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不同的假期,疫情不斷蔓延。萬眾一心,牽掛武漢,團結的力量在此刻彰顯。我們看見擁擠的病房和無助的求救,也看見一群人提燈向前,突破病毒的陣線。他們平平凡凡地堅守,努力讓生活恢復以往熟悉的平安喜樂。在此,我們感激在一線奮斗凱旋而歸的白衣戰士們。疫情牽動人心,如今國內疫情已經基本穩定,情況不斷轉好。但國外疫情爆發創下新高,隨著從國外歸國者不斷輸入,某些省市原本清零的數字,又有了新增。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法治自覺,堅決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來抓,依法辦理了一批妨害疫情防控刑事案件。近日,針對辦案中遇到的有關法律適用問題,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姜啟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高景峰,接受了記者采訪。
在此期間, 讓我們也跟隨這次采訪來具體了解一下來關注一下妨害疫情防控刑事案件。
一、問:在辦理妨害疫情防控犯罪案件時,如何準確適用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
答:“兩高”、公安部、司法部《關于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以下稱《意見》)中規定:“故意傳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原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1.已經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病原攜帶者,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并進入公共場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2.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疑似病人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并進入公共場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造成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根據這一規定,在辦理妨害疫情防控措施犯罪案件適用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時,應當注意把握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主體上限于已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人、病原攜帶者,或者新冠肺炎疑似病人;
二是主觀上具有傳播新冠肺炎病原體的故意;
三是客觀上表現為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實施了進入公共場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行為,其中新冠肺炎疑似病人還要求造成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后果。
實踐中,適用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應當依法從嚴把握。對于《意見》中規定的兩種情形,應當適用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此外,對于明知自身已經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出于報復社會等主觀故意,惡意向不特定多數人傳播病毒,后果嚴重、情節惡劣的,也應當適用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對于其他拒絕執行疫情防控措施,引起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的行為,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條的規定,適用妨害傳染病防治罪。
二、問:目前,對妨害疫情防控措施過失造成傳染病傳播的行為,有的地方以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立案,有的地方以妨害傳染病防治罪立案,司法機關應當如何準確適用罪名?
答:2003年“兩高”《關于辦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沒有規定妨害傳染病防治罪的適用,而是規定對于患有突發傳染病或者疑似突發傳染病而拒絕接受檢疫、強制隔離或者治療,過失造成傳染病傳播,情節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按照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這主要是由于2003年原衛生部將“非典”列入法定傳染病,但未明確為甲類傳染病或者按照甲類傳染病管理,導致適用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存在障礙。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國家衛健委經國務院批準發布2020年第1號公告,已經明確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納入《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為充分體現依法防控的要求,《意見》出臺后,對于此類拒絕執行衛生防疫機構等依照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提出的預防、控制措施,造成新冠肺炎傳播的行為,應當適用妨害傳染病防治罪。需要進一步指出的是,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危害公共衛生,實際上也是一種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其與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實際上是法條競合關系,應當按照特別法優于一般法的適用原則,優先適用妨害傳染病防治罪。
三、問:如何認定“已經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人”和“新冠肺炎疑似病人”?對行為人當時不清楚自身狀況,事后被確定為新冠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是否可以認定?
答: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第七十八條的規定,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是指根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發布的《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管理的傳染病診斷標準》,符合傳染病病人和疑似傳染病病人診斷標準的人。目前,國家衛健委等部門已經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明確了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的診斷標準。實踐中,對于“已經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人”和“新冠肺炎疑似病人”的認定,應當以醫療機構出具的診斷結論、檢驗報告等為依據。對于行為人雖然出現發熱、干咳、乏力等某些新冠肺炎感染癥狀,但沒有醫療機構出具相關診斷結論、檢驗報告的,不能認定為《意見》第一條規定的“已經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人”“新冠肺炎疑似病人”。辦案中,對于實施妨害疫情防控行為時尚未經醫療機構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但事后經診斷、檢驗,被確認系新冠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不應適用《意見》關于確診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故意傳播新冠肺炎病原體構成有關犯罪的規定。
四、問:在辦案中如何認定妨害傳染病防治罪中的“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和“衛生防疫機構依照傳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預防、控制措施”?比如,有的地方應急指揮部和地方政府依據《突發事件應對法》等規定發布的居家隔離14天通告,是否可以認定?
