛生防疫部門要建立、健全計劃免疫機構,即省、市、自治區和地區(市)衛生防疫站要設立計劃免疫科(室),縣衛生防疫站設計劃免疫組,公社衛生院要有專職防疫醫生負責。各級計劃免疫機構負責計劃免疫工作的管理、技術指導、免疫監測、異常反應處理、預防接種效果考核和相應傳染病的流行學調查等。有條件的地方要承擔計劃免疫規劃中提出的某些研究工作。
各級各類醫療衛生單位和全體醫療衛生人員都必須在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下,按照衛生防疫部門的統一安排,開展計劃免疫工作。
2.積極建立生物制品的冷藏運輸系統,盡快配齊接種器械。
冷鏈系統是貯運生物制品,保證制品質量必不可少的條件。目前我們的冷鏈系統很不完善,嚴重影響制品的效價和免疫效果,是當前計劃免疫工作中急待解決的一個關鍵性問題。各地應積極創造條件,改善生物制品冷藏條件,加強冷鏈建設,把這項工作納入當地衛生事業計劃,逐步加以解決, 每年至少應裝備10%的縣區。 目前,沒有冷庫的省、市、自治區要盡快建立。1985年前縣防疫站要配備專用冰箱或冷藏柜,大隊配有冷藏背包或冰瓶。1990年前,公社要配有專用冰箱,省、市、自治區配齊冷藏車。生物制品生產單位要解決從生產制造到收貨單位過程中的冷藏運輸設備。各省、市、自治區對已有的冷藏設備要注意加強保養維修,使其正常運轉,防止損壞。
要配備好預防接種器械,重點是一毫升注射器和小號針頭,要積極創造條件實行一人一針一管。
3.加強計劃免疫工作的科學管理。
計劃免疫工作的科學管理是有效地開展計劃免疫工作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內容包括制定免疫計劃、建立計劃免疫工作制度(如按月或按季接種)、建立保管和使用卡冊、發放生物制品、組織計劃免疫工作調查以及考核效果、處理異常反應、開展免疫監測、進行冷鏈管理等。各地要結合當地的情況,認真做好這項工作。
4.加強科研工作和技術考核不斷提高計劃免疫工作質量。
計劃免疫涉及許多學科是一門以應用為主的綜合學科,有許多課題需要研究,以便掌握其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質量,有關計劃免疫工作的研究課題由各省、市、自治區與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確定,共同承擔。
各級衛生防疫部門必須每年對計劃免疫工作做出全面總結。
5.建立技術咨詢機構,加強專業培訓工作。
為了加強對計劃免疫工作的技術指導,充分發揮專家的技術咨詢作用,更好地組織協調科研工作,已正式成立了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計劃免疫專題委員會,各大區也要成立相應的咨詢協作委員會,由各生物制品研究所牽頭。專題委員會和大區的咨詢協作委員會每年至少舉行一次會議,檢查規劃執行情況,交流工作經驗,指導和檢查計劃免疫工作及科研工作的落實情況。
各級衛生部門要積極組織培訓專業技術人員,衛生部舉辦全國計劃免疫講習班,各生物制品研究所和省、市、自治區舉辦師資培訓班,地區培訓縣、區衛生防疫人員,縣培訓公社防疫醫生和赤腳醫生 . 各生物制品研究所應成為各大區計劃免疫工作的技術指導中心,協助各省、市、自治區開展計劃免疫工作,為此要相應增加生物制品研究所流行病科人員編制和設備,以保證工作順利進行。
6.各級衛生部門每年應至少組織一次檢查評比工作,表彰先進,總結經驗,逐步提高計劃免疫工作的水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嚴懲拐賣、綁架婦女、兒童的犯罪分子的決定
1991-09-0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關于中塔國界的補充協定》的決定
2002-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對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實施管轄的決定
2006-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6-09-16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1988-01-2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修訂)
1999-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決定
2000-08-25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2001-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2005-10-27學校體育工作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2003-11-24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城市供水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存款保險條例
2015-02-17浙江省電網設施建設保護和供用電秩序維護條例
2014-07-11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整管理規定的通知
2013-12-02關于印發《出國留學經費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11-02國務院關于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關于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3-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2修正)
2012-11-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2-01-19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統計局關于加強和完善服務業統計工作意見的通知
1970-01-01關于全國深入開展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專項行動視頻會議的補充通知
2010-10-26國務院關于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2010-08-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0-05-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0年食品安全整頓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0-03-02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