答:刑法第三百三十條妨害傳染病防治罪中的“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應當從廣義理解。這里的“傳染病防治法”是一個關于傳染病防控的法律體系,包括《傳染病防治法》《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一系列與疫情防控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有關規定。我國《傳染病防治法》明確了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為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傳染病防治的主要法律依據之一。同時,《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和《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明確了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可以采取的行政措施,也是突發傳染病防控的重要法律依據和來源。因此,在辦理妨害疫情防控案件時,上述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規定均可作為認定妨害傳染病防治罪中“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依據。同時,對于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在疫情防控期間,依據上述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出臺的疫情預防、控制措施,如果法律依據充分、無明顯不當,一般均可以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三十條第一款第四項中規定的“衛生防疫機構依照傳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預防、控制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行為人構成刑法第三百三十條妨害傳染病防治罪除有拒絕執行防控措施的行為外,還需要具有引起新冠肺炎病毒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的情形。對于一般的違反防控措施的行為,由公安機關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或者由有關部門予以其他行政處罰。
五、問:在辦案中,如何認定妨害傳染病防治罪中的“引起甲類傳染病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
答:在辦理妨害疫情防控案件中,是否引起新冠肺炎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是認定妨害傳染病防治罪的重要條件。具體而言,需要結合案件具體情況分析判斷,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從行為主體看,行為人是否系新冠肺炎確診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或其密切接觸者,或者曾進出疫情高發地區,或者已出現新冠肺炎感染癥狀,或者屬于其他高風險人群。二是從行為方式看,行為人是否實施了拒絕疫情防控措施的行為,比如拒不執行隔離措施,瞞報謊報病情、旅行史、居住史、接觸史、行蹤軌跡,進入公共場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密切與多人接觸等。三是從行為危害后果看,根據案件具體情況,綜合判斷行為人造成的危害后果是否達到“引起甲類傳染病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的程度,如造成多人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人或者多人被診斷為疑似病人等。實踐中,考慮到妨害傳染病防治罪是危害公共衛生犯罪,因此對行為人造成共同生活的家人之間傳播、感染的,一般不應作為犯罪處理。
六、問:在辦案中對于以暴力、威脅方法拒絕配合參與疫情防控的村民、物業保安等實施的檢測、隔離等行為的,能否認定為妨害公務罪?
答:在辦理妨害疫情防控的妨害公務犯罪案件時,重點應當把握兩點:一是準確把握妨害公務犯罪的對象?!兑庖姟犯鶕珖舜蟪N瘯嚓P立法解釋的規定,進一步明確妨害公務罪的對象除了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外,還包括在依照法律、法規規定行使國家有關疫情防控行政管理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在受國家機關委托代表國家機關行使疫情防控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雖未列入國家機關人員編制但在國家機關中從事疫情防控公務的人員等。因疫情具有突發性、廣泛性,為了最大限度防控疫情,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需要組織動員居(村)委會、社區等組織落實防控職責,實施管控措施。對于上述組織中的人員,如果屬于“在受國家機關委托代表國家機關行使疫情防控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可以成為妨害公務罪的對象。二是準確把握公務行為的范圍。對于依法從事疫情防控任務的人員為防控疫情,按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統一要求采取與防疫、檢疫、強制隔離、隔離治療等措施密切相關的行動,均可認定為公務行為。對于不符合上述兩個條件,被要求檢測、隔離人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疫情防控工作不能認定妨害公務罪的,可以根據其行為性質和危害后果,按照故意傷害罪、尋釁滋事罪、侮辱罪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以上就是律霸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妨害疫情防控刑事案件的法律問題的相關法律規定。如果現實生活中您或您的家人朋友們遇到類似的問題,可以直接找所在地人民法院或公安機關,或者在第一時間找律霸網律師在線圖文咨詢或電話咨詢。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也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聲明:該作品內容系作者結合法律法規、政府官網及互聯網相關知識內容整合。如若侵權,請通過投訴通道或網站客服提交信息,我們將按照規定及時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擅離職守被撤職!竟有官員臨陣脫逃
2020-02-17上交工資卡,竟也會構成家暴!
2020-02-19醫療訴訟中患者是否仍需舉證
2020-03-11構成假離婚的條件
2020-03-16快遞在運輸過程中損壞了,請問怎么賠?
2020-04-03個人商標是否能轉讓
2020-04-07刑事案件拘留天數
2020-04-08死者享有身體權嗎
2020-04-09關于現役軍人離婚的程序
2020-04-13朋友借錢不還,想寫催款函,有什么注意事項嗎?
2020-04-14離婚時怎么分割按揭房產?
2020-04-15私企挪用公款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0-04-22房屋中介糾紛及解決辦法(一)
2020-04-22結婚一年但沒領證,如果分手彩禮能退回嗎
2020-04-24結婚一年后夫妻分居,彩禮還能要回嗎
2020-04-24民事強制執行措施具體方式有哪些
2020-04-24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的相關問題
2020-04-26夫妻離婚共同債務怎么處理?
2020-04-27賣房不成要付中介費嗎?
2020-04-28交通事故死亡精神賠償如何計算
2020-04-30非婚生子受法律保護嗎?
2020-04-302020最新離婚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04-30我國離婚損害賠償標準需要遵循什么原則?
2020-04-30離婚夫妻共同財產約定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0-04-30必須做筆跡鑒定之法律規定
2020-04-30夫妻離婚以后房產怎么分割?
2020-04-30離婚訴訟中如何進行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2020-05-01非婚生子女應該怎么樣上戶口?
2020-05-01婚內出軌懷孕離婚應該怎么賠償?
2020-05-02離婚以后探望權都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0-05-03夫妻離婚以后如何行使子女探望權?
2020-05-03子女撫養權變更手續需要怎么辦理?
2020-05-03原告是否可以放棄訴訟請求
2020-05-04違章建筑拆除程序了解嗎?
2020-05-04離婚子女撫養權判決依據是什么?
2020-05-05哪些情況屬于夫妻個人共同債務?
2020-05-05新婚姻法離婚房產應該如何分割?
2020-05-06農村房屋拆遷如何進行評估
2020-05-06二手房過戶稅費由買方還是賣方承擔
2020-05-06哪些情形下專利宣判無效
2020-05-